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求新质——中国食品科学技术学会携手媒体走进食疗工厂
近日,中国食品科学技术学会(CIFST)组织开展的食品行业“科技求新质”媒体进工厂系列活动走进赣鄱大地,探访在江西这片红色热土上,食品生产企业与高校紧密合作,加快技术转化,推动产业化落地。多家媒体的记者走进工厂,感受到食品行业如何用科技创新培育新质生产力,向高质量发展迈进。
校企深度合作推动科技成果转化
相关数据显示,我国高校及科研院所的科技成果转化率约20%—30%,实现产业化的不足5%,与发达国70%—80%的转化率和20%—30%的产业化率还存在不小的差距。因此,加快科技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至关重要。从想法到行动、从样品到产品、从实验室走向生产线,科技成果能否“落地生根、开花结果”,离不开校企长期以来的相互信任、深度合作。在探访中,记者切身感受到,南昌大学谢明勇院士团队、江西中医药大学与江中食疗不断深度合作,推动科技成果转化,让产业化进程加速。
在生产车间,传送带上的一列列饼干经过烘烤散发出阵阵香味。从食品智能制造车间中控室的显示屏上可以看到,各种生产数据不断更新,各生产线的运行情况一目了然。
高品质产品的背后离不开科技的支撑。在活动的座谈交流中,江中食疗研发部部长尧梅香道出了高科技含量产品背后的秘密。尧梅香介绍,谢明勇院士工作站、航天营养与食品工程重点实验室、中药固体制剂制造技术国家工程研究中心、经典名方现代中药创制全国重点实验室等4个研发平台支撑起研发工作。
国家优秀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国际食品科技联盟(IUFoST)杰出青年科学家、南昌大学食品科学与资源挖掘全国重点实验室研究员胡婕伦在座谈交流中分享了多年来谢明勇院士团队与地方食品企业的合作案例。胡婕伦表示,预防或减缓慢病的发生,首先要倡导“主动健康”。而营养干预在主动健康模式中可发挥重要作用,食物是发挥营养干预作用的重要载体。“围绕营养科学的相关研究需要被关注。未来,团队也有一个梦想,那就是借助大数据,通过更加便捷、科学的方式检测身体状况,并据此给出精准营养方案。”胡婕伦对此充满期待。
《国民营养计划》提出,要推进传统食养产品的研发以及产业升级换代。钟虹光介绍,“用制药工艺做产品。将传统的食疗配方与现代食品形式相结合,是一种创新。”39年前,江中食疗董事长钟虹光正是依靠科技创新让逐年亏损的校办作坊式工厂起死回生。如今他依然在这条道路上坚定前行。
自然环境与工业生产融为一体
从镌刻着神农、李时珍到张锡纯等中医药祖先的药谷大门进入,江中药谷如同一幅绿色画卷在眼前徐徐展开。屋顶上种草,草下生产加工的江中药谷,保留了森林与湖泊,野鸭、麂子等动物与人和谐相处,智能化的生产加工车间镶嵌其中。
除了车间生产智能化,全过程的低碳化也引人关注。药谷大路两侧的水池倒映着两岸的绿草树木。记者了解到,两侧池中的水是工业废水经处理后得到的中水,可以用于景观建设、植被灌溉等。车间厂房房顶上架设着光伏板,充分利用太阳能光伏等可再生能源,从源头开始减碳。中水回收系统可将处理后的中水回收用于厂区景观补水和绿化灌溉用水;生产中产生的废渣,可用于畜禽饲养。
据中国食品科学技术学会活动负责人介绍,组织开展媒体进工厂活动,希望媒体更多地了解食品科技助推产业发展的情况,并通过这些科企对接优秀案例的传播,加快科技转化和产品落地,把食品产业做大做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