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丹棱县,曾靠一个柑橘,种出了一片“希望之田”。
丹棱,精耕水果产业达半个世纪,水果品质有口皆碑,收获了“中国桔橙之乡”的美誉。全县柑橘种植面积达到18万亩,柑橘产业总产量30.2万吨,产值超过30亿元。水果产业的兴旺,让丹棱群众鼓起了“钱袋子”,不少人家靠种柑橘实现了发家致富。
如今,这片“乐土”正在孕育更大的产业新景。
新希望在田野里:丹棱,以“丹棱游村”品牌为引领,创建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1个、天府旅游名村1个,省级乡村旅游重点村3个,农旅融合,进一步提升群众收入。
新希望在名山上:以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老峨山为代表的一系列底蕴厚重的景点,经过丹棱人的全新打造,已进入希望满满的产业“释放期”。
新希望在文脉中:丹棱高度重视文脉传承,精心呵护“大雅之堂”,传承“大雅文化”、讲好“大雅故事”、书写“今日风雅”。
丹棱,以蓬勃的第一产业为坚实基础,向第三产业全面延伸,推进农文旅融合发展。这座面积仅450平方千米、常住人口不到20万人的小县城,正向着一个“处处见人文、事事皆风雅”的“人文之乡”阔步迈进,正向着一座经济发达、消费活跃的现代化城市飞速疾驰。
田野中的新希望,以农“塑”旅 带动村民兴业、增收
“这点‘小毛病’咱们中午之前能修完。”在丹棱县顺龙乡幸福村,村民曾怀民随手擦了一把额头上的汗珠后对记者说道,他和几位村民正拿着工具修复幸福村游步道上的一处损坏的台阶。
“村里的事,小事大事,都是自己的事。”曾怀民不假思索地说。
“幸福村发展得好,村民收入水涨船高,怀抱着希望,对待村里的事儿热情就高了。”一旁的丹棱县文化旅游发展有限责任公司副总经理黄雷补充道。
黄雷说,幸福村村民们的收入由水果种植、村集体分红、村内务工、房屋出租、土地流转等5大板块构成,家庭年收入超10万元,在村子里已不是新鲜事。
进入村子中心,记者看到,这里的环境古朴雅致,处处虫鸟齐鸣,家家瓜果飘香。“石磨豆坊”“小院咖啡”“幸福书坊”“龚家厨房”“熊家院民宿”“幸福岭民宿”……各类消费业态一应俱全,蓝天之下,一座座川西民居齐整地坐落在自然山水之中,宛如一片世外桃源。
美景背后,是近年来丹棱以古村落文化、农耕民俗、自然生态等为抓手,活化乡村、振兴乡村的有力举措。
幸福村,打造“民宿+度假”乡村旅游产品,整合“公司、合作社、原住民、新村民”等多方力量,构建起“公司+合作社+村民”的共建共享模式,梳理建设游步道37公里,将观光度假、农事体验、民俗文化、休闲游憩、乡村民宿、研学旅游等农文旅产品融入古村之中。自2016年发展乡村旅游以来,村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从11080元增长到43880元,接待游客突破150万人次,实现旅游总收入约1.8亿元。
如果说,幸福村为丹棱的田野绘出了一抹亮色,那么丹棱田野里的乡村文化大院则为之增添了一份厚重。
王作平,丹棱的一位普通农民,数十年前自费投入10余万元将自家院坝改造成“文化大院”,将其作为全村的文化活动阵地,这是丹棱县的第一个民间文化院坝,为丹棱今后独具特色的文化院坝“打了样”。
如今,丹棱文化院坝已增加至100个,丹棱县通过“政府引导、社会参与、群众主体、面向基层”的工作思路,建设综合型、专业型、文旅型文化院坝,荣获全国第三批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示范项目西部地区第一名。
文化院坝的兴盛,同样带富了群众,如齐乐镇狮子社区文化大院创新举办千人招商展销大会,优质的果园和独特的民宿成为各地客商争相投资的对象;张场镇文武村德祥文化大院与水果专业合作社有机融合,成功打开了“不知火”等晚熟柑橘销路……
“一边种作物,一边绘风景”,兴业增收共富的美好旋律,在丹棱充满希望的田野中越唱越响。
高山上的新希望,以景“丰”旅 文旅项目增密度、提品质
丹棱有名山,名曰老峨山。民间传说,先有此山,后有峨眉山,因此得名“老峨山”。
老峨山,一峰独峙于成都平原西南边缘,山形酷似峨眉,山势雄奇险峻,山中常年雾气缭绕,云海蒸腾,壮美难名。山里,还有与峨眉山同名同姓的名胜古迹,如金顶、摄身崖等。不仅景色秀美,老峨山更是一座千年名山,唐、宋时期,老峨山有48庙36庵,僧侣千人,香火鼎盛,在当地可谓风光无两。
青山巍巍,壮丽多姿,如何将名山优势资源转化为经济发展的动能,是丹棱“执棋者”所思所虑之重点,而透过一系列切实有力的举措,我们能看到一种潜能与希望。
