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缩略图

分享到:
链接已复制
首页>

“诗颂长江·长江的港”主题诗会(镇江站)举办

2024-11-22 13:54

来源:中国网

分享到:
链接已复制
字体:

11月15日,《诗刊》社、长江文化促进会主办,中国诗歌网、镇江市作家协会、镇江文旅集团、镇江交通集团、镇江船厂承办的“诗颂长江·长江的港”主题诗会(镇江站)活动在镇江顺利开展。

镇江市文联副主席王香莲,《雨花》杂志主编育邦,中国诗歌网副总编符力,镇江市文联原党组书记赵康琪,镇江市作家协会主席王明法,《扬子江诗刊》编辑部主任白小云,南京理工大学教授黄梵,诗人、散文家庞培,中国诗歌学会理事龚璇,诗人陈虞,扬州市诗歌学会会长朱燕,镇江市文艺评论家协会主席张坚强,镇江市作家协会秘书长马彦如等30余位嘉宾参加活动。主题诗会启动仪式由镇江市作家协会主席王明法主持。

镇江市文联副主席王香莲代表镇江市文联对“诗颂长江·长江的港”主题诗会的举办表示祝贺,她在诗会启动仪式致辞中指出,本场活动的举办是深入发掘长江文化时代价值的一次重要的实际行动。镇江,以江为名,因江而兴,历代名人在此地留下丰富的诗词资源,欢迎各位诗人描绘镇江的优秀历史文化,书写当代镇江经济、文化发展的生动实践。

中国诗歌网副总编符力代表《诗刊》社在致辞中表示,《诗刊》社、长江文化促进会组织全国诗歌名家,从上海开始,到南京、武汉、宜昌、重庆等地,重新认识长江。今天,又来到镇江这座素有“天下第一江山”之美称的、人文荟萃的江南名城,亲近长江,是为了从中华民族的母亲河汲取诗歌力量,为新时代诗歌的建设发展添砖加瓦。

主题诗会启动仪式之后,还举办了“诗颂长江·长江的港”主题诗会(镇江站)水运长江诗歌研讨会。研讨会由符力主持。

《雨花》杂志主编育邦对辛弃疾、王湾、王昌龄、苏轼、王安石、龚自珍等人的诗词名篇,给予现代意义上的阐释,认为它们或展示了诗人的家国情怀、从未改变的中国温度,或书写了中国人亘古不变的乡愁、民族深处的呐喊,或连接了人、长江与世界万物。他认为镇江山水与这些流传千古的诗词存在相生相成的关系,这些杰出的诗篇给予我们最高层次的审美,给予我们生活的教益与智慧,给予我们观察与审视大自然的眼睛,同时赋予长江之水以钻石般的汉语光芒,也给今天的我们带来生命的启迪与诗的神秘启示。

镇江市作协主席王明法坦言,他出生在长江中的一个小岛——扬中,从小在江水里淘洗嬉戏,对长江的过去和现在都有深刻的记忆和认识,对家乡和亲朋好友也有难舍难离的深情。作为一个在长江文化滋养下成长起来的江南诗人,他在诗歌中对与河流有关的农业的退化、城市化与乡村治理的关系等问题,也就是对诗歌如何介入社会变革的问题,进行了思考和表达。他认为参加本次诗会,将激发自己抒写长江、抒写江南的热情。

南京理工大学教授黄梵谈到,水在他的内心有双重性,既有美好的一面,也有凶险的部分。他在二十多年的长江往返中,遇到风浪,也在凶险的环境中感受到了希望。文明对现代至关重要,相对困难的时候,也是文明得到发展的时候。当下的诗歌写作,对长江的关注点,应该区别于古代诗歌,应该注意诗歌的现代性表达。

诗人、散文家庞培也谈到了从镇江流下来的长江水,到了下游江阴的黄田港和韭菜港段,有一个奇妙的迴流型收束,滔滔江流,通常会以一个阴阳太极的图形(不可见的)持续不断地滚滚东流。文学本身也像一条大江大河,在一代代人的身边流淌,长江宛如智者,时常通过汽笛声给人一种振奋和警醒。作为当代的写作者,无妨把城外的这条长江,包括更远北方的黄河,想象成作者个体的太空舱外的地球景观和“轨道”,它们在宇宙洪荒的深处熠熠生辉、发光,转动,让诗人为伟大的长江历史留下美好的诗篇。

镇江市文艺评论家协会主席张坚强比较全面地介绍了镇江的历史文化底蕴,认为镇江是山水之城、英雄之城,也是书法之城、诗歌之城。镇江作为长江沿岸的历史文化名城之一,拥有独特的地理、文化环境,诗歌意象非常丰富,诗写镇江,大有可为。

《扬子江诗刊》编辑部主任白小云认为,自然和人文滋润着每个人,水是文明的来源,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一方水土写一方诗,三滴水的携带是沿江文化乡愁的携带,是特有的长江诗意。长江是大自然对人的赐予和厚爱,运河则是人向自然主动的探寻和索取,在长江与运河交汇的镇江,有它独特于其它水边土地的文化特点,这里能产生独属于这方土地、这个时代的深度思考和诗意作品。

