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层党员干部要做全面深化改革的“排头兵”

发布时间:2024-09-29 16:46:50  |  来源:中国网  |  作者:  |  责任编辑:李汀
分享到:
链接已复制

当前,我国正处于全面深化改革的攻坚期、深水区。在这个关键的历史节点上,全面深化改革任务艰巨繁重,迫切需要一大批拼劲十足、甩开膀子,能干成事的党员干部。乡镇是我国最基层的政权组织,处在推动一方经济发展、带领一方群众致富、维护一方社会稳定的最前沿,基层党员干部必须带头提高四种能力,勇当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排头兵”。

在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上当好排头兵,必须以学促行,提高与时俱进的学习能力。理论武装是一个动态过程,实践没有止境,理论创新也没有止境。要及时跟进学深理论。坚持把党的创新理论作为回答时代之问、破解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难题的重要抓手,既勤于学原文、又善于悟原理。特别是把学习党的最新理论与和关于全面深化改革的系列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结合起来,第一时间学习掌握、第一时间消化吸收,始终站在理论前沿、思想潮头。要及时跟进学强本领。做改革的“排头兵”不仅要有决心勇气,还需要科学的思维能力。作为基层一线干部,要注重系统集成,加强对改革整体谋划、系统布局,提升系统思维能力;要镜鉴“六条原则”改革宝贵经验,提升历史思维能力;要善于因地制宜、因时制宜开拓飞跃,提升创新思维能力,等等。要及时跟进学好方法。认识论凝聚共识、坚定信心,方法论明晰思路、硬实举措。既要以“知”促“行”,又要以“行”促“知”,紧密结合实际,在学思践悟中把党的创新理论内化于心、外化于行,把学习成果转化为服务“国之大者”的创新思路和改革举措,确保各项工作与上级决策部署同频共振、同向同力。

在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上当好排头兵,必须以新破题,提高敢闯敢试的创新能力。“问题是时代的声音,也是创新的起点。”在新的历史方位下,基层党员干部要在创新中坚定不移的执行改革。要在打破思想束缚中培养创新精神。更加彻底地解放思想,敢于打破思维定式、工作惯性和路径依赖,放宽眼界、拓宽视野,坚持用新发展理念的“标尺”指导落实,做到学习新知识先人一步、接受新事物超人一等,在高处看得远、难处立得住。要在增强竞争优势上提高学习能力。要持续学习,不断提高自身素质和能力,以适应改革的需要,敢于直面改革中的问题和矛盾,敢于承担风险和挑战,以实际行动推动开创全面深化改革新局面。要在补齐短板上走好群众路线。广大基层党员干部要善于向群众学习和借鉴先进经验,不断提升自己的能力和水平,为改革的成功实施提供有力保障,确保改革的成果惠及广大人民群众。

在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上当好排头兵,必须以闯开路,提高迎难而上的攻坚能力。“改革是由问题倒逼而产生,又在不断解决问题中得以深化。”改革开放越往纵深发展,发展中的问题和发展后的问题、一般矛盾和深层次矛盾交织叠加、错综复杂。要深耕一线“把脉”。乡镇(街道)是距离群众最近的一线、前线,基层党员干部在深入一线方面具有先天优势,要落实“四下基层”优良作风,深入基层、深入实际调研,问计于民、问需于民,找准制约高质量发展的痛点、难点。要扎根基层“开方”。要敢于动真碰硬,不怕触碰矛盾,在直面矛盾、直击问题的过程中拿出实实在在的、真正解决问题的对策。善于发现、及时总结、大力推广基层群众的探索经验,在此基础上科学审慎决策,推出符合实际、遵循规律、满足期待的改革举措,切实以人民群众的智慧力量推进改革创新。要化解风险“护航”。当前我们面临的地方债务、房地产、金融等重点领域的风险考验越来越复杂,群众信访矛盾常有,要以“时时放心不下”的责任意识,坚决守牢安全底线,在上级的统筹下抓好安全生产、防灾减灾、社会稳定等各项工作,为全面深化改革、高质量发展保驾护航。

在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上当好排头兵,必须以干护航,提高真抓实干的落实能力。“改革要重谋划,更要重落实。”改革重在落实,也难在落实。改革的排头兵,更是落实的先行者。要遵循改革规律,提高落实能力。要把解决实际问题作为出发点,在精准谋划、精准实施上下足功夫,掌握改革节奏和步骤,对涉及基层治理和乡村振兴关键环节、关系民生福祉、有利于提升群众获得感的改革,必须放在突出位置。要细化工作措施,明确改革举措。把深化改革重点任务,体现为可实施可操作的实体化项目,转化为任务清单,按照清单抓进度,效度,确保工作方向明、任务清、措施实,由“无形抓”变成“有形抓”,实现“挂图作战”抓进度、“倒排工期”抓推进、“销号管理”抓落实。要常常自我检视,提升改革实效。以“抓铁有痕、踏石留印”的实干作风做好工作,突出工作实效,对好的做法及时总结经验,对存在的问题及时反思整改,提升工作实效,确保改革举措真正落实到地。(山东省聊城市东昌府区道口铺街道办事处刘天普)

中国网官方微信
中国国情
网站无障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