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是国之大计、党之大计,是民族振兴、社会进步的基石。立足“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一根本问题,对新时代教育工作作出全面部署。六年之后,2024年9月,从建成教育强国的战略高度提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强国建设的具体要求,为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提供有力支撑和保障。
举旗定向,新时代教育强国的根本遵循
建成教育强国是近代以来中华民族梦寐以求的美好愿望,也是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的先导任务、坚实基础和战略支撑。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战略高度来谋划教育强国建设,为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走现代化强国复兴道路提供了根本遵循。
教育兴则国家兴,教育强则国家强。时代越是向前,知识和人才的重要性就愈发突出,教育的地位和作用就愈发凸显。要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必须更加重视教育,努力培养出更多更好能够满足党、国家、人民、时代需要的人才。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坚持把教育作为国之大计、党之大计,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作出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加快教育现代化的重大决策,确立到2035年建成教育强国的奋斗目标,不断加强党对教育工作的全面领导,不断推进教育体制机制守正创新,推动新时代教育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格局性变化,教育强国建设迈出坚实步伐。
建设教育强国建设的目标要求,而且对教育强国进行系统化安排部署,指出我们要建设的教育强国应当具有强大的思政引领力、人才竞争力、科技支撑力、民生保障力、社会协同力和国际影响力“六个力”;提出教育强国建设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我们紧紧围绕“立德树人”这个根本任务,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坚持和运用系统观念,正确处理支撑国家战略和满足民生需求、知识学习和全面发展、培养人才和满足社会需要、规范有序和激发活力、扎根中国大地和借鉴国际经验等重大关系;提出将新时代立德树人工程作为重要任务,引导广大青年立报国强国大志向、做挺膺担当奋斗者,为教育强国建设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
一体推进,新时代强国复兴的系统谋划
当今时代,人才是第一资源,科技是第一生产力,创新是第一动力;要统筹推进科教兴国、人才强国、创新驱动战略,一体推进教育发展、科技创新、人才培养。坚持系统思维、底线思维、辩证思维方法,在统筹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基础上,提出要一体推进教育发展、科技创新、人才培养。以科技发展、国家战略需求为牵引,着眼提高创新能力,优化高等教育布局,完善高校学科设置调整机制和人才培养模式,让更多科技成果尽快转化为现实生产力,大力培养大国工匠、能工巧匠、高技能人才,为全面创新提供坚实支撑。我国正处于历史上发展最好的时期,全国各族人民正在奋力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以中国式现代化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就必须更加重视教育这个基础性工程,努力培养出更多更好能够满足党、国家、人民、时代需要的高素质专门人才。
面对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要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战略目标,必须统筹科技创新、人才队伍建设和教育现代化协同发展。没有高素质创新性人才队伍,科技创新就是无源之水;没有高水平教育,高素质人才建设就是无本之木。在21世纪世界经济和社会发展过程中,科技创新是核心,人才队伍是关键,教育是根基。根基不牢,地动山摇。离开教育,任何科学技术、经济建设、社会发展都将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因此,要统筹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一体推进教育发展、科技创新、人才培养。以科技发展、国家战略需求为牵引,着眼提高创新能力,优化高等教育布局,完善高校学科设置调整机制和人才培养模式,源源不断培养各行各业高素质拔尖人才。
挺膺担当,新时代接班人的内在要求
终身之计,莫如树人;育人之本,莫如铸魂。我们建设教育强国的目的,就是培养一代又一代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可堪大用、能担重任的栋梁之才,确保党的事业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建设后继有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就是要坚持党的领导,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就是要传承红色基因,扎根中国大地办大学,深刻回答“为谁培养人,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这个根本问题;就要深入学习贯彻重要讲话精神,深刻领悟“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就是要牢牢把握教育的政治属性、民生属性、战略属性,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发展道路,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就是要走出一条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大学的新路,用党的最新创新理论培养更多立报国强国大志向,做挺膺担当奋斗者的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
“国无德不兴,人无德不立”。从历史和现实的角度看,任何国家、任何社会,其维护政治统治、维系社会稳定的基本途径无一不是通过教育。浇花浇根,育人育心,育人的根本在于立德。一旦在培养人的问题上走偏了,那就像一株歪脖子树,无论如何都长不成参天大树。我们的教育必须把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作为根本任务,实施新时代立德树人工程。要针对青少年成长的不同阶段,有针对性地开展思想政治教育。
建设社会主义教育强国,关键就是要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就是要帮助他们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教育绝不能培养出一些“长着中国脸,不是中国心,没有中国情,缺少中国味”的人,特别强调要教育引导青少年学生坚定马克思主义信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信念、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信心,立报国强国大志向、做挺膺担当奋斗者,用脚步丈量祖国大地,用眼睛发现中国精神,用耳朵倾听人民呼声,用内心感应时代脉搏,把对祖国血浓于水、与人民同呼吸共命运的情感贯穿学业全过程、融汇在事业追求中,坚定不移听党话、跟党走,争做让党放心、爱国奉献,能够担当民族复兴重任的时代新人。
普惠教育,新时代普惠民生的重要内容
为人民办教育、办人民满意的教育,是党的初心和使命的重要体现。我国已建成世界上规模最大的教育体系,教育现代化发展总体水平跨入世界中上国家行列,教育强国建设迈出坚实步伐。但仍然存在教育发展不平衡、普惠教育发展水平不高等问题,需要我们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牢牢把握教育的政治属性,坚定不移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牢牢把握教育的战略属性,坚定不移服务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建设;牢牢把握教育的民生属性,更加突出从经济社会发展的大民生上抓教育,坚定不移促进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最广大人民群众。
我国人口众多,教育问题是关系千家万户的大问题,要不断厚植人民幸福之本、夯实国家富强之基,为新时代新征程推进教育强国建设持续贡献力量。中国特色的教育就是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让教育改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不断提升教育公共服务的普惠性、可及性、便捷性,让教育改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当前,教育的内外部形式发生了深刻变化,人民群众在“有没有”“够不够”问题得到初步解决后,对“好不学”“优不优”的要求更加强烈,对教育公平和质量有了更高期待,加快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才能让学生不分城乡、不分地域都享有优质教育机会。要不断优化区域教育资源配置,推动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逐步缩小城乡、区域、校际、群体差距。
坚持教育服务高质量发展这个硬道理,构建中国特色、世界水平、与中国式现代化相匹配的高质量教育体系,要着力构建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新生态新格局,锚定2035年建成教育强国目标,深刻认识教育强国的主攻方向和战略布局,增强历史主动精神和战略思维,书写好以教育强国建设支撑引领中国式现代化的新篇章。
(饶旭鹏,兰州理工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院长;刘海霞,兰州理工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
【基金项目】教育部社科司高校思政课研究专项“全国高校思政课名师工作室(兰州理工大学)”(21SZJS62010731);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21XJA710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