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州是李达同志的家乡,对李达青少年的成长成材过程的梳理,近代以来中国社会和历史的变迁,有助于我们探寻近代以来中国知识分子对国家与民族的深切关怀以及“国家兴亡,匹夫有责”担当精神。同时深入挖掘永州历史文化资源中的李达元素,在当前的高校思政教育中把李达精神实质研究好、宣传好、推广好,有助于弘扬湖湘文化和红色文化,有助于传承革命精神,传承红色基因,赓续共产党人的精神血脉。
一、研究李达是高校思政教育工作深入贯彻“5·17”重要讲话精神的需要
“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高度重视哲学社会科学”、“特别是十月革命一声炮响,给中国送来了马克思列宁主义。许多进步学者运用马克思主义进行哲学社会科学研究。为我国当代哲学社会科学发展进行了开拓性努力”。“红色资源是我们党艰辛而辉煌奋斗历程的见证,是最宝贵的精神财富。红色血脉是中国共产党政治本色的集中体现,是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力量源泉”。红色资源不仅是中国共产党建党百年来筚路蓝缕奠基立业、矢志践行初心使命、创造辉煌开辟未来的生动见证,更是教育引导广大青年“立大志、明大德、成大才、担大任”的鲜活教材。作为地处永州的地方高校,需要进一步扎根湖湘大地,继续贯彻5.17重要讲话精神,牢记使命、守正创新,把李达精神研究好宣传好;充分利用永州丰富的红色资源,重视发挥革命文化对广大师生特别是青少年的教育作用,做好青年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始终铭记立德树人、培根铸魂的根本任务。
二、李达青少年时期成长的四个阶段分析
第一个阶段:考上公费永州中学求学阶段。李达于1890年10月2日出生于湖南零陵,他与学生们自发组织起来把手上所有日本出产的文具拿到操场上焚毁,抵制日货,集会还决定练军事操,以后每逢列强向清廷提出亡国条件时,学生就举行集会,呼口号,发宣言。李达听闻徐特立为“辰州教案”而断指的爱国抗虏之志的行为后表现出强烈的爱国情怀。
第二个阶段是立志“教育报国”阶段。即考上京师优级师范学堂、考取湖南优级师范学堂求学阶段。李达接受过十三年的旧式教育,于1909年考入京师优级师范,年轻的李达在赴京途中,目睹汉口、上海等地到处是外国的兵舰、商船、租界、军警,悲愤满腔,立志要学好科学知识,复兴祖国。在北京求学时,发现学生还在孔子的排位前行叩拜礼,他觉得是愚昧落后的教育制度影响了中国的进步,中国被列强侵略的原因是国民受教育程度不高,萌生了“教育救国”的思想。后来,北洋军阀统治取代了清王朝后,京师优级师范学堂因经费紧缺停办,李达回到湖南,1912年在祁阳中学教书半年后又去长沙读湖南工业专门学校两个月,因无力缴纳食宿费,转入公费的湖南优级师范。这一时期他接受了孙中山的“大办实业,以利国富民强”的主张,决定改学理科。
第三个阶段是立志“实业救国”阶段。即1913年考取湖南留日官费生(东京第一高等师范学习理科)和1917年再次赴日本第一高等学校(帝国大学预科)阶段。1911年辛亥革命爆发,李达一度感到兴奋。但不久北洋军阀取代了清廷的统治,他极为失望,于是决心走“实业救国”的道路,发奋攻读自然科学。在就读湖南留日官费生期间,他发愤学习日文、英文、德文。1914年辍学回国,1917年赴日本第一高等学校学习理科。后来,日本政府向袁世凯提出“二十一条”时,留日中国学生义愤填膺,集会抗议,被警察驱逐。李达深感依靠“科学救国”、“实业救国”的梦想破灭,找不到出路。1917年俄国十月革命的成功,李达看到了希望,初步产生了对十月革命和马克思主义的向往。
第四个阶段是李达1918年开始转向专心研究马克思主义理论时期。1917年末,李达从日本报刊上看到不少关于俄国十月革命和介绍马列主义的文章,产生了对十月革命的热烈响往。1918年4月,留日学生得知段祺瑞政府与日本秘密签订了《中日陆军共同防敌军事协定》后怒不可遏,5月7日学生们在东京开会抗议时被日本军警拘捕多人,李达等人决定组织留日学生救国团回国请愿。5月中旬他与北京大学学生领袖许德珩等联络,在5月21日发动了向政府的请愿运动。这次请愿运动影响遍及京津宁,但很快失败。李达回忆说:这次失败“使我们深切地觉悟到:要想救国,单靠游行请愿是没有用的;在反动统治下‘实业救国’的道路也是一种行不通的幻想。只有由人民起来推翻反动政府,像俄国那样走革命的道路。而要走这条道路,就要加紧学习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理论,学习俄国人的革命经验。”1918年至1920年,李达发愤学习了《共产党宣言》、《资本论》第一卷和《国家与革命》等马列原著和许多介绍马克思主义的书籍,走上了坚定的马克思主义道路。
三、李达青少年时期成长经历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启示
(一)恪守李达青少年时期崇高的理想信念