7月11日,2024年老峨山六月六朝山会拉开序幕,现场人潮如织,从山门到金顶沿途布置了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如唢呐、舞龙、书法、汉服展示等。该“朝山会”最早可追溯至隋代,是集朝山祈福、避暑游玩、文化表演、民间文艺交流于一体的综合性民俗活动,去年,老峨山六月六朝山会被认定为四川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
除了举办传统民俗活动,老峨山的基础设施也建得较为完备。近期投用的老峨山居酒店占地面积约106亩,有上百间客房,同步投用的聚落式温泉酒店山涧森房、山野院落式民宿茶海隐庐以及望峨堂也进一步丰富着老峨山的文旅业态。
黄雷谈道,丹棱通过对老峨山文化的深度挖掘与精心打造,构建起以“休闲+康养” 为核心卖点,以“教育研学、户外拓展”为市场支撑的“休闲旅游+康养度假+户外拓展+教育研学+禅学”多功能、复合型旅游综合体。
山上,兴隆的景象蒸蒸日上;山下,数条新建的“康庄大道”正在将包括老峨山在内的一颗颗文旅“珍珠”连成线、织成网,绘就成一幅“千帆竞发”的新蓝图。
丹棱县老峨山风景区管理委员会副主任简思梦向记者着重介绍了长秋山旅游公路,这条公路串联起了正在储备中的幸福谷水线项目、老峨后山康养开放项目以及已经实施的幸福谷人文旅游度假区、峨山村农文旅研学驿站等文旅项目。
此外,丹棱还修建了老峨山旅游快速通道、丹蒲路、丹名路等道路。这些道路有的负责“内联”、有的负责“外畅”,全力以畅通无阻的交通进一步释放丹棱的文旅潜能。
“如今,正是丹棱文旅产业发展走上‘快车道’的时候。”简思梦说,“过去五年,丹棱都在持续进行资产投入,搭建好了丹棱文旅的基础框架,如今,丹棱文旅已经进入了产业‘释放期’,丹棱文旅的知名度正逐步提升,客流量正逐步增长。”
数据是最好的印证,今年1—10月,全县接待游客约242万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约14.8亿元、同比增长10%。
文脉里的新希望,以文“化”旅 千年文脉丰富文旅内涵
丹棱,人杰地灵,千年文脉兴盛。
丹棱大雅堂,始建于北宋元符三年,是宋代丹棱名士杨素为实现北宋书法家黄庭坚弘扬杜甫两川夔峡诗的心愿而建,建成后,黄庭坚亲自为其题名,并创作《大雅堂记》。丹棱大雅堂正是成语“大雅之堂”的原型。
大雅之堂,今朝更“雅”。继承前人精神文化遗产,丹棱建起了大雅堂博物馆,并将它成功创建为国家三级博物馆、省级廉洁文化基地、首批“天府文旅IP”项目库项目。博物馆内,收藏黄庭坚手书杜甫两川夔峡诗诗碑300余方,重点阐释了杜甫心系天下、忧国忧民的廉洁思想,讲述着大雅文化“宏远雅正”的思想特点。
不仅拥有大雅堂,近年来,丹棱高度重视文脉传承,成功申报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个、省市级文物保护单位14个,先后实施丹棱白塔修缮、郑山·刘嘴摩崖造像安防项目,编制《郑山·刘嘴摩崖造像保护性规划》,制定《丹棱县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管理办法》,成功申报省市县级非遗代表性项目32项。
值得一提的是,丹棱还编辑出版了3200余万字150册的综合文库《丹棱文库》,开创全省以县为单位编辑综合文库的先河。
传承历史文化,更要书写“今日风雅”。丹棱县大雅堂博物馆馆长祝定超说:“丹棱,将历史文化的厚重与产业、经济的高质量发展结合起来,通过弘扬‘大雅精神’、讲好‘大雅故事’,坚持以文塑旅,通过不断丰富丹棱文旅的深刻内涵,迎接更为蓬勃的产业发展希望。”
希望,在于文化线路不断丰富、研学人员络绎不绝。丹棱大力开发“研学+旅游”业态,印发《2024年丹棱县研学工作实施方案》,培育研学基地2个、研学点位8个、研学公司4家,推出大雅文化、农耕体验、茶旅融合、非遗体验等研学线路10余条。
希望,在于非遗传承绵延不绝,带动就业欣欣向荣。丹棱大力打造“非遗+旅游”业态,先后依托省级非遗代表性项目丹棱冻粑制作技艺、马嘴河白酒传统酿造技艺注册商标,建设15亩丹棱冻粑产业园、马嘴河酒文化展览馆,年产值达1.2亿元,带动就业2000余人。
希望,更在于丹棱脚踏实地、步步为营的切实行动。四川省丹棱县文化广播电视和旅游局党组书记姜丽表示,丹棱将持续做强老峨山山径赛、桔橙桃花节等文旅产品供给,持续做优“丹棱游村”等文旅特色品牌,持续深化历史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将这片450平方千米的美丽土地,打造为一个山更青、水更美、田野更富饶、城市更具活力的精美小城。(廖振杰 常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