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奔走在2.8万公里的“烈士寻亲”路上

发布时间:2024-11-21 11:07:24  |  来源:中国网  |  作者:  |  责任编辑:李汀
分享到:
链接已复制

“老战友,前两天托你打听的那名烈士有眉目了吗?有消息我们第一时间过去……”走进浙江省杭州市富阳区富大公益中心,总负责人徐玉明正拿着复印版《富阳县革命烈士英名录》,和老战友通电话,打听缺失的富阳籍烈士信息。

一个个名字背后,是一双双盼归的眼睛。对烈属来说,思念、等待,已是一种习惯。像徐玉明这样的“烈士寻亲人”,成了他们和先辈“重逢”的希望。

2021年,富阳区退役军人事务局相关负责人拿着《富阳县革命烈士英名录》找到徐玉明,上面记录了236位富阳籍烈士的英勇事迹,然而超过八成的烈士信息缺失,使得烈属无处寄托哀思。为此,退役军人事务局和富大公益一起组建了一支由退役军人、爱心企业家和志愿者组成的寻亲队伍,为烈士“点亮”回家路。

在一次走访中,徐玉明认识了78岁的李阿姨。每次去她家中,李阿姨总会拿出一张已经泛黄且模糊不清的黑白老照片,照片上有22人,李阿姨的父亲李全是其中一位。

“父亲”这个角色对于李阿姨来说是一段缺失的记忆,在她六个月大的时候李全就去前线打仗了。直到李阿姨8岁时,才得知父亲已经牺牲的消息,而这张照片是李阿姨拥有的和父亲相关的唯一物件。

“我想看看父亲到底长啥样。”谈话间不经意的一句话,徐玉明记到了心里,回去便思考:能不能用现代科技帮助老人圆梦?

于是,富大公益的技术人员开始搜寻适用的专业AI图像修复软件。“我们本身的工作就是和建筑设计相关的,这方面资源比较多,可以借鉴到烈士寻亲的项目中。”徐玉明介绍。

精挑细选适用的软件后,技术人员将22人合影照片里放入软件中,运用AI图像修复技术以及电脑手绘功能,还原了李全28岁时的音容笑貌。时隔77年,李阿姨终于见到了父亲清晰的模样,喜极而泣。

触人心弦的“重逢”场景,时常在徐玉明脑海中浮现,翻看着英名录上缺东少西的资料,更加坚定了他要完成烈士寻亲路上另一大挑战——帮助找到烈士的安葬地,落叶归根。

在东海舰队某部服役过的徐玉明全国各地都有战友,再加上富大公益11位核心退役军人成员的资源,烈士寻亲志愿服务拥有了十余个来自全国各地的退役军人志愿者群。

“他们是我们的X力量,参与人员和带来的可能性都是无限的。”徐玉明告诉记者,团队成员会把家属提供的或是英名录、中华英烈网上的信息在各个群里发布,大海捞针一样搜寻,不放过任何蛛丝马迹。

找到父亲的安葬地是李阿姨的另一个心愿。志愿者从她口中得知李全参加过一江山岛战役,通过当地的退役军人志愿者辗转联系上了解放一江山岛纪念馆,看看是否能找到和李全有关的记录。

在解放一江山岛纪念馆,果然找到了“李全”这一个名字,但登记的祖籍却是缙云县。由于战争年代很多记录在册的名字都是手写的,错别字、同音字很有可能出现,为了搞清楚是不是同一个人,徐玉明和志愿者团队专程前往缙云县核实情况,确认后更正了李全的身份信息。

“有时候奔赴千里,找到的只是一个衣冠冢,但对于烈属来说,也是一种安慰。”徐玉明说,这样的“团聚”得益于各方努力,烈士寻亲主要采用“1+4+X”模式,“1”是一支寻亲志愿者队伍,“4”是“收集、研判、寻访、联络”四个办法,“X”就是全国各地的退役军人志愿者力量。

辽宁、天津、河南、福建、吉林……天南海北的消息,等着“烈士寻亲人”去一一确认。三年、2.8万公里路、1.4万个小时,富大公益志愿者穿越千山万水,搜集了3000余条信息,成功帮助28位烈士和亲人“重逢”,完善了英名录上96位烈士的资料。近日,在第二届浙江省退役军人志愿服务项目大赛中,富大公益“点亮回家路——烈士寻亲志愿服务项目”荣获金奖。

“每一位英勇牺牲的烈士都值得被铭记,每一份深切的思念都应该有归宿。”一位志愿者坦言,烈士寻亲是几代人的执念,一句“找到了”是一群人对英魂的告慰。(沈艳瑜 王莉 俞嘉明)

中国网官方微信
中国国情
网站无障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