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式现代化叙事说服力的提升策略

发布时间:2024-11-20 14:30:43  |  来源:中国网  |  作者:  |  责任编辑:李汀
分享到:
链接已复制

《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强调坚持和发展中国式现代化,彰显其独特的社会意义和全球价值。面对国际舆论环境的复杂性,中国式现代化叙事亟需提高其说服力,以赢得更广泛的国际理解和国内共鸣。中国式现代化叙事的核心不只是简单的经济发展模式的阐释,更是对现代化过程中深厚文化底蕴、独特价值体系和社会发展的深度探索。因此,需要从强化内容建设、创新传播手段、提升社会互动等三个方面着手,确保叙事具有更强的感染力和说服力。

一、强化内容建设,突显核心价值观

中国式现代化的叙事要具有说服力,首先必须在内容建设上做到真实、深刻且引发共鸣。内容的核心不仅在于展现中国在现代化进程中的具体成就,更在于阐述其背后所体现的价值理念和社会目标。只有建立在强大价值观支撑上的叙事,才能真正打动人心、形成广泛认同。

第一,强调“以人民为中心”发展理念。中国式现代化的核心价值观不同于以资本为主导的发展模式,而是立足于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中国从来没有忽视人民的福祉,现代化进程中的每一步都在追求人民的最大利益和幸福感。从脱贫攻坚到共同富裕,从基本医疗到教育公平,叙事中通过大量生动的社会实践案例展现中国现代化成就的普惠性。这种叙事不仅有助于展现中国发展的普惠性,还能增强受众对发展模式合理性的认同,产生更强烈的情感共鸣。

第二,凸显独特历史文化底蕴。中国式现代化的叙事不仅是对当代中国发展的描述,更是对五千年中华文明的延续和升华。中国的现代化进程并非一味模仿西方,而是在本土文化的基础上实现了创新与发展。叙事要巧妙地将中国的传统文化、哲学思想与现代化结合起来,呈现出中国独特的现代化路径。比如,可以探讨“和而不同”等传统理念如何在当今社会发展中焕发新意,凸显中国现代化超越纯经济范畴的人文关切。这既能增强文化自觉,又能彰显中国式现代化的精神内核与价值追求。

第三,聚焦全球共享与合作。中国的现代化实践不仅推动了国内繁荣进步,也为全球发展提供了重要启示。通过共建“一带一路”等重大倡议,中国积极参与全球治理,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在这一进程中,中国既分享自身经验,也为其他国家探索现代化道路提供了有益借鉴。叙事时应着重突出中国现代化的开放性与普惠性特征,展现中国致力于推动全球共同发展的坚定立场。这种表达方式有助于提升国际社会对中国发展理念的理解和认同,推动构建更加公平合理的国际秩序。

二、创新传播手段,实现多渠道整合

在信息化和全球化迅速发展的背景下,传统的传播方式已经无法满足多样化的受众需求。中国式现代化的叙事要想提高其说服力,必须创新传播手段,并通过多渠道的整合,扩大其覆盖面和影响力。

第一,精准投送与定制传播。当前数字技术迅猛发展,新型传播方式能够通过深度数据分析,洞察受众偏好与行为特征,实现信息的精确投放。这种定制化传播模式突破了传统单向广播的局限,显著提升了信息触达效率与接受程度。具体而言,借助社交平台的智能算法,可将契合受众兴趣的多样化内容精准推送至其终端设备,既能调动受众的参与热情,又能深化其互动体验。更重要的是,这种基于数据支撑的个性化传播策略,能够帮助受众更深入地把握中国现代化进程的独特价值,从而实现传播效果的最大化。

第二,媒介融合创新。随着传播技术日新月异,表现形式愈发丰富多元。从视听媒体到虚拟现实(VR)等新兴技术,为叙事提供了更为立体的呈现方式,极大增强了传播的感染力与说服力。通过创作精品纪录片、创意短视频、深度专题等多样化作品,能够让受众更加便捷地领会中国现代化的丰硕成果。例如,短视频凭借其视觉冲击力和叙事简洁性,往往能在瞬间抓住观众眼球,激发其探索兴趣。而沉浸式技术的运用,则让受众能够零距离感受城市更新、乡村振兴等生动实践,加深对中国发展道路的直观认知。

第三,平台协同联动。为扩大中国现代化叙事的传播半径,需要统筹运用各类媒介资源,构建多维传播矩阵。新兴媒体平台凭借其即时性和互动性优势,能够实现信息的快速扩散;传统媒体则以其公信力和专业性见长,可提供更具深度的解读与分析。通过科学整合不同传播渠道,既能确保信息传递的一致性和权威性,又能实现受众群体的最大覆盖。这种立体化的传播格局,不仅有助于扩大话语影响力,更能构建起多层次、全方位的传播体系,进而提升整体传播效能。

三、加强社会互动,激发公众参与

叙事的说服力最终体现在与受众的双向互动中,增强互动性能够使叙事更加贴近人心,提升其接受度和共鸣。只有在公众的积极参与下,叙事才能真正转化为社会行动,发挥出最大的影响力。

第一,社交媒体参与与共创。社交媒体已成为现代传播的核心平台之一,通过设置互动话题、发起线上讨论、征集公众意见等方式,可以促进公众的广泛参与。例如,通过网络直播的形式探讨“中国式现代化”相关话题,不仅能让专家与普通网友互动,也能吸引公众表达个人观点,形成更加多元化的讨论氛围。通过社交媒体的互动性,公众能够从中获得对中国式现代化更深层次的理解,同时也能参与到叙事内容的共创过程中,从而形成集体认同感。

第二,构建互动反馈体系。各级部门应建立多元化的沟通渠道,全面收集民众对各项政策的观点和建议,并制定相应的回应机制。采取开放透明的态度处理社会关注议题,有助于提升叙事的可信度和影响力。在实践层面,可通过智能问答系统、政策咨询平台、意见征集机制等多种形式,搭建起政民互动的桥梁。这种双向沟通模式能够强化公众的主体地位,激发其参与热情,从而增强对中国式现代化叙事的认同与支持。

第三,推动社会实践参与。引导公众积极投身志愿服务、生态保护、基层调查等实践活动,使理论叙事转化为具体行动。通过亲身参与,民众不仅能够深入理解中国式现代化的实质内涵,更能直观感受发展成果带来的显著变化。这种实践性参与既能增强叙事的真实感和说服力,又能通过行动示范带动更多群众参与,形成良性传播循环,扩大社会影响。

提升中国式现代化叙事的说服力,是塑造国家形象、增强民族认同感的关键所在。通过优化内容质量、创新表达方式和深化社会互动,能够使现代化发展理念更加深入人心。这不仅有利于凝聚国内发展共识,也能增进国际社会的理解与认可,为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提供重要的思想指引和实践借鉴。当前全球化的发展遇到了逆全球化的挑战,讲好中国故事、传播中国声音显得尤为重要,这需要我们不断探索创新,持续提升叙事的艺术性和感染力。

吴俊平

湖南科技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

基金项目:湖南省教育厅重点项目《湖湘红色文化赋能大学生主流意识形态认同研究》(23A0578)、湖南省教学改革重点项目“地方本科院校‘大思政课’教学改革研究与实践”(HNJG-2022-0286)、湖南省高校哲学社会科学“永州地域文化与文化自信”重点研究基地(湘教通〔2021〕241号)成果。

作者简介:吴俊平,湖南省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研究中心湖南科技学院基地研究员,湖南科技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博士。

中国网官方微信
中国国情
网站无障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