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振兴背景下江西三农短视频的文化生产与价值导向
自乡村振兴战略提出以来,乡村振兴的内涵已经从单纯的经济建设扩展至全方位的社会、文化、生态和治理体系的重塑。这一战略不仅仅是对农村经济的推动,更是乡村社会和文化的深刻变革。在这一过程中,数字化和信息化的技术革命为乡村振兴提供了强大的支持,尤其是短视频这种新兴的传播方式,成为了乡村文化推广和农产品营销的重要工具。随着江西省乡村振兴的深入推进,三农短视频逐渐成为乡村文化传播的主力军。然而,当前的短视频内容创作虽然在经济价值和娱乐功能上取得了显著成就,但在思想政治教育、社会价值引导方面的作用仍然有所欠缺。
一、乡村振兴与江西三农短视频的文化生产
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不仅依赖于农业生产力的提升和经济发展,还需要文化的振兴与乡风文明的建设。江西省拥有丰富的三农资源,得天独厚的湖泊景观和丰富的农业文化,使得短视频创作者能够拍摄出多样化的内容,既有农业生产的实际操作,也有乡村美景和地方特色文化的展示。通过短视频平台,江西的农民与文化创作者能够向外界展示江西的乡土文化、农特产品以及农业生产过程,促进了江西农产品的品牌建设,也加深了社会对江西乡村振兴的认知。
短视频作为一种广受欢迎的媒介形式,具备传播迅速、形式多样、互动性强等特点,且通过平台算法推送,能够迅速扩大江西乡村内容的曝光度。通过平台的推荐机制,江西的三农短视频不仅突破了地域与信息传播的壁垒,也为赣南脐橙、江西米粉等农产品打开了广阔的市场,推动了江西的乡村振兴理念和实践迅速为大众所知晓。江西的三农短视频展示了农民辛勤劳动的成果,生动呈现了乡村的美好面貌,推动了农村文化的复兴与创新。通过这种文化生产,江西不仅促进了地方经济的繁荣,也增强了农民的文化自信,进一步强化了乡村社会的凝聚力。
江西三农短视频呈现出多元化和活跃性的特点,创作者群体涵盖了农民、电商从业者、文化工作者和乡村干部等,他们共同推动着乡村短视频内容的创作与传播。创作者们不仅通过记录农业生产、乡村景象等内容推动了农村经济,还将地方特色文化、民间手工艺等内容与现代技术手段结合,打造出具有地方特色的文化产品,塑造了丰富多彩的乡村故事,吸引了大量观众关注,展示了乡村的独特魅力。
1.“新农人”的自我表达形式与影响
“新农人”是指运用现代科技知识,尤其是互联网技术,从事农业生产经营或服务,推动农业农村现代化的农民群体。他们具备互联网思维,积极投身于乡村振兴和“三农”事业,相对于传统依赖种植农业的农民群体,“新农人”更加注重科技的应用与农业经营模式的创新。
江西的三农短视频通过“新农人”的视角,展示了农民的日常生活、农业劳动以及乡村景象。这些内容真实地反映了乡村的面貌,同时为他们提供了一个展示自我、表达情感的渠道,强化了“新农人”们对乡土文化和劳动成果的认同感。通过三农短视频这一形式,他们不仅展示了农业劳动和乡村景观,还呈现了现代农业与乡村生活的创新与转型。
例如,江西的“乡妹朱朱”是典型的“新农人”代表。朱婷通过短视频展示赣南农村的传统美食、乡村生活日常以及与家人的互动,逐渐在网络平台上积累了大量粉丝。朱朱通过展示农田种植、农产品采摘等内容,不仅与家乡建立了更紧密的联系,也让更多城市观众看到了一个不同于传统媒体呈现的乡村形象。这些内容不仅改变了人们对乡村的刻板印象,还促进了乡村文化的创新和自信的建设。这种自我表达的方式不仅打破了乡村的负面印象,还为农民创造了更多的发声空间。短视频让乡村不再是被动的文化接收者,而是主动传播自我文化的主体。通过这种自我表达,农民不仅展示了劳动成果,也塑造了更真实、更多元的乡村形象。
2.乡村电商与文化推广的双重结合
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推进,电商平台逐渐成为推动乡村经济发展和文化传播的核心力量。江西的三农短视频通过与电商平台的结合,不仅展示了乡村特产、地方美食,还将这些文化内容转化为经济产品,促进了农民收入的增长和乡村文化的传播。
高安的大学生村干部胡锦通过短视频展示“湖田挂面”的传统制作工艺,讲述了这背后的文化故事。通过短视频,她不仅成功推广了这一地方美食,也推动了当地挂面产业的发展,增加了农民收入。通过短视频平台的传播,“湖田挂面”成功进入了更广阔的消费市场,为当地经济注入了活力。这种电商与文化的双重结合,不仅帮助农民增收,也为乡村文化的传播提供了新的路径。短视频平台的高效传播使得江西的农特产品和乡土文化能够迅速走出区域限制,获得更广泛的关注。这种模式不仅促进了乡村经济的转型与升级,还提升了乡村文化自信,助力了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
