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典学通过对古代经典的整理、校勘、翻译、义理阐释与思想研究,为我们理解人类文明的发展历程提供了重要的窗口。古典学学科建设务必与国家的文明传统以及文明关切紧密相连、深度交融。在中国构建古典学体系,应以中华文明自身深厚传统为根基,筑牢立足之本,还需秉持开阔视野与前瞻眼光,打造面向世界、着眼未来的“大古典学”,彰显中华文明底蕴与时代担当。
我国民族语言资源丰富,承载着悠久的历史和独特的文化。阿尔泰语系语言分布地域广泛,从我国北方草原地带、新疆地区,延伸至蒙古国、中亚各国乃至俄罗斯西伯利亚等广袤区域,横跨欧亚大陆。历史上,沿着丝绸之路等商贸、文化交流通道,操阿尔泰语系语言的各民族频繁与周边群体互动,如突厥人曾在中亚建立汗国,开展贸易、文化传播;蒙古国曾横跨欧亚大陆,促进了人员往来、物资交换、技术传播,同时也传播了语言与文化思想。在这片辽阔土地上,多样文明深度交融、相互影响,形成了复杂共生关系。
古典学以古希腊、古罗马文化研究为传统核心,探究西方古代经典文本、历史、哲学、艺术等诸多层面,看似与我国少数民族语言研究遥远,实则不然,特别是独属于我国的各种阿尔泰语系语言。从丝绸之路视角看,古代东西方贸易纽带串联起罗马帝国、波斯帝国与我们中国,贸易交流的同时,语言及文化的沟通传播也在悄然发生,我国阿尔泰语系语言或参与其中,或受到间接影响。在中世纪之后的学术脉络中,西方古典学知识体系东渐,与阿尔泰语系语言接触碰撞,比如传教士带来书写传统和学术范式,影响了各民族对自身语言文化的记录整理。同时西方学界对东方的研究也逐渐涉足阿尔泰语系语言,这也激发了各民族学者对自身古典传承的研究,比如我国对古代突厥碑铭文献的解读借鉴了西方语文学方法,挖掘了我国古老游牧文化内涵,二者在知识内容及研究范式上互相交融和借鉴。
中华文明多元一体,我国阿尔泰语系语言及其文化是有机组成部分。融合古典学视角,一方面深挖阿尔泰语系语言中语音、词汇及语法的历时演变,阐释各民族口传史诗等文化结晶,溯源游牧、渔猎等文明形态在华夏大地的成长发展脉络,补充完善中华文明起源的拼图。如蒙古族长调、满族说部背后蕴含独特精神世界、历史记忆,充实中华传统文化宝库,凸显底蕴深厚。另一方面,以开放胸怀引入古典学严谨考据以及跨文化比较等方法,打破学科壁垒,提升我国阿尔泰语系语言研究水准,还能立足中国文化根基,向世界分享研究成果,展示中华文明的包容兼收、与时俱进,在全球文明对话场域中,主动搭建跨文明理解桥梁,为人类多元文明和谐共处贡献中国智慧、中国方案,践行时代担当。
古典学承载西方古代文明精髓,阿尔泰语系蕴藏北亚、中亚等东方独特文明基因。将二者研究结合,打破东西文明隔阂,挖掘丝绸之路、民族迁徙浪潮下隐藏的文化交流印记,无论是词汇借代、文化意象传播,还是文学体裁影响,都是文明互动实证。站在全球视野,梳理两种文化体系从古代偶然邂逅到近现代深度接触的历程,以平等尊重姿态对待差异,提炼共通人文价值,为解决当下文明冲突、文化偏见提供范例,让世界看到不同文明在碰撞交融中相互滋养、携手进步的可能,迈向美美与共、文明互鉴新境界。
基于已有研究,古典学与阿尔泰语系语言研究的融合可以从研究方法、文献资料共享以及文化交流传播三个方面展开。
研究方法方面,阿尔泰语系语言的研究可以借鉴古典学方法。古典学在研究古希腊、古罗马文献时,形成了一套成熟的语文学方法,如对文本的校勘、注释、词汇语义分析等。阿尔泰语系语言研究可以借鉴这些方法,对古代阿尔泰语系民族的文献、碑铭等进行更为细致准确的解读。古代突厥碑铭如阙特勤碑、暾欲谷碑等是研究古代突厥语和突厥历史文化的重要资料,学者们运用古典学的语文学方法,通过对文字的考释、语法的分析以及文本的复原来准确解读,如通过对比突厥碑铭与粟特语等其他中亚古文字来确定突厥碑铭中一些词汇的准确含义。这不仅有助于深入了解古代突厥语的词汇和语法,还能通过碑铭内容揭示古代突厥人的政治、军事、文化观念。同时,这些研究成果对于理解古代欧亚大陆北部的民族迁徙、文化交流等历史进程有着极其重要的价值,展现了阿尔泰语系语言研究与古典学在历史文化研究中的紧密结合。
