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缩略图

分享到:
链接已复制
首页> 中国国情>

邻渝教育“双向奔赴” 共绘协同发展“同心圆”

2024-09-13 15:44

来源:中国网

分享到:
链接已复制
字体:

从顶层设计的科学布局,到实施方案的精准落地,再到校际交流的频繁互动……今年以来,在同城融圈的大潮中,四川省广安市邻水县教育领域通过一系列创新举措,主动融入区域教育协同发展大局,不仅搭建起与川渝地区教育合作的坚实桥梁,还在教育教学理念、师资队伍建设、课程资源开发等方面,实现了深度融合与资源共享。

目前,邻水县教育事业在川渝教育合作的带动下,正迈向新的发展阶段,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坚实的人才支撑和智力保障。

顶层设计统筹推进

2023年4月,邻水县组建了教育对外交流合作工作专班,由县教科体局主要领导担任组长,班子成员担任副组长。

“组建一个高效精干的工作领导专班,是我们推动邻水教育跨越式发展的关键一步。”县教科体局局长范小波说。

据了解,该专班汇集了来自县研培中心、电教中心及局机关股室的精英力量,以高度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全身心投入到教育对外交流合作的各项事务中,旨在通过精准策划与高效执行,为邻水教育开辟出一条充满活力与希望的新路径。

如果说专班的组建为邻水教育绘制了发展蓝图,那方案的印发,则如同在迷雾中点亮了一盏明灯。

今年6月,《邻水县推进教育对外交流合作工作实施方案》正式印发,不仅明确了工作目标与内容,还为每一位参与者提供了明确的行动指南。

其实,在该方案印发前,在多方精心策划与强力推动下,邻水县与周边地区的教育合作就已迅速升温,并呈现出蓬勃发展的良好态势。

今年1月11日,邻水县教科体局与梁平区教委成功签订了一体化发展合作协议,这一里程碑式的事件,标志着两地教育合作迈入一个全新的阶段。双方将在教育资源共享、师资队伍共育、课程体系共建等方面展开深度对接与合作,共同探索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发展新路径。

随后,邻水县的多所中小学(幼儿园)积极响应,纷纷与重庆市内的优质学校成功签约,实现了教育资源与办学经验的深度交流与融合。

邻水县还不断扩大与川渝其他地区的教育交流范围。截至目前,邻水县与重庆市内的29所优质学校(园)建立了长期合作关系。

这些合作,不仅为邻水县带来新鲜的教育理念与资源,还为其未来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双向奔赴深度推动

“我们要注重挖掘学生的潜力,为他们提供个性化的学习方案。”今年6月,在为期3天的校际论坛活动上,来自重庆市渝北区华渝实验学校、四川省南江县实验小学和四川省邻水县海军希望小学的教师们互相分享着自己的教学经验。

据悉,这场活动以“学术赋能教师成长,实践助力拔尖创新”为主题,为教师们带来了“为优质教学赋能”“教师心理健康的调适”“中小学教师怎样做课题”“教师数字素养提升策略”等多个方面的专题讲座,旨在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教育的协同发展,同时,为教师们提供一个学术交流、促进自我成长的平台。

这样的场景在渝邻两地经常上演。据悉,两地先后开展拔尖学生培养、卓越课堂建设等主题活动交流30次,参与人数450余人次。

今年5月,邻水县第四中学校与西南大学附属重庆市梁平实验中学校,共同开展了以“合作交流、同课异构”为主题的校际交流活动。

活动中,聚焦同一教学课题,两校教师以各具特色的设计理念,进行了精彩的课程展示,充分展现了教育创新的多样性与灵活性。

参加活动的两校教师还从设计思路、教材分析、环节落实等多个角度,展开了深入而热烈的教学研讨。大家集思广益,相互启发,交流教学技巧与方法,共同探索提升课堂教学质量与效率的新路径。

“通过交流活动,我们不仅学到了新的教学理念和方法,还增进了彼此之间的友谊。”邻水县第四中学校教师艾纯洁表示。

除了校际交流活动,邻水县还积极构建开放合作的教育培训体系,通过“请进来”与“走出去”相结合的方式,不断引进优质教育资源,提升本地教师的专业素养。从邀请重庆、垫江等地的教育专家来邻水开展骨干教师培训,到选派高中骨干教师赴重庆参加新高考培训,再到组织大规模的学校管理干部及心理教师进行能力提升培训……一系列举措,不仅为邻水县的教师队伍注入新鲜血液,也极大地激发了教师队伍的活力与创造力。

值得一提的是,今年6月,邻水县教育教学研究培训中心加入了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教师教育协同创新发展联盟。

据了解,自2020年10月成立以来,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教师教育协同创新发展联盟始终致力于推动教育资源的优化配置与共享,促进教师教育领域的深度合作与交流。通过构建区域协同机制、搭建协同创新网络平台、联合实施重大项目等一系列举措,有效促进了教师教育理念的创新、教学方法的改革以及师资力量的整体提升。

“我们将紧密依托这一平台,积极融入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的教育发展大局,与联盟内各成员单位携手共进,共同探索教师培养的新模式、新路径。”范小波表示,邻水县将充分利用联盟提供的丰富资源和广阔平台,开展多层次、多形式的教师培训与交流活动,引进先进的教育理念和教学技术,提升本地教师的专业素养和教学能力。(邻水融媒/甘子怡)

【责任编辑:吴一凡】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