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4年10月16日,在新疆罗布泊的荒漠里巨大的蘑菇云腾空而起,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60年过去,昔日戈壁滩上的欢呼已随风而逝,但沁入了先辈们智慧和血汗的日子却成为一座丰碑,永载史册,永放光芒。广大党员干部让我们一起穿越“甲子岁月”看屹立不倒的“精神脊梁”,在重温奋斗过往、同频志向追求中,继续点燃追梦豪情与圆梦魄力,真正带着强烈的使命感去赶考,以一脉相承的初心和使命跑好民族复兴的“接力赛”。
穿越“吾将上下而求索”的甲子岁月,身处迷雾重重的“艰难起步”,看“绝知此事要躬行”的实干脊梁。“自能成羽翼,何必仰云梯。”那是1959年6月,苏联撤走全部在华专家并扬言,“离开他们,中国20年也造不出原子弹。”面对极端困境,科研人员楞是用计算尺、算盘作为工具进行理论计算工作,他们立志要造出中国人自己的“争气弹”。正是凭借着这股子信念与勇气,老一辈科研家扎根大漠,以“吾将上下而求索”的求知好学、思进求变之心,在一无图纸二无资料的情况下,绘出了雏形、算出了密码。让我们回眸身处迷雾重重中的“艰难起步”,明白一切成就、一切梦想等不来、靠不来,永远厚植作为华夏儿女的骨气、底气和志气,与其求助、求友、求援,不如“撸起袖子加油干”,不如一心一意“做好自己的事”,真正以坚韧铸就非凡,挺立屹立不倒的“实干脊梁”。
穿越“千磨万击还坚劲”的甲子岁月,遍尝风雨兼程的“酸甜苦辣”,看“愿得此身长报国”的忠诚脊梁。“艰难方显勇毅,磨砺始得玉成。”历史的巨幅慢慢展开,每每想起那段艰难的日子,总是忍不住流泪,为每一位奋斗耕耘的实干者鼓掌,更为祖国的非凡历程而动容。“东方巨响”的背后,是许许多多我们如今熟知而当时隐姓埋名的英雄,从放弃优渥条件毅然回国的钱三强,到为核事业隐姓埋名28年的邓稼先,从坚守罗布泊数十载的林俊德,到用身体保护绝密文件的郭永怀……太多太多,是他们的付出与牺牲、是他们的钻研与奋斗,才有了新中国核事业的一步步强大。广大党员干部当穿越“千磨万击还坚劲”的甲子岁月,虽未曾经历,但说起风雨兼程的“酸甜苦辣”,应有同频共振之感,始终把“小我”融入祖国的、民族的“大我”之中,真正挺立“愿得此身长报国”的忠诚脊梁。
穿越“天工人巧日争新”的甲子岁月,历经赶考征途的“惊涛骇浪”,看“不破楼兰终不还”的精神脊梁。征途漫漫,惟有奋斗。1967年6月,我国第一颗氢弹爆炸成功,距离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我们只用了2年零8个月,一路走来,正是怀揣着对崇高理想的追求,一代代奋斗者倾注心血、绽放光热,在每一段时代进程中留下了荡气回肠的篇章。看如今,从北斗导航、嫦娥奔月、祝融探火,到“蛟龙号”“奋斗者号”实现极限深潜,从翱翔天际的国产“C919”大飞机,到中国智造的“黑科技”刷新世人眼球……自信自豪、激动沸腾,无不源于一次次飞跃、无不因为一路奋进。让我们穿越“天工人巧日争新”的甲子岁月,历经赶考征途的“惊涛骇浪”,我们的创新之势、攻坚之志、追梦之力仍然高燃,坚定信念与信心梦想一定会如期实现,真正挺立“不破楼兰终不还”的精神脊梁。(段明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