李达青少年时期正是中国积弱积弱、外忧内患时期。以李达为代表的士大夫、知识分子对当时的国家形势深感担忧。面对民族危机和国家蒙难,为探寻救国救民真理,他为国家民族三轮求学、三改理想,以真正爱国者的担当和追求去实现自己的人生抱负。在历经“教育报国”、“实业报国”的雄心壮志未酬后,1921年前后的李达在动荡的历史中从激进的民主主义者转变成马克思主义者。开始确立共产党人的革命理想,选择走俄国革命的路来担当救国救民的使命。经过深入研究和深思熟虑,他认定了马克思主义是科学真理,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从此,他把用革命的“新思想”改造旧制度、建设“新国家”作为终身职志。五四运动前后,他发表系列译著和文章,旗帜鲜明地宣传马克思主义,成为在中国最早宣传马克思主义的先驱者之一。李达20世纪初期“海归”留学归来,本应功成名就、光宗耀祖,但他始终坚持不求个人事业功名,为国家民族的未来而不屈奋斗。今天,高校思政工作者要引导青年学生“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抓住青少年价值观形成和确定的关键时期,让“拔节孕穗期”的青少年坚定爱国主义的理想和立志报国的信念,将个人美好的人生理想融入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二)秉承李达青少年时期坚定的历史担当
李达在留日期间组织学生回国请愿的事件表现出了强烈的“担当使命”。他于1920年8月回国寻找同志,与陈独秀、李达、李汉俊、陈望道、俞秀松、沈玄卢、施存统等一起发起建立中国共产党,他当时并不知道国内筹划情况,秘密建党在当时严重的情况是要坐牢杀头的,正常情况也是要勇敢地自我牺牲。对李达来说,迈出把自己献给中国人民革命事业这一步,就是勇于开创、敢想敢干的责任担当。“新时代中国青年处在中华民族发展的最好时期,既面临着难得的建功立业的人生际遇,也面临着‘天将降大任于斯人’的时代使命”,希望“新时代中国青年要担当时代责任”。今天,中国式现代化正在全面推进强国建设和民族复兴伟业,广大青年学生更要以民族复兴为己任,勇立时代潮头,弘扬报国传统。不辜负党的期望、人民期待和民族重托,不断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推向前进。
(三)贯彻李达青少年时期“坚持真理”的勇敢精神
青少年时期李达先后选择“教育救国”、“实业救国”,最终选择了马克思主义。其每一次选择都可以窥见湖湘文化“经世致用”的影子。1920年8月李达任《共产党月刊》主编,他一人担负起从写稿组稿到发展的全部工作,第一次喊出了“共产党万岁”的口号,号召“举行社会革命,建设劳工专政的国家”;宣传列宁的无产阶级革命理论和建党学说,介绍十月革命的成就和经验,报道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消息,探讨中国革命问题,最高发行量达到过5000份,实际上成了半公开刊物。毛泽东曾高度赞扬《共产党月刊》“颇不愧‘旗帜鲜明’四字”。
面对各种反马克思主义的思潮,李达充分发挥自身理论优势,担当横扫建党思想障碍、推动马克思主义成为思想主流并捍卫无产阶级政党地位和无产阶级革命理论的“勇将”、“主将”,被誉为理论界的“黑旋风”。自从选择了马克思主义道路,他的一生无论哪个时期都在践行和传播马克思主义理论,成为了中国马克思主义发展史乃至整个中国近现代思想史上少有的一位百科全书式的学术大师。高校思政工作者要帮助青年大学生们深刻理解马克思主义时代化中国化大众化的深刻内涵、历史背景和最初一代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高校思政课教师学习李达“坚持真理”,就要学习他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实践传播的坚定不移的奉献精神,把毕生的时间和精力都用在对马克思主义的研究和传播工作当中。当前,要深刻领会和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的精神实质,深入贯彻落实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自觉推进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时代化,把最新的党的政策和理论传播到千家万户,让科学理论和党的政策“飞入寻常百姓家”。
作者简介:李定坤,湖南科技学院 副教授,研究生学历。研究方向:中国共产党思想政治教育史;
吴春江,湖南科技学院 讲师,硕士学位。研究方向: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李金,湖南科技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2021级本科生。
基金项目:湖南省普通高等学校教学改革项目“金课”建设背景下《中国共产党思想政治教育史》课程教学改革研究,项目编号:HNJG-2020-0901;
基金项目:湖南科技学院党建研究项目《以红色资源引领新时代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宣传教育研究》23XDJ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