扬州诗歌学会会长朱燕讲到个人与长江有着深刻的交互,写作也是从长江开始的。镇江对她而言也有特殊意义,每次从渡口来回,站在汽渡上,看着滚滚的江水,心潮澎湃。镇江的许多地方,很值得用心中的诗行去抒写。

中国诗歌学会理事龚璇说,他生长在长江口,长江冲击了平原城市,江水改变着人们的思维,也更有了诗歌写作的可能性。他作为长江口重要城市的一份子,有作为炎黄子孙的自豪感。诗颂长江,是当代诗人展现灿烂的江河文化的方式之一,是值得做的事情。

镇江市作协诗歌委员会主任宗小白简要介绍近年来镇江诗歌创作情况,谈到镇江诗歌创作水平不断攀升,一直保持着继承与创新的意识。她表示,作为港口城市诗人,通过此次笔会,今后更将从长江澎湃的浪花中汲取精神势能,不断提高审美品味,从社会现实中敏锐地抓取素材,无论江水潮起潮落,都能静心沉潜、静水流深,努力摹写人类精神家园的蓝图。

诗人陈虞回顾自己的诗歌创作,说长江流经常熟四十多公里,他在常熟生活工作了几十年竟然没有写出一首长江的赞歌,原因有二,一个是读过史上太多的书写长江的优美诗歌,就像李白写的"眼前有景道不得,崔颢题诗在上头。”第二个原因就像“世界上最伟大的战地摄影师”罗伯特·卡帕说的,你为什么拍不出好的照片?因为你走得不够近,一个是距离的关系,还有一个原因是和拍摄对象缺乏更贴近的感受。这次听了各位老师的发言,所获良多,欣赏诗人王明法的理解:只有亲近长江,用心去感受长江,才能写出发自内心的、瑰丽的长江之歌。

镇江市文联原党组书记赵康琪谈到,镇江自古因江兴市,因港兴城。在新的时代背景下,需体验镇江的沧桑巨变,积极抒写歌咏长江和江城的优秀诗篇。他支持一直受到长江文化滋养的镇江诗人纯子的看法:今天的诗歌创作,应弘扬长江文化积淀中的时代价值。他还认同诗人朱思丞的观点:对长江应有新的解读,在小我与大我,社会与个人之间寻找长江写作的平衡。

青年诗人、北师大文学院研究生邹胜念说,作为栖息生活在长江流域的青年诗人,有使命要将长江自然资源化为个体创作资源,面对浩瀚历史,个体生活宛如支流,如何将个人平静的小生活连接着波涛汹涌的大江,大时代和大历史,是我们一生要思考与挖掘的。要将现实化为心灵幻象,催化出超越轻盈之水的现代性诗意。

青年诗人,南京传媒学院教师汗青在南京生长,第一次来镇江。他认为,书写长江是一个寻找精神源头的过程。长江是流淌在这座城市的巨大生命体,拥有所有伟大生命都拥有的安静。新诗创作,能够展现镇江的文化活力,使城市形象更加立体、多元。镇江丰富的诗歌文化资源,为高校的教育、研究提供了丰富的素材,为培养文化人才奠定基础。

青年诗人、扬州大学文学博士童七来自云南,到江南以后有不一样的感触。她说,身处江南,梅雨季节让人感受到了空气中升腾的水雾,童年的一则关于书生和美女的离奇故事在脑海中复活。江南成了她的精神故乡之一,她将好好抒写江南,抒写江水润泽的大地和生灵。

南通诗人苏末说,她生活的地方位于长江入海口处,读师范时,她经常骑车去看长江。此次诗会,带着诗歌溯游长江,从长江的奔涌中追溯诗歌的源头,这将使她在工作生活中获得激起更多缤纷浪花的可能。

参加此次主题活动的,还有镇江市作协诗歌委员会副主任李文华、扬州诗人布兰臣、南京诗人非木等嘉宾。

11月15日下午,与会诗人们参观镇江百年老字号镇江船厂,了解船厂艰难又令人振奋的发展历程,还乘坐游船参观镇江港口百年变迁实景,以及到北固山、金山湖、焦山、西津渡老码头遗址历史文化街区走访,为抒写镇江、歌咏长江积累创作素材。

“诗颂长江·长江的港”主题诗会,是《诗刊》社、长江文化促进会主办的重要活动,由中共苏州市委宣传部、中共张家港市委宣传部、中国诗歌网、苏州新闻出版集团与长江港口城市承办,此前已在上海、重庆、宜昌、南京、武汉等地顺利开展,旨在向璀璨的长江文化和千载赓续的中华文脉致敬,为新时代的诗歌事业鼓与呼,已逐渐形成长江文化的诗意新品牌。

【责任编辑:魏博】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