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文明,作为世界上唯一未曾中断的古老文明,其深邃与辉煌,在很大程度上源自其突出的创新性。自古以来,中华民族便展现出非凡的创造力与智慧,不断在科技、艺术、哲学、制度等多个领域推陈出新,为世界文明的进步贡献了宝贵的智慧与力量。在科技领域,中华文明的创新性尤为显著。从四大发明——造纸术、印刷术、火药及指南针的发明与传播,不仅极大地推动了古代中国的社会生产力发展,更是对全球文明进程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加速了世界从封闭走向开放、从农耕文明向工业文明转型的步伐。此外,古代中国在天文历法、数学、医学、农学等方面的成就,如《周髀算经》中的数学理论、《本草纲目》的医药学巨著,无不彰显着中华民族在探索自然、服务民生方面的卓越创新能力。艺术与文化方面,中华文明同样展现出非凡的创造力。从甲骨文的象形之美到汉字的演变发展,从唐诗宋词的文学巅峰到元明清戏曲的繁荣,再到书法、绘画、雕塑、陶瓷等艺术形式的独特魅力,中华文明的艺术创新不仅丰富了人类文化的宝库,也深刻影响了世界文化的格局与发展方向。在哲学思想层面,中华文明的创新性体现为对宇宙、人生、社会等根本问题的深刻洞察与独特思考。儒家、道家、墨家、法家等诸子百家争鸣,各自提出了一套完整的哲学体系与伦理观念,这些思想不仅塑造了中华民族的精神特质,也为世界哲学思想的发展提供了重要的思想资源。一言以蔽之,中华文明以其突出的创新性,在科技、艺术、哲学等多个领域取得了辉煌的成就,不仅促进了自身文明的繁荣发展,也对世界文明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这种创新性,既是中华文明生命力的源泉,也是其能够历经沧桑、历久弥新的重要原因。
在新时代的征程上,中华文明的创新性更是成为推动中国式现代化返本开新、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力量。通过深入探讨中华文明突出的创新性如何为中国式现代化提供动力支持,并分析其在现代化进程中的具体表现与影响,旨在为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更多力量与智慧。
(一)中华文明创新性对中国式现代化的动力作用
第一,理论创新的引领。中国式现代化是在马克思主义理论指导下,结合中国具体国情与传统文化而形成的独特发展道路。在这一过程中,中华文明的创新性为理论创新提供了丰富的思想资源与智慧支持。中国共产党在领导中国人民进行现代化建设的过程中,始终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形成了具有鲜明中国特色的理论体系。这些理论体系不仅为中国式现代化提供了科学的理论指导,更为其不断前进提供了强大的精神动力。
第二,制度创新的推动。中国式现代化在制度建设上同样体现了中华文明的创新性。在继承和发展传统制度文明的基础上,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进行了一系列制度创新,如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制度、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制度等。这些制度创新不仅适应了现代化建设的需要,更为中国式现代化注入了新的活力与动力。同时,中华文明的包容性也为制度创新提供了广阔的空间与可能,使得中国式现代化在制度建设上能够吸收借鉴世界各国的有益经验与做法,不断完善和发展自身。
第三,科技创新的驱动。科技创新是推动中国式现代化发展的重要力量。中华文明在科技创新方面有着悠久的历史传统与深厚的文化底蕴。进入新时代以来,中国更是将科技创新作为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加快推进创新型国家建设。在这一过程中,中华文明的创新性为科技创新提供了丰富的思想资源与人才支撑。一方面,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蕴含的“天人合一”、“格物致知”等思想理念为科技创新提供了重要的哲学基础与思维方法;另一方面,中华民族自古以来就有着重视科技、尊重知识的优良传统与人文精神,这为科技创新培养了一大批高素质的人才队伍与科研团队。
第四,文化创新的支撑。在雅斯贝尔斯提出“轴心时代”概念之时,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世界文明中所发择的精祌觉醒和恩想跃进作用就已被世界所瞩目。罗荣渠断言:“儒教文化中的人文价值与道德规范的丰富内涵,在现代化阶段丧失时效,却完全可能在超越现代化的阶段中推陈出新,恢复活力,为全球性多元化的社会新整合作出重大贡献。”文化创新是中国式现代化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华文明的创新性为文化创新提供了丰富的资源与动力。在全球化背景下,中华文明以其独特的魅力与影响力吸引了世界的目光。通过深入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髓与内涵,推动其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可以为中国式现代化提供强大的文化支撑与精神动力。同时,中华文明的包容性也使得中国文化能够积极吸收借鉴世界各国的优秀文化成果与先进文化理念,不断丰富和发展自身文化内涵与表现形式。
(二)中华文明创新性在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的具体表现
马克思指出:“人们自己创造自己的历史,但是他们并不是随心所欲地创造,并不是在他们自己选定的条件下创造,而是在直接碰到的、既定的、从过去承继下来的条件下创造。”中国式现代化发展之路,不是自己随心所欲地创造,也不是在自己选择的条件下创造,而是在马克思主义指导下,在继承中华文明创新性的基因中创造。
第一,在经济发展中的创新。中国式现代化在经济领域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在这一过程中,中华文明的创新性发挥了重要作用。一方面,通过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等政策措施,推动经济转型升级和高质量发展;另一方面,通过加强科技创新和人才培养等方面工作,提升经济发展的核心竞争力与创新能力。这些举措不仅促进了中国经济的快速增长与结构优化升级,更为世界经济发展贡献了中国智慧与中国方案。
第二,在社会治理中的创新。中国式现代化在社会治理方面也展现出了独特的创新性。在继承和发展传统社会治理智慧的基础上,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进行了一系列社会治理创新实践。如加强基层治理体系建设、推进社会治理精细化、构建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等。这些创新实践不仅提高了社会治理效能与水平,更为人民群众提供了更加便捷高效的社会服务与管理。同时,中华文明的包容性也使得社会治理创新能够充分尊重各方利益诉求与差异化需求,实现社会和谐稳定与可持续发展。
第三,在生态文明建设中的创新。生态文明建设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内容之一。《道德经》说:“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孟子曰:“尽其心者,知其性也,知其性则知天矣。”荀子曰:“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这此思想都包含了人类要与大自然保持和谐统一的理念。中华文明的创新性在生态文明建设中也得到了充分体现。一方面,通过实施绿色发展理念和可持续发展战略等政策措施,推动经济社会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相协调;另一方面,通过加强科技创新和制度创新等方面工作,提升生态文明建设的科学化水平与治理能力。这些创新举措不仅促进了中国生态环境的持续改善与提升,更为全球生态文明建设贡献了中国智慧与中国力量。
总之,中华文明的突出创新性为中国式现代化提供了强大的动力支持与智慧支撑。在新时代背景下,我们应该继续弘扬中华文明的创新精神与优良传统,不断推进理论创新、制度创新、科技创新与文化创新等方面工作,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更多力量与智慧。同时,我们也应该积极借鉴世界各国的有益经验与做法,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共同推动人类文明进步与发展。
作者简介:西南石油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罗朝民;基金项目:西南石油大学校级一般项目编号2024RW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