3.平台赋能与政府支持的作用
江西三农短视频的快速发展离不开平台技术的支持和政府政策的推动。抖音、快手等平台通过精确的内容推荐算法,提高了江西三农短视频的传播效率,帮助创作者触及到更广泛的观众群体。江西省政府则通过资金扶持、政策引导和技术培训等方式,帮助农民创作者提升视频创作水平,推动短视频产业的健康发展。
江西省政府与平台合作,组织短视频创作者培训班,提供视频拍摄技巧、内容创作策略等方面的专业培训。通过这些政策支持,创作者不仅提升了短视频的制作质量,还学会了如何通过短视频进行电商营销,进一步扩大了农产品的市场份额。这种平台赋能与政府支持的双重作用,推动了江西三农短视频的健康发展,并为乡村振兴战略提供了坚实的支持。
二、江西三农短视频的思想政治教育价值导向
思想政治教育在乡村振兴中的作用至关重要,它不仅关乎乡村居民对国家政策的认同,还关乎他们的社会责任感与集体主义精神的培养。将思想政治教育融入短视频创作,是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乡村传播的有效途径。江西三农短视频不仅是乡村振兴成果的展示,更是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推动文化自信建设的重要媒介。三农短视频通过生动的影像,在继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同时,有效地传递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增强了文化自信,形成了积极向上的文化氛围,推动了乡村社会的全面发展。
1.文化自信与乡土文化的复兴
江西的三农短视频通过生动记录和展示本土农业文化、民俗风情和地方特色,增强了农民对传统文化的认同感和自豪感,也促进了乡土文化的复兴。短视频成为了传统文化再生产的重要平台,展示了乡村的美食、风光、价值观等,强化了文化认同与文化自信。
在2024年11月启动的《中国网红村大会》上,江西的多个“网红村”通过精心策划的短视频展现了江西乡村振兴的丰硕成果。赣州市龙南市里仁镇正桂村的短视频便展示了传统客家文化与现代乡村风貌的融合。视频不仅推动了“凤眼珍珠”这一传统食品的市场化,也促进了正桂村的文化传播,进一步增强了当地居民的文化自信,推动了乡土文化的复兴。江西南昌县塔城乡湖陂村的短视频也呈现了多元与包容的魅力。湖陂村的福气小站、青岚湖等景点通过短视频得到广泛传播,并吸引了大量游客和新村民的加入。福气小站的店主彭白玲,从一名公务员转型为“新村民”,为村民带来新的经济机会。这些乡村振兴产业不仅帮助湖陂村直接产生了30余万元的现金收益,还为十多户脱贫家庭提供了就业机会,使得湖陂村成为了乡村振兴和社会创新的典范。
江西的“网红村种草计划”通过这些精品短视频,不仅推动了农产品的市场化,还提升了江西乡村的整体形象与品牌价值。流坑村作为“赣文化第一村”的成功案例,更通过沉浸式演出和灯光秀等创新形式,打造了具有现代元素的乡村旅游景点,吸引了大量游客,推动了当地土特产的销售,并为村民带来了实实在在的经济收益。这些案例不仅仅展示了江西乡村振兴的实践成果,也为更多的乡村提供了可借鉴的经验和模式。
2. 身份认同与社会责任的表达
江西的三农短视频创作者通过展示乡村集体合作与社会责任等内容,充分体现了农民群体的身份认同与社会责任感。通过记录农民参与扶贫项目、乡村治理、环境整治和社区合作等活动,短视频传递了农民如何在集体行动中寻找自我认同,并强化了他们对社会责任的意识。
这些短视频作品展示了农民在扶贫项目中的集体协作,记录了农民如何共同参与基础设施建设、乡村环境治理和产业发展等活动。通过这些视频,观众能够看到农民如何在面临困难时团结一致,通过集体行动克服挑战,推动乡村振兴。这些内容不仅展现了农民在乡村建设中的积极作用,还深化了农民对自己身份的认同感,即作为社会的建设者和振兴者,他们在新时代乡村振兴的伟大事业中承担着不可或缺的角色。
江西寻乌县的潘秋霞,就是通过三农短视频强化身份认同与承担社会责任的典型代表。作为90后新农人,潘秋霞通过淘宝直播销售家乡的百香果,成功将地方特产销往全国各地。她不仅自己依靠百香果种植实现了经济独立,还通过帮助村里的贫困户代销百香果,带动了他们的收入增长,实现了经济的共同发展。在她的努力下,百香果成为了寻乌县的一个特色产业,潘秋霞也因此被称为“百香姐”,成了乡村振兴的代言人。
