永州红色文化融入大中小思政课一体化建设的四个着力点

发布时间:2024-09-03 09:38:26  |  来源:中国网  |  作者:  |  责任编辑:李汀
分享到:
链接已复制

我们党带领人民在革命、建设、改革过程中锻造的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为思政课建设提供了深厚力量。同时要把红色资源利用好、红色基因传承好,推进红色文化育人。地方红色文化资源在推动区域大中小思政课一体化建设中发挥着积极重要作用。永州是中央红军长征的重要一站,红色文化底蕴深厚,红色资源多样丰富,集革命人物、革命故事、革命历史等于一体,是区域大中小思政课的“活教材”。当前,永州红色文化融入大中小思政课一体化建设改革仍面临各学段融入纵向主线不清,横向互补缺位的现实困囿。推进永州红色文化融入大中小思政课一体化建设走深、走实、见行、见效,当立足跨学段贯通衔接这一关键,着力在管理机制、课程内容、师资建设、资源协同上聚力用劲。

一、构建“系统性”红色育人格局,推进管理机制一体化畅通

完善立德树人机制,推进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改革创新是提升思政课教学效果的基本前提。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是一项全方位的系统工程。从顶层设计的全过程角度看,目前永州红色文化融入大中小思政课一体化建设仍存在管理机制方面的问题。如,没有成立推进大中小思政课一体化建设的专职部门,不利于一体化建设的管理、教学、评价、服务等工作的深入开展。各学段开展红色文化实践的优势整合度不高,缺乏全面、规律的沟通机制。大中小学段在推进红色文化育人工作上出现分而治之的情况,从而导致各学段教师在利用红色资源进行思政课教学时出现了一定程度的教学内容重复,不能充分满足各学段学生循序渐进式的学习需要。因而,需聚焦从体制机制层面着力加强顶层设计,构建“系统性”红色育人格局,充分发挥制度管根本、管全局、管长远的作用,为推进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保驾护航。如,建立由地方高校和教育主管部门协同合作、与区域内各大中小学校联系互动的机构,出台推进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的相关实施方案,成立了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研究中心。探索完善永州市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的领导协调机制、大中小学思政课地方红色文化教材一体化建设机制、大中小学思政课红色文化资源共享机制、大中小学思政课教师“手拉手”备课机制、大中小学思政课教师队伍联动机制,以实现政校联动、校际协同、校社联动,畅通不同学段、不同类型学校共谋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

二、优化“全学段”红色课程编排,推进教学内容一体化贯通

教学的目标、过程和设计都围绕教学内容展开,教学内容一体化是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的内在核心。目前,从整体上看,永州大中小学各学段红色文化育人的教学内容、教学目标仍缺乏协同联动。如,针对同一红色文化形式的解读存在学段教学内容重复的现象。尤其低年级学段部分教师仍存在教学“唯分数”“唯升学”观念倾向,忽视红色文化教学融入,再加之各学段教师各管一片,造成学生对红色文化认识缺乏有效衔接甚至断层现象。因而,解决好思政课教学中认识断层问题,要在优化课程标准和统筹教学内容的进阶性上努力。永州红色文化资源丰富,既承载了陶铸、蒋先云、何宝珍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敢为人先、不怕牺牲的伟大革命精神,也涵盖了“李达故居”“红军墙”“老山界”等固化的历史文化密码。教育主管部门要搭建好编排“永州红色文化”一体化教育读本和教学大纲的研发平台,统筹各个历史时期、不同主体、物质的与非物质的红色资源,认真梳理一以贯之的重点内容,系统整合各学段的学情、素材、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并进行优化调整。如,当前永州地方本土电视栏目《理响永州·思政课》,针对“新时代”话题创设“点赞新时代-读懂新时代-奋进新时代”,遵循了“知识—情感—态度价值观—行为”的内容结构,提升了教学的实效性和针对性。红色文化育人融入大中小思政课一体化建设同样要在教学内容上把握“由易到难并相互衔接”的逻辑推演,小学阶段侧重启蒙性学习,初中阶段侧重体验性学习,高中阶段侧重常识性学习,本专科阶段侧重理论性学习,研究生阶段侧重探究性学习,构建螺旋式上升、纵横衔接的教材体系,实现各学段思政课红色育人一体化贯通。

