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自感受了南疆这片土地的风情,亲身融入当地人民之中,深切体会到这是如此和谐、充满生气的地方,这里的人是这样的热情和亲切,这里的传统文化、民族建筑是如此的令人耳目一新,这些都深深感染着我、触动着我,令我想要进一步了解新疆、接触新疆。”广东海洋大学社会实践队的一位队员在活动结束后如是分享自己的感受。
作为2024年全国大学生暑期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石榴籽祖国行’”新疆专项社会实践的参与团队之一,7月10日至7月18日,广东海洋大学实践队共20名师生走进喀什、克孜勒苏柯尔克孜自治州等新疆南部地区开展“感‘南疆风情’”,树‘援疆之志’”主题实践活动。
品味西域非遗文化,体验千年丝路遗韵
喀什,作为丝绸之路历史文化名城的“浓缩地”,活着的“历史文化遗存”,成为本次实践团体验的第一站。建设在喀什老城区吐曼河旁边地势最高的一段土崖上的高台民居是喀什民俗风情的灵魂所在,因聚居众多土陶、木器、铜器、乐器等非遗项目匠人和手工艺人,被誉为“维吾尔族民俗博物馆”。在这里,实践团成员流连忘返,穿梭于古巷之中,争分夺秒与老匠人、游客亲切交流,了解非遗文化历史与技艺,挖掘非遗作品背后的故事。其中,作坊门口悬挂汉语、维吾尔语“中华民族一家亲”的书法家玉麦尔.吾斯曼引起了同学们的兴趣,纷纷要求书法家设计特色小礼品。
实践队员们与维吾尔族书法家玉麦尔.吾斯曼亲切交流
高台民居多彩多姿的活态非遗项目大大激发出了实践队员们对喀什地区民俗文化的浓厚兴趣,并主动要求增加喀什地区博物馆、喀什古城、盘古城、喀什市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基地的参观行程。经过深度的学习,实践队员们对喀什这座丝路国际商埠的历史、人文、民俗、民族团结等有了真切的感知,仿如回到了千年前的丝路,一位实践队员由衷感叹:“丝路流韵跨越千年并没有停滞,依然存活在喀什的人、物上”。
感受南疆乡土风情,体悟千里沃野风色
喀什地区和克孜勒苏柯尔克孜自治州位于新疆西南部,夏季日照长,晚上十点如同白昼,与内地截然不同的日落时间令初到喀什的实践队员们啧啧称奇,而水果既甜又平价则令队员们纷纷沉醉于“水果天堂”之中。正如清朝诗人郑珍在《和珍新疆行(二)》所言:震惊早晚热趋冷,日啖西瓜夜盖棉。实践队员们决定对水果产地做一番探索,首先来到了“无花果之乡”的阿图什市。阿图什市为克孜勒苏柯尔克孜自治州首府,以种植无花果闻名。队员们参观了阿图什无花果阿孜汗民俗文化旅游景区,景区内有1000多棵树龄超过100岁的无花果树,可采摘可观赏,还体验了极富西域家庭聚餐氛围的现代农家乐。随后,队员们来到了当地的无花果深加工工厂,感受到了新疆农业生产在“三产融合”助力乡村振兴的最新成果。
实践团队参观当地的无花果深加工工厂
离开无花果专业特色村,实践队员到访了喀什市则尔巴格镇布恰(13)村,与驻村干部、年轻村民群体亲切交流粤疆两地青年投身乡村振兴实践的经验,还临时参观了当地民居,队员们对村民们的高水平的家居审美、淳朴的待客热忱以及火热的生活态度留下深刻印象。当地村民纷纷表示现在村里正在大力推广种植樱桃,从实践队员交流后,得知在广东樱桃行情非常好后,都喜笑颜开。最后,队员们来到了种植近百亩果园的果农家中,了解当地发展农文旅产业融合的可行性。
乡村一线学习的最后一站是喀什疏附县牛羊大巴扎,在这里不仅仅有各种不同类型的牛羊,也有袖子里的交易,大巴扎里呈现出一片繁荣的场景。实践队员不仅与牛羊有了亲密的接触,还结识了淳朴的养羊大叔、三代手艺传承的冰淇淋大叔,在大巴扎上各式琳琳满目的商品应有尽有,繁华、热闹程度不亚于城市闹市区。
行走于乡村一线,实践队员们对新疆农村有了鲜活的印象,“新栽杨柳三千里,引得春风度玉关”,这里再也不是寸草不生的漫天黄沙,而是水果大丰收、百姓生活富足、劳作有奔头的“千里沃野”!
亲切邀请团队人员去家中参观的疏附县牛羊大巴扎大叔
最后的一缕阳光下:“向着光,靠近光,成为光”
来自祖国大陆最南端广东湛江的实践队员们,早早期盼能前往祖国最西边,领略祖国西极之壮美。跟随着千年丝路的古老足迹,队员们经过长途跋涉,路过天山、昆仑山两山交汇处,最终抵达了克孜勒苏柯尔克孜自治州乌恰县西极石碑,在这里迎接祖国的最后一缕阳光。西极界碑处的风景异常壮丽,震撼人心的体会来自于途中到访的乌恰县吉根乡“护边员历史教育馆” 布茹玛汗·毛勒朵戍边老人的感人事迹。
队员们在中国西极留影
80多岁的布茹玛汗·毛勒朵是吉根乡冬古拉玛通外山口的一名护边员,50多年里在10万多块石头上刻下“中国”俩字,是“我为祖国守边疆,一生只做一件事”伟大践行者。实践团队怀着无比崇敬的心情听完了边防奶奶与“中国石”的故事,深深被其朴素的爱国热情感染。
听完边防奶奶的感人事迹,实践团队回到阿图什融媒体中心听取毕业于广东海洋大学的2022届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志愿者林炳宇的汇报,林炳宇毕业后放弃了伊犁、喀什等条件相对较好的地区,选择前往条件更为艰苦的阿图什市,他多次获得阿图什市最美志愿者称号,并已通过当地的公务员笔试选拔,表示要深扎新疆,为理想而奋斗。“向着光,靠近光,成为光”,是他坚守西部、无私奉献的自我宣言!实践队成员们深受鼓舞,不少队员表示会考虑申请做西部志愿者,扎根新疆,服务西部地区。
实践队队员深度融入地方,深切感受南疆的非遗文化、风土人情、乡情乡貌,用多媒体记录下“我眼中的新疆”,以视频号推广实践“我参与的新疆”,以调研、建议达成“我心中的新疆”,历时八天的“石榴籽粤疆情”社会实践活动圆满结束。此次活动乃发轫之始,实践团队后续将充分利用广东海洋大学的学科优势,开展海上丝绸之路与陆上丝绸之路的科普教育融合项目,逐步启动“西域丝路农文旅乡村振兴研学社”活动,充分弥合广东和新疆的文化旅游资源,酝酿“山”与“海”的会话,共续粤疆情,共绘民族团结文旅融合新潮流。
(广东海洋大学 周奇美、袁路、高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