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人民”置顶,让“改革愿景”变成“幸福实景”

发布时间:2024-11-21 10:25:08  |  来源:中国网  |  作者:  |  责任编辑:李汀
分享到:
链接已复制

民之所望,奋斗所向。全面深化改革必须将“人民”置顶,以人民的需求为导向,以人民的智慧为动力,以人民的评价为标准,让改革的愿景变成人民的幸福实景,让人民群众在改革中分享更多的发展红利。

将“人民”置顶,在“察民情”中把准“改革所向”。改革不是无根之木、无源之水,人民的需求和呼声是改革的源头活水。广大党员干部应主动深入基层、贴近群众,用心倾听人民的所思所想所盼。只有真正了解人民的痛点、难点,才能找准改革的方向和重点。以教育改革为例,只有充分了解人民对优质教育资源的渴望、对教育公平的追求,才能制定出符合人民利益的教育改革政策,让每一个孩子都能享受到良好的教育。改革的精准性源于对民情的准确把握,唯有如此,改革才能真正回应人民的关切,做到有的放矢。

将“人民”置顶,在“聚民智”中用好“改革之策”。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是改革的智慧源泉。改革的道路上,应充分尊重人民群众的首创精神,广泛汇聚民智。从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诞生到各种基层治理模式的创新,无一不是人民智慧的结晶。在当今时代,互联网等技术的发展为聚民智提供了更加便捷的渠道,政府应积极利用这些渠道,广泛征求人民群众的意见和建议,让人民参与到改革方案的制定和实施过程中。通过聚民智,不仅能使改革方案更加科学合理,更能增强人民对改革的认同感和参与度,为改革的顺利推进凝聚强大的力量。

将“人民”置顶,在“问民效”中擦亮“改革成色”。改革的成效最终要由人民来评判,人民的满意度是检验改革成功与否的重要标准。政府应建立健全改革成效的评估机制,让人民群众对改革的成果进行评价。如果人民群众在改革中获得了实实在在的利益,生活质量得到了提高,幸福感得到了增强,那么改革就是成功的;反之,如果人民群众没有感受到改革带来的变化,甚至利益受到了损害,那么改革就需要反思和改进。只有以人民的评价为导向,不断调整和完善改革措施,才能让改革的成色更足,让人民真正享受到改革的红利。(周丽)

中国网官方微信
中国国情
网站无障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