三、统筹“专业化”红色师资培养,推进师资队伍一体化互通

办好思想政治理论课关键在教师,关键在发挥教师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推进永州红色文化融入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需要一支数量充足、师德高尚、业务精湛的“专业化”师资队伍作为保障。当前,有的教师专业水平较低,或囿于升学率及教育教学任务繁重,对永州地方红色文化资源了解不够充分。加之跨学段集体备课、资源共享的融合度不够带来的交流壁垒,成为制约红色文化育人一体化建设的一大瓶颈。破解师资队伍建设梗阻,亟须引导和鼓励一体化培养培训和教学教研。在思政课中用好地方红色文化资源,关键是要挖掘和凝练好红色文化资源中蕴含的德育资源,实现话语转变,这就离不开教师的专业能力。教育主管部门可统筹制定大中小学思政课教师专业性、长期性培养方案,构建“线上+线下”立体化培训体系,强化跨学段培训,不断推进理论研修、教学研修、实践研修的有机融合,以更好的提升大中小学思政课教师共同体的科研水平,更好地理解地方红色文化资源的本质,遵循地方红色文化资源融入思政课的规律。同时,要组织好区域内地方红色文化融入教学的集体备课、同课异构、教学示范、学术交流、专题培训等常态化交流学习活动,鼓励更多教师积极主动参与到地方红色文化资源的挖掘、转化、利用中,促进各学段思政课红色育人师资队伍的一体化互通。

四、加强“全域化”红色资源协同,推进教学资源一体化融通

永州红色文化资源数量较多且分布广泛,有李达故居、陶铸故居、陈树湘烈士生平事迹陈列室等国家、省、市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30余处,有红七军十九师政治部旧址、祁阳革命烈士纪念碑亭、清塘“楼田惨案”遗址等革命遗址183处,是大中小学思政课实践教学的有力资源。当前,为深化校地合作虽建设了一批“大思政课”实践教学基地,但各级各类学校进行实践教学大多局限于参观学习,各学段教学资源调动也呈现割裂。中小学思政课利用红色资源大部分局限于第一课堂,第二课堂活动轻引领。再加之,红色元素融入校园文化活动不够、融入各类社会实践不深、数字化赋能红色文化育人动力不充足等,使得红色文化融入中课内师生互动有限,课外深度交往欠缺,影响思政教学红色元素的落地。探索推进永州红色文化融入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应该牢固树立“大思政”的理念,开展资源平台创建、实践课程共建、优质资源共享行动等,打造纵横到边、全域覆盖的红色资源协同建设格局。打造永州红色文化的专属平台,实现课程共享、动态发布、交流研讨、在线测试,为各个学段的学生和教师调用提供便捷。推动学校与企业、农庄等合作打造学工学农教育基地。做优一批贴近学生的品牌示范活动,组织青少年学生深入校园、社区、企业等地讲好陈树湘“断肠明志”、中共创始人李达、永连村“半截筷子”等永州故事,定期开展重走长征路、红色歌曲传唱、红色领航教育等丰富的社会实践活动。找准新时代思想政治教育的“流量密码”,积极研发成长适宜的虚拟仿真的红色数字化教学资源。打造集课程、实践、文化、服务育人于一体的“行走的思政课”。

基金项目:2021年湖南省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研究项目(思想政治理论课教研专项)“地方红色文化融入永州市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研究与实践”(项目编号:21E68)

作者:廖雅琴,湖南科技学院 马克思主义学院,硕士,教授,院长,研究方向为中国近现代史与思想政治教育。

中国网官方微信
中国国情
网站无障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