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充电”蓄能 跑出基层检察为民“加速度”!

发布时间:2024-10-22 13:51:03  |  来源:中国网  |  作者:  |  责任编辑:李汀
分享到:
链接已复制

“更好了解社会问题与民众需求、实现资源优化配置、提供更优检察服务”,深化大数据赋能法律监督,是以检察工作现代化服务中国式现代化,更好满足群众新期待新要求的必然选择。最高检应勇检察长强调,要深入实施数字检察战略,促进法律监督提质增效。庄河市检察院深入践行最高检提出的“业务主导、数据整合、技术支撑、重在应用”数字检察工作模式,坚持问题导向,正视差距不足,着力破解应用难题,全面推进数字检察战略在基层检察机关落地落实。

转理念 夯基础

为进一步深化干警们“业务数字化、数字业务化”的思维,凝聚“大数据赋能检察法律监督”的理论和实践共识,庄河市检察院把数字检察建设作为“一把手”工程,纳入重要议事日程研究推进。先后成立数字检察工作专班、数字检察工作领导小组和办公室,统筹各部门模型研发应用。组织干警通过理论学习、先进院经验借鉴等形式统一思想,切实增强对做好数字检察工作重要性的认识,同时针对部分干警存在的对于数据不愿用、不善用等问题,通过组织针对性地交流培训,引导干警跳出“就案办案”模式,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提升大数据分析运用能力,切实把大数据思维贯穿检察办案全过程。俗话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想要推进数字检察工作,解决数据来源问题是重中之重,庄河市检察院紧跟上级院部署要求,结合庄河市域乡村多、海域面积广等特点,列出数据信息需求清单,结合检察一体化机制落实,积极挖掘内部数据潜能基础上,强化与市民政局、市税务局等单位沟通协作争取外部数据,统筹内外数据资源,推动数据共享应用。

寻突破 求实效

充分认识到数字检察目标是促进检察办案更公正、检察管理更科学、检察服务更精准,围绕以检察工作现代化服务中国式现代化这个中心任务,庄河市检察院以个案办理为起点,深度梳理基层社会治理难点,从个案线索中挖掘类案监督规律,运用数据筛查、碰撞、对比等方法,进而构建数字监督模型。根据在办案中发现的土地违法领域‘裁执分离’案件的监督弱点,构建农用地资源保护领域“裁执分离”案件公益诉讼专项监督模型,解决逐案现场调查裁执一致性过于低效的监督难题,进一步推进农村土地资源治理体系建设。模型投入使用以来,已完成47件案件执行工作,其中完成设施农业用地备案审查35件,拆除违法建筑12件,挽回耕地资源100余亩。

与此同时充分挖掘检察业务应用系统2.0的文书资源潜能,整合未成年人民事保护、行政保护、司法保护等多方资源,从个别案件或数据中摸索出具有普遍性的类案监督线索,建立“早干预 早预防 罪错未成年人三级预警”数据模型,截至目前已筛查出预警信息100余条,并根据模型数据反映出来的各类倾向性问题,与相关部门积极沟通协调,推动建立罪错未成年人网格化帮教体系,着力形成“办理一案 监督一片 治理一域”的监督规模效应。

勤总结 重创新

“共调取11个专项数据,共计导入数据2923条,数据量达12万余条,碰撞监督线索59条,这是今年上半年我们的现有模型运转情况,下面谈一谈控申部门新模型建设问题......”为更好把控数字检察运行成效,庄河市检察院形成数字检察月总结、季调度模式,深入理解上级院提出的“重在应用”的目的,抓好专项行动、已有大数据法律监督重点推广模型的应用和自有创新模型的应用,强化与相关高校的深入合作,努力办具有庄河特色的数字检察法律监督案件。聚焦“大数据+法治”理念,探索运用大数据法律监督推动解决辖区生态文明建设和民生领域等的突出问题,将“检察+网格”嵌入庄河市社会治理智慧平台,架设起网格员与检察官之间无过滤、无删减的信息互通、数据共享桥梁,整合有关数据,搭建法律监督模型,激活基层社会治理的数字生产力,解决传统检察监督模式“被动化、碎片化、浅层次”的问题,进一步推动实现数据资源在检察履职中有效配置与运用。

行之力则知愈进,知之深则行愈达。下一步,庄河市检察院将认真贯彻落实最高检应勇检察长来辽调研期间重要讲话要求,以“三个善于”的部署为指引,坚持上下一体、内外联动,结合落实“检护民生”“检察护企”专项行动不断深入,持续聚焦重点领域民生难点问题,从“小切口”入手,积极构建数据共享交流格局,以数字战略赋能法律监督,进一步提升法律监督质效。(王天骄、李爽)

中国网官方微信
中国国情
网站无障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