历史学可以为阿尔泰语系语言研究提供历史背景和文化语境,帮助理解语言演变的社会历史原因。考古学则能通过出土文物、遗址等实物资料,为语言研究提供物质文化方面的证据。例如,结合考古发现的古代阿尔泰语系民族的居住遗址、生产工具等,以及相应历史时期的政治、经济、文化状况,来探讨语言的传播、分化和融合。同时,参考古典学中对古代地中海地区文明的历史学和考古学研究方法与成果,如通过对古希腊、古罗马城市遗址和文物的研究,来理解当时的语言使用和文化交流情况,为阿尔泰语系语言与文化的研究提供借鉴。
文献资料共享方面,加强对阿尔泰语系各民族古代文献的收集、整理、翻译和出版工作,建立全面的文献数据库,为研究提供丰富的资料基础。这些文献包括历史典籍、文学作品、宗教文献、碑铭墓志等,通过对它们的系统整理和研究,可以更好地了解阿尔泰语系语言的发展历程和文化内涵。将阿尔泰语系文献与其他文化的古典文献进行比较研究,寻找文化交流和相互影响的线索。《蒙古秘史》是蒙古学研究的一部重要文献,它记录了蒙古民族早期的历史、文化、社会等诸多方面。在研究《蒙古秘史》时,将其与其他古典文献进行对比,一方面,借鉴古典学对历史文献的分析方法,梳理《蒙古秘史》的文本结构、叙事方式等;另一方面,将其中的记载与周边地区的古典文献互相对照,如汉族历史典籍《元史》、波斯等中亚地区有关蒙古帝国的记载如拉施特《史集》等。这种跨文献的研究方式有助于更加全面、准确地还原蒙古早期历史,也能够凸显蒙古文化在欧亚大陆文化交流中的地位和作用。
文化交流传播方面,丝绸之路是古代欧亚大陆重要的贸易和文化交流通道,阿尔泰语系民族在其中扮演了重要角色。研究丝绸之路沿线的文化交流现象,有助于揭示阿尔泰语系语言与其他语言文化之间的相互影响。例如,探讨汉语、波斯语、阿拉伯语等语言对阿尔泰语系语言的词汇借用,以及阿尔泰语系语言对周边语言的影响,同时关注古典学中对古代地中海地区与东方文化交流的研究成果,如古希腊文化与波斯、印度等文化的交流,从中寻找相似性和差异性,更好地理解欧亚大陆文化交流的全貌和规律。在清朝时期,满语作为官方语言留下了大量文献,包括档案、翻译作品等。在研究满语和满族文化时,学者们关注到满语中的外来词汇,特别是与宗教、文化交流相关的词汇。例如,满语吸收了很多汉语词汇以及通过汉语转借的与佛教有关的梵语词汇,运用古典学对梵语等古代语言的研究成果,可以追踪这些词汇的源头和演变路径,这有助于理解满-通古斯语族在文化交流中的角色。这种研究揭示了阿尔泰语系语言在与其他文化接触过程中,语言本身以及背后文化观念的变化,体现了古典学与阿尔泰语系语言研究结合在文化传播研究方面的价值。
挖掘古代经典文化价值有着关键的意义。在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理念中,文化的交流互鉴是重要的环节。古典学所涉及的对传统经典文献、古代智慧等诸多方面的研究成果有助于我们从古人的智慧中汲取营养,去开展跨文化的沟通与交流。
古典学与阿尔泰语系民族语研究融合意义深远。于学术层面,既能运用古典学成熟方法追溯民族语历史演变、明晰亲属关系,又借跨学科整合,打破学科壁垒,创新理论方法,拓展研究视野。在文化维度,深挖语言蕴含文化内涵,探寻文明起源与交流脉络,丰富对欧亚大陆文明拼图认知,彰显中华文明地位。同时,利于民族文化传承,增强自豪感,筑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国际上,促进跨国文化交流互鉴,助力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发挥中国文化在世界文化格局中的重要价值。(成都理工大学外国语学院 潘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