潘秋霞的成功不仅仅是商业上的胜利,更是身份认同与社会责任的体现。在短视频和直播间中,她不仅展示百香果的品质,还分享种植经验,帮助村里的贫困户学习农业技术。潘秋霞为农民树立了一个新的社会身份,让他们从传统的务农者转变为积极参与现代化农村建设的行动者和倡导者。
3. 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传播
江西三农短视频通过生动的影像展现传统节庆、手工艺和地方特色等内容,不仅传承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也有效传播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推动了文化自信的建设。创作者们通过短视频记录和展示端午节的龙舟赛、中秋节的家族团聚、春节庙会等民俗活动,既继承了传统文化,又展现了乡村社区中的团结与和谐,进一步强化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的“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等重要内容。
江西的传统手工艺——陶瓷制作的短视频是其中的亮点。陶艺家王连龙和董晓娇夫妻俩在抖音平台上通过其账号“景德镇陶艺师夫妻档”展示陶瓷制作的全过程。通过镜头,观众不仅感受到了陶瓷工艺的精湛,还能看到这对夫妻如何通过日复一日的坚持和技艺磨练,展示了“敬业、诚信、责任”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这些短视频作品深入浅出地解释了陶瓷制作背后承载的深厚文化底蕴,并通过展示手工艺品的市场化推广,进一步加深了对“勤劳、节俭、诚信”等美德的理解。
江西的三农短视频将这些传统文化内容与现代价值观结合,不仅让本地居民在文化中找到归属感,也让外界通过平台的传播了解到江西深厚的文化底蕴。尤其是通过短视频,现代年轻人对传统文化有了重新的认识和认同,文化自信得到了显著提升。这些内容不仅是在讲述一段段故事,更是在传递中华民族的核心价值观,展现了乡村文化的独特魅力。通过平台广泛传播,江西的三农短视频不仅在地方区域产生了影响,也为全国乃至全球的观众提供了一个重新认识中国乡村文化的机会,推动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更广泛范围内的传播和认同。
三、江西三农短视频的挑战与未来展望
尽管江西的三农短视频在推动乡村振兴、文化传播和经济发展方面取得了显著的成效,但在快速发展的过程中,仍面临着一些挑战和问题,亟需在未来的发展中加以解决。
第一,部分创作者过度依赖电商带货,导致内容的商业化倾向过重,忽视了文化的深度和内涵。尤其是在对一些地方特产的推广时,会出现过于依赖表面化的包装和短期的促销活动,这种内容的浅薄化和空洞化可能导致乡村文化的传承失去应有的价值。
第二,三农短视频的内容创作存在同质化问题,创作者们大多围绕农业生产、农村美景、乡村日常生活等固定主题展开创作,缺乏创新性和多样性。这种同质化不仅限制了短视频的创新空间,也导致了观众的审美疲劳。大量重复性和模板化的内容难以引起观众的兴趣和共鸣,传播效果大打折扣。
第三,短视频平台的监管体系尚不完善,个别低俗、不符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容偶尔会出现在三农短视频中。如何在保证创作者自由创作的同时,加强平台监管,确保内容的质量和价值导向,是未来亟需解决的问题。
在乡村振兴的伟大实践中,三农短视频作为新时代的重要媒介,正为建设美丽乡村、弘扬乡村文化自信、推动乡村社会的和谐与进步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如何通过科技与文化的结合,进一步提升短视频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将是推动乡村振兴和文化传承的重要课题。未来,短视频将继续作为乡村振兴和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载体,在推动社会进步、建设和谐乡村的过程中发挥更加重要的作用。
(本文为江西省社会科学“十四五”基金项目:乡村振兴背景下江西三农短视频的文化生产与价值导向研究的阶段成果,项目编号:23XW10)
作者:孙铭悦,南昌工程学院人文与艺术学院,讲师,博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