辅导员工作室赋能高校思政实践育人工作的路径探究

发布时间:2024-12-12 11:05:16  |  来源:中国网  |  作者:  |  责任编辑:李汀
分享到:
链接已复制

在新时代的浪潮中,辅导员工作室不仅承载着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人才的重任,更肩负着为青年学子赋能,助力学生在新时代的广阔天地中展翅翱翔的使命。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国际形势的深刻变化,高校辅导员工作室在思政实践育人工作中的角色愈发凸显,其路径探究显得尤为重要。因此,辅导员工作室如何精准定位,如何创新引领,如何实践锤炼,如何文化浸润,成为赋能高校思政实践育人工作的关键所在。这不仅关乎青年学子的成长成才,更关乎国家的未来与民族的希望。辅导员工作室作为思政实践育人的重要阵地,必须紧跟时代步伐,不断创新育人模式,提升育人质量,为青年学子搭建起一座通往成功彼岸的桥梁。那么,辅导员工作室究竟如何赋能高校思政实践育人工作?如何在新时代新征程中,引领青年学子把握机遇,保持定力,奋力书写不负时代的青春华章?这既是我们面临的时代课题,也是每一位辅导员工作者必须深入思考、探索的实践命题。

精准施策,构建思政实践育人的精准导航体系。在新时代背景下,辅导员工作室需紧密围绕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和使命感,精准把握学生思想动态与成长需求。这要求辅导员工作室不仅要深入了解学生的学业状况、心理状态,还要关注学生的兴趣爱好、职业规划等多元化需求。通过定期开展问卷调查、座谈会、个别访谈等形式,收集学生的第一手信息,为制定科学、系统、高效的思政实践育人方案提供坚实的数据支撑。在方案制定过程中,辅导员工作室应深度挖掘“两路”精神中的思政育人元素。“两路”精神,即“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的革命精神和“艰苦奋斗、勇于创新”的开拓精神,是新时代青年学生应当继承和发扬的宝贵财富。通过举办“两路”精神主题讲座、科普展览、实地探访等活动,让学生深刻领悟“两路”精神的内涵与价值,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怀与奋斗精神。同时,将此类元素融入思政课程、实践活动、校园文化等各个方面,形成全方位、多层次的思政育人格局。此外,辅导员工作室还应加强自身建设,提升辅导员队伍的专业素养与育人能力。通过定期举办辅导员培训、研讨会、经验交流等活动,促进辅导员队伍的知识更新与能力提升。同时,建立健全辅导员考核机制与激励机制,激发辅导员的工作热情与创造力。确保活动设计的针对性和实效性,精准对接学生成长需求,为思政实践育人工作提供有力的人才保障。与此同时,在精准施策的过程中,辅导员工作室还应依托“一站式”学生社区,开展形式多样的思政实践活动。通过构建集学生服务、管理、教育于一体的综合性服务平台,实现学生事务的“一站式”办理与咨询。在此基础上,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志愿服务活动、社会实践活动等,将思政教育与学生的日常生活紧密结合,提升思政教育的亲和力和感染力。如举办“社区文化节”“志愿服务月”等活动,让学生在参与中感悟、在体验中成长。

创新引领,打造思政实践育人的特色品牌项目。创新是辅导员工作室赋能高校思政实践育人工作的核心动力。在新时代背景下,辅导员工作室应结合学校特色与学生特点,打造一系列具有创新性、引领性及示范性的思政实践育人品牌项目。其中,辅导员工作室不仅要关注传统思政教育模式的传承与发展,还要积极探索新的思政育人路径与方法。以“话交通”项目为例,辅导员工作室可以深入挖掘交通史中的感人故事与奋斗事迹,找到思政元素与交通行业的契合点。通过举办“交通故事分享会”“交通文化展览”等活动,让学生了解交通行业的发展历程与辉煌成就,感受交通人的责任与担当。同时,结合现代管理理念与方法,如项目化管理、团队合作等,提升活动的组织效率与育人效果。如引入“项目管理”理念,对“话交通”项目进行精细化设计与实施;通过“团队合作”模式,促进学生之间的协作与交流。在打造特色品牌项目的过程中,辅导员工作室还应注重活动的宣传与推广。通过校园媒体、社交媒体等多种渠道,扩大活动的影响力与覆盖面,吸引更多学生参与其中。如利用校园广播、电视、报纸等传统媒体进行广泛宣传;通过微信公众号、微博等新媒体平台与青年学生进行互动交流;邀请行业专家、校友代表等参与活动点评与指导,提升活动的专业性与权威性。

