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党同志务必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务必谦虚谨慎、艰苦奋斗,务必敢于斗争、善于斗争”(以下简称“三个务必”)。作为对“两个务必”的新时代阐释,“三个务必”既是对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的传承和升华,又反映了中国共产党为走好新时代“赶考路”而向全党提出的更高政治要求。当前从历史逻辑、理论逻辑和实践逻辑分析“三个务必”生成的必要性、必然性和合理性,有助于全党全社会更好地领悟与践行“三个务必”思想,不断坚定历史自信,增强历史主动,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以及全面实现国家现代化的目标不懈奋斗。
一、“三个务必”生成的历史逻辑
从历史逻辑来看,“三个务必”生成于党带领人民进行革命、建设和改革的百年历程之中,并从性质宗旨、政治品格和实践特质三个方面生动诠释了中国共产党在带领人民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实践中所体现的精神品质。
(一)发轫于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进行伟大革命的历史进程中
内忧外患的历史背景决定了近代中国革命救亡图存、振兴中华的政治主题。中国共产党从诞生之日起便自觉将民族独立、人民解放作为初心与使命,以谦虚谨慎、艰苦奋斗的优良作风面对革命道路上的艰难险阻,通过武装斗争改变“蒙辱蒙难”的现实。主要表现为:一是以人民作为推动革命的主体力量;二是在革命过程中加强党的建设;三是坚持武装斗争、思想斗争以及生产斗争相结合。
(二)发展于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进行社会主义建设的历史进程中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重任随着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而焕发出新的生机与活力,但同时伴随着社会主义建设的艰难探索也出现了新的风险挑战。“百废待兴”的局面要求中国共产党进一步坚守初心使命,弘扬优良作风,保持斗争姿态不断克服中华民族从“站起来”到“富起来”道路上的艰难险阻。一是巩固新生的共和国政权。二是确立人民当家作主的社会主义制度,以宪法明文规定人民是国家真正的主人。三是加强党在全国执政后的自身建设。
(三)淬炼于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进行改革开放的历史进程中
改革开放时期,时代主题的转变以及党和国家工作重心的转移意味着党将更大的精心、资源投入于国家的现代化发展之中,“三个务必”在内容和形式上发生了新的变化,但坚守始终贯穿于改革开放的全过程。一是重新确立思想路线,廓清党和人民思想认识的偏差。二是强调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提高和改善人民的生活水平。三是加强党的建设,锻造推进改革开放的坚强领导核心。
(四)升华于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实现新时代十年伟大变革的伟大实践中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开启了全面实现国家现代化的新的伟大征程。党中央在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进程中,围绕着人民的利益诉求和热烈期盼的现实问题进行理性审视和深刻分析,不断完善和创新以为人民谋幸福为主题的理论框架和话语表达,并在实践中积极贯彻落实党的初心和使命,例如“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的提出。同时高度重视对谦虚谨慎、艰苦奋斗优良作风的弘扬,开展“三严三实”专题教育等工作,保持党的思想理论的先进性和工作作风的廉洁性。此外党还带领人民开展同重大风险的斗争。正是基于初心和使命的坚守,对优良作风的弘扬,对斗争精神的坚持,中国共产党才能始终化解风险挑战,砥砺前行,使中华民族实现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
二、“三个务必”生成的理论逻辑
“三个务必”源自于马克思主义关于无产阶级政党建设思想,又凝结了中国共产党跳出历史周期率的历史经验,同时也实现了对“两个务必”思想的继承与发展,具有深厚的理论渊源。
(一)是对马克思关于无产阶级政党建设思想的继承与创新
作为无产阶级意志的最高体现,无产阶级政党的建设关乎到无产阶级革命的成败。马克思关于无产阶级政党建设思想包含着对政党性质、指导理论、基本纲领形象构建等内容,系统阐明了无产阶级政党何以存在以及如何建构的基本问题。“三个务必”的生成源于对马克思关于无产阶级政党建设思想的传承,是对这一思想的自觉扩充与贯通。
(二)是对中国共产党跳出历史周期率经验的凝练表达
历史周期律反映的是人类社会的政权组织形式随着社会实践的发展而呈现出新旧更替的螺旋式上升的规律。这一规律源于社会基本矛盾在调整中所进行的新陈代谢,其长短问题取决于统治者阶级调整生产关系的力度。“三个务必”的提出正是对中国共产党跳出“历史周期律”的经验总结与凝练表达,强调要在新的“赶考之路”的过程中,时刻保持对自身初心和使命的清醒认知,保持对谨慎谦虚、艰难奋斗的优良作风,保持勇于斗争,善于斗争的精神品格,为新时代走好“赶考之路”提供精神利器。
(三)是对“两个务必”思想的传承与升华
解放战争取得巨大胜利后,针对“因为胜利,党内的骄傲情绪,居功自傲情绪停顿起来不求进步的情绪和贪图享乐不愿过苦日子的情绪,可能生长”这一问题以及部分党员由于党主要任务、工作重心等发生转变所产生的骄傲自满、贪图享乐的情绪,毛泽东同志进行了深刻反思,在党的七届二中全会中“务必使同志们继续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作风,务必使同志们继续地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两个务必”思想彰显了中国共产党的政治品格与优良作风,反映了党对未来肩负的历史任务的深刻思考及清醒认知。
三、“三个务必”生成的实践逻辑
实践的需要是理论生成的前提。“三个务必”生成的实践逻辑作为历史逻辑的延续以及理论逻辑的具体体现,是与新时代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完成伟大事业紧密相连。
(一)“三个务必”的生成与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相契合
“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关键在党。”党的建设的伟大工程关乎到党的长期执政问题。“三个务必”紧扣“中国共产党是什么,何以存在以及如何建构”这一根本性问题,揭示了百年大党成功的内在密码,既反映了党对优良传统的传承和发展,又彰显了党在新的历史时期对党的建设的更高政治要求与时代使命,其生成源于对推进党的建设的现实需要。
(二)“三个务必”的生成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相耦合
“一百年来,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进行一切的奋斗、一切牺牲、一切创造,归结起来就是一个主题: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全面贯彻“三个务必”既有助于基层党员在“乱花渐欲迷人眼”的复杂形势中保持排除干扰的定力,坚持胜不骄、败不馁,以行百者半九十的清醒不懈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又有助于提高基层党员提高识别风险的敏感性,增强对风险的预测能力,并以强大的斗争本领化解风险挑战。
(三)“三个务必”的生成与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相聚合
作为谋求国家现代化的新阶段,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上承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的实现,下启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历史使命。未来五年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开局起步的关键时期。而在这一关键时期对“三个务必”的提出,也凸显了“三个务必”生成的特殊使命。这种特殊使命在于使全党保持不断奋斗的韧劲,对实现历史使命的长期性要有这清醒的认识,时刻牢记为什么出发、为什么奋斗以及为谁奋斗;在于使全党保持“骄兵必败”的警醒,深刻认识到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过程中依然有着很多风险与挑战,而只有通过不断斗争,才能战胜挑战,在新征程上形成新气势,开创新局面。
(此文为《“三个务必”生成的历史逻辑、理论逻辑和实践逻辑》论点摘编,原文刊载于《新疆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3年第4期)
作者:曹贤平 南昌工程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