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升当代青年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调研与思考

发布时间:2024-10-22 14:11:36  |  来源:中国网  |  作者:  |  责任编辑:李汀
分享到:
链接已复制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全党要把青年工作作为战略性工作来抓,以党的科学理论武装新时代青年,用党的初心使命感召青年,做青年朋友的知心人、引路人。把党的理论融入青年工作,是新形势下青年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需要不断努力的重要任务。面对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以及国内外复杂多变的形势和挑战,新时代青年大学生生活和学习状态产生的新变化和新特点,我们如何以更加坚定的决心推动青年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以更加昂扬的姿态团结带领新时代青年紧随党的步伐,努力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不懈奋斗,是非常重要和有现实意义的时代课题。

青年思想政治教育是帮助当代大学生掌握党的理论、路线、方针、政策的一条重要渠道。做好高校思想政治理论学习工作,有利于增强大学生政治素养、促进专业知识学习、维护思想团结稳定。

现状与分析

思想上重视不够。通过调研发现,部分青年大学生没有在思想上形成对政治理论学习的足够重视,认为政治理论学习与专业学习关联性不大,认为思想政治学习是“务虚”的,解决不了学习和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是“累赘”和“负担”。正是因为这些原因,长期以来,思想政治学习在大学生心中“地位”被弱化,思想政治教育与专业学习之间的安排取舍成为各高校落实青年大学生思想政治学习工作要求上的痛点和难点,进而导致学习标准无法落实、学习组织浮于纸面。

制度上细化不够。通过调研发现,现行大学生思想政治理论学习在要求上上下一般粗,没有将不同地域、不同专业的特点纳入考量,导致不同的班级“学习一个样”,“一班一方案”未能真正落到实处。同时,没有从制度上对学习时间和要求进行固化,导致除了安排的思政课以外,其它更具实效性的学习流于形式。

方式上创新不够。通过调研发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处处体现一个“老”字,习惯于按“老规矩”办事。教育形式还是多以讲授为主,呈现出“一人唱戏众人听”的不良状态。学生只是被动的参加,更不要说进行思想的碰撞、平等的交流对话,因而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不高。同时,新媒体和信息化手段运用不够,导致部分学习形式走了过场,实际效果不明显。

落实上力度不够。通过调研发现,青年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在高校的顶层设计、学院间横向联系、学院内各层级职责等方面均不同存在职责界定不清、过程监督乏力等情况。 可以概括为“四个缺乏”,一是缺乏能够有效融入大学生思想深处的教育培训计划和课程体系,导致学习成效打折扣;二是缺乏有效的监督机制,无法及时发现和纠正大学生思想政治理论学习中的问题和不足;三是缺乏有效的考核机制,无法全面评估大学生思想政治理论学习的实际效果和质量;四是缺乏有效的激励机制,无法激发大学生对思想政治理论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思考与建议

制度化设计,增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规范性。首先从健全制度入手,明确各学院的责权关系与学院内各层级的工作职责,进一步明确学习目标、任务、方式等内容,组织各学院“一板一眼”抓好落实。按照“立标打样、整体提升”思路,从每个学院选取一个有代表性的班级,由学院指定专人开展“一对一”指导,打造标准化规范化样板,形成学习示范点,树立起全院对标学习标杆。同时,强化好经验、好做法推广,组织各专业辅导员、团干部及班干部到示范点现场观摩,通报正面典型案例,引导各班级抓好学习借鉴,全面提升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质量和水平。

分众化实施,强化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针对性。结合不同专业及未来发展方向,实施差异化学习模式。做到务必结合专业特点,讲清讲透国家大政方针与个人未来规划的结合,制定对应学习计划,形成“一专业一方案”。实现对各专业大学生思想政治学习方案的“量身定制”,增强了学习的差异性,达到因材施教效果。

多样化推进,提升大学生思想政治学习积极性。在学习方式上,打破“一人讲、众人听”的传统模式,在要点领学的基础上,鼓励在班级和团支部中采用点名答题、热点讨论、交流心得等形式,广泛开展学习研讨和交流,使学习活起来、氛围热起来。在学习内容上,注重因地制宜、因时制宜,由学院每月编制下发学习计划,要求各专业各班级结合时政热点,讲政策形势,让理论知识的阐释解读更接地气。同时,利用学校、学院的新媒体平台开设专栏,及时推送发布宣教资料、微课视频、学习课件等,保障了思想政治学习“养料”供应充足。利用好既有培训和考试类小程序,采用闯关答题、实时积分等手段,以考促学,将答题积分纳入评先推优的参考因素,充分调动广大青年思想政治学习积极性。

流程化管理,确保大学生思想政治学习实效性。各学院坚持月评价、季考评、年总结,定期做好大学生思想政治学习过程管控,确保工作落实有力、见到实效。重构大学生思想政治学习评价体系,围绕学习组织筹备、学习流程安排、学习效果体现等方面建立评价指标,由学院牵头定期组织考评,对实施效果较好的班级予以表彰。

责任化督导,维护大学生思想政治学习严肃性。当前国际形势风云变幻,我们正身处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中,青年大学生正处于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和培养的关键时期,各种思潮此起彼伏,也容易受到不良外部环境影响和诱惑。高校作为教育当代青年大学生的首要阵地,对此更有义不容辞的责任。应该由学院牵头组织定期对思想政治学习情况开展检查督促,提出各级管理人员具体检查量化任务和标准,强化督导力度。将思想政治教育培训情况与班组、个人评先推优相关联,同时对发现的问题及时进行反馈并督促整改。

经验与启示

抓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必须找准学习模式。健全完善教育培训机制,要充分结合各学院各专业实际情况。以“一专业一方案”为载体,推行差异化学习模式,根据各学院专业发展特点,围绕不同参学对象,分类开展思想政治教育。针对性明确学习时间和形式,科学处理思想政治教育和专业学习时间安排,确保学习安排可执行、能落实、有实效。

抓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必须规范执行标准。标准是工作落实的重要保障。必须规范大学生思想政治学习标准,明确学习目标、内容、频次和时长,组织各学院对标抓好执行,高质量完成学习任务。必须以标准为参照,建立健全学习质量评价体系,找准求实问效的准绳,为工作查漏补缺、优化改进提供有力的依据。

抓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必须创新学习形式。喜闻乐见的学习形式,有助于提高学习兴趣,提升学习效果。必须打破传统学习形式,灵活运用大学生喜闻乐见的APP、小程序,以及视频、新媒体课件等多种载体,直观展示思想政治理论相关知识,使抽象概念变得浅显易懂,更加易于理解和掌握。必须通过心得交流、热点讨论等互动性强的学习方式,引导大学生强化学思践悟,增强运用理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抓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必须加强督导检查。督导检查,是求实问效的有力手段,有助于发现问题,改进工作。必须压实各级管理人员责任,定期抓好督导检查,及时发现并纠正落实学习要求不力、走样、打折扣等问题。必须结合督导检查结果,强化工作动态评估和问题反馈,及时优化思路和方法,不断提升大学生思想政治学习质量和效果。

(赖静,成都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基金项目】成都大学2024年度校基金课题“‘四史’教育融入大中小学思想政治理论课一体化建设路径研究”(项目编号:2024XJJ04 )的阶段性成果之一。

中国网官方微信
中国国情
网站无障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