实践锤炼,构建思政实践育人的全链条体系。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也是思政实践育人的重要途径。辅导员工作室应构建一套从理论学习到实践锻炼、从校内实践到校外实习、从实践体验到成果转化的全链条实践育人体系。这要求辅导员工作室不仅要注重学生的理论学习与实践锻炼相结合,还要关注学生的实践成果转化与能力提升。在校内实践方面,工作室的每位成员需积极参与学院组织的各类社会实践活动,积累经验,为策划“两路行”奠定实践基础,每年每位成员参与活动不少于3次,构想活动策划5—10个。同时,积极开展道德讲堂、三下乡、光影校园,寻觅“两路”等实践活动,充分拓展思政实践育人路径。在校外实践方面,辅导员工作室应积极拓展校外实践渠道,与企业合作开展实习实训项目。通过与企业签订实习实训基地协议、建立校企合作机制等方式,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实践机会与平台。让学生在真实的工作环境中锻炼专业技能与职业素养,了解行业动态与市场需求,为未来的职业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此外,在实践成果的转化方面,辅导员工作室应注重将学生的实践成果转化为学术成果、创新成果等多元化形式。如组织学生参加学术论文比赛、创新创业大赛等活动,展示学生的实践经验与成果。鼓励学生将实践成果转化为专利、产品等实际成果,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与竞争力。同时,建立实践成果展示与分享平台,让更多的学生了解实践成果的价值与意义,激发学生的实践热情与创造力。

文化滋养,构建思政实践育人的精神家园。文化是思政实践育人的灵魂与根基。辅导员工作室应深入挖掘与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与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构建具有深厚文化底蕴、鲜明时代特色的思政实践育人精神家园。这要求辅导员工作室不仅要关注学生的知识传授与技能培养,还要关注学生的精神成长与文化熏陶。首先,在文化传承与创新方面,辅导员工作室可以组织以交通为主题的文化活动,如“交通历史故事分享会”,通过讲述交通发展史中的感人故事和英雄事迹,不仅让学生感受到交通文化的深厚底蕴,还能培养学生的历史责任感和爱国情怀。同时,鼓励学生参与交通文化创意设计,譬如,通过设计交通文化海报、制作交通主题微电影等方式,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提升学生的艺术修养与文化素质,为学生理解交通文化内涵提供支持。其次,在文化创新方面,辅导员工作室应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文化创意设计、微电影制作等活动。通过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与创造力,培养学生的艺术修养与审美能力。通过展示学生的文化创新成果,提升学生的社会认可度与影响力。同时,辅导员工作室还可以与企业合作开展文化创新项目,将学生的文化创新成果转化为实际产品与服务,推动文化产业的发展与创新。最后,在文化育人方面,辅导员工作室应注重将文化元素融入思政实践育人的全过程与各方面。通过打造文化品牌项目、建设文化育人平台等方式,将文化育人与思政教育有机结合。如举办“文化节”“文化沙龙”等活动,让学生在参与中感受文化的魅力与力量。通过建设“文化长廊”“文化展厅”等场所,营造浓厚的文化氛围与育人环境。同时,依托辅导员工作室的文化教育引导与文化教育输出功能,加强校园文化的建设与管理,营造积极向上的校园文化氛围,为思政实践育人提供良好的文化环境。

(巫群珍,四川交通职业技术学院)

【基金项目】本文系2023年四川省教育厅第三批全省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精品项目“铸魂育人一构建川交职院‘思政实践 +X’人才培养模式” 研究成果。

中国网官方微信
中国国情
网站无障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