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振兴是新时代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战略,是实现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的必由之路。四川轻化工大学生物工程学院积极响应国家号召,充分挖掘和发挥自身专业优势,将乡村振兴作为己任,多措并举,多维发力,为乡村振兴事业注入了新的活力和动力。
强化党建引领 夯实思想基础
学院党委高度重视乡村振兴工作,将其纳入重要议事日程,通过定期召开专题会议、制定实施方案等方式,确保乡村振兴工作有方向、有目标、有措施,充分发挥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成立了乡村振兴工作领导小组,由学院党委书记担任组长,负责统筹协调乡村振兴工作,设立工作办公室,具体负责乡村振兴工作的组织实施和日常管理。加强党员的思想教育,通过组织学习党的理论知识、开展主题党日活动等方式,提升党员的政治素养和思想觉悟,培养党员的实践能力。创新党建活动形式和内容,开展丰富多彩的党建品牌活动,如志愿服务、文化交流等,让党员在参与活动中受到教育和锻炼,推动党建工作与乡村振兴工作深度融合。精心打造“匠心传承”品牌系列党建活动,开展“尚知、尚真、尚创、尚行”的四尚行动,以及“轻”年学子、“生”生不息、“食”不我待、“酿”造未来等特色品牌党建活动,将党建元素融入乡村振兴工作的各个环节。积极组织党员干部深入基层一线,开展调研走访、志愿服务等活动,了解乡村实际情况,帮助解决群众困难,推动乡村振兴工作落地见效。积极选拔优秀党员担任驻村第一书记、驻村工作队员等职务,深入一线开展扶贫帮困工作,以实际行动践行党的初心和使命。
倡导创新创业 推进量质齐升
学院依托自身在酿酒生物技术、农产品深加工等领域的专业和科研优势,将多项科研成果转化为实际应用,直接助力乡村振兴。学院自主研发的“川理白酒系列”实现产业化,年产值超千万元,提升了当地白酒产业的品质,带动了相关产业链的发展。结合地方资源特色,进行深加工技术研发,通过技术支持和示范带动,积极培育和发展特色产业,解决了农产品附加值不高的问题,不仅为当地创造了经济效益,还带动了周边农户的就业和增收。学院科研人员深入田间地头,指导农户进行农业技术改革,如推广智能虫情监测站、作物气象自动观测站等现代农业设施,提高了农业生产的精准度和效率。针对当地农业生产中遇到的问题,开展专项技术研究,为农业生产提供技术支撑。紧跟时代的步伐,积极探索“互联网+农业”模式,利用互联网技术和平台推动乡村产业转型升级。与电商平台合作,拓宽农产品销售渠道,提高农产品的市场竞争力。开展电商知识讲座和培训,提升农户的电商营销能力。积极响应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高度重视学生的创业创新教育,通过开设创业基础课程、举办创业讲座和创业大赛等形式,引进具有创新创业经验的优秀人才,激发创业热情,提升创新能力。
深化校企合作 凝聚发展合力
学院与地方政府、企业、科研机构等多方协同,本着“资源共享、成果共育、平台共建”的原则,建立了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打通并形成政产学研用一体化的合作模式,通过整合资源、共享信息、协同创新等方式,搭建交流平台,实现各方相融共进、协调发展,推动乡村产业的转型升级和可持续发展。学院积极参与地方政府乡村振兴战略规划的制定和实施,为地方政府提供科学决策和技术支持,共同探索多种适合当地实际的产业发展模式。例如,通过引进和推广先进的生物工程技术,帮助农村地区发展特色农产品加工业;通过建立产学研合作平台,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升级;通过举办科技培训班和现场指导活动,提升农民的科技素质和致富能力。推动产学研深度融合,促进科研成果的转化和应用,与五粮液集团等知名企业联合成立“四川省酿酒专用粮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共同开展酿酒专用粮种植技术研究,推动产业的升级发展。与地方政府合作建立科研示范种植基地,通过示范带动和技术指导,推动特色产业的发展。与地方政府、企业共同搭建资源共享平台,包括实验室、设备、技术、人才等资源的共享,以及创新创业平台的建设。积极参与地方产业扶贫项目,通过直接帮扶贫困农户、带动周边农户增收等方式,为乡村振兴提供有力支撑。
近些年,学院的乡村振兴工作取得了显著的社会效益,通过科技创新和成果转化,帮助农村地区实现了产业升级和经济增长;通过提升农民的科技素质和致富能力,增强了他们的自我发展能力和幸福感。同时也发挥了良好的示范引领作用,吸引了更多高校和科研机构参与到乡村振兴中来,共同推动农业农村现代化进程。
(四川轻化工大学生物工程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