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教育部公布的资料,2025届全国高校毕业生人数将突破1200万,研究生毕业人数将达到120万左右,但就业市场对毕业生的需求却整体低迷、要求愈发严格。由此,在当前严峻的就业大环境下,如何实现本校毕业生的高质量充分就业,成为各应用型高校人才培养过程中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考虑到思政教育能够引导高校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就业观,增强社会责任感和担当意识,让学生在面对就业选择时有更清晰的方向和更坚定的信念,而创新创业(统简称“双创”)教育能提升学生的创新思维、创业能力、实操经验,培养学生具备开拓前行、败而不馁进取精神,因而将思政教育与“双创”教育两者耦合关联、共进推动,在促进毕业生就业方面协同发力,有望较显著提高毕业生的就业竞争力,更好地契合需求端、就业市场的新变化、新要求,进而驱动应用型高校就业工作的更高质量发展。
一、应用型高校“思政”和“双创”教育存在的问题
首先是思政教育存在的问题。其一,从师资层面观察,现阶段专职于大学思政教育的专任教师数量不足,并且不足的专职师资力量还由于要忙于应付各类考核评测等其他工作,用于提升自身思政业务水平的时间进一步被压缩。而其他从事大学思政教育的辅导员队伍以及专业课教师队伍,则由于人数配置、专业水平、业务能力的限制,对思政教育的理解把握、授课质量略显逊色和不足。其二,从学生层面观察,受制于传统的填鸭式、灌输式教育教学方式,学生对思政教学的接受度、参与度和满意度也并不高,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没有被充分调动起来。而且受到现实生活和社会上功利主义、实用主义的影响,部分学生对思政教学的认识、投入精力也不足,认为就业找工作用不到思政内容,学习思政仅仅是为了能够通过考试顺利拿到毕业证书。
其次是“双创”教育存在的问题。其一,在高校层面,开展“双创”教育的实践基地和平台等资源相对不足,已有的相关资源往往重视合作合同的签订,而对于深入、务实合作往往流于表面和形式,并不能给学生带来真正、高效、切实的指导和锻炼。其二,在师资层面,部分应用型高校教师专注于纵向课题和学术论文的研究,对人才引进、职称评定、聘岗定岗、评优评先影响不大的工程实践、企业锻炼等积极性不高,导致既有师资和新招聘师资的实践能力和企业经验不足,不能真正实现对学生创业技巧、经营风险等的有效指导。此外,在评价体系上,过度看重“双创”教育所取得的比赛成绩和项目成果,“结果导向”评价的特征显著,以“成绩论成败”的评价方法不利于对学生“双创”思维、协作精神、实操技能等隐性、软性实力的认可和更近一步提升,在一定程度上也挫伤了师生参与“双创”教育的积极性。
二、推动“思政”与“双创”教育耦合发展的策略探索
面对越来越严峻的就业形势、更加激烈的就业市场,将“思政”教育与“双创”教育耦合关联、共进推动,有助于增强应用型高校毕业生对当前就业形势的认知和理解,调动自己的“双创”能动性,提升自身的就业竞争力。而如何将思政教育的“知行合一”理念以及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融入到“双创”教育所提供的实操平台和实践机会当中,满足社会企业对具备高素质道德修养、认可企业价值观、创新意识强、实操水平高等特征人才的迫切需求,显著提升毕业生的就业数量和质量,可以从以下方面开展工作。
一是要坚定“思政”与“双创”教育融合发展的信念。思政教育与“双创”教育有许多契合点,也有共同的目标取向,因而应用型高校需要进行顶层布局设计,统筹教学资源,做到思政教育的核心价值观念与“双创”教育的创新创业理念相融合,既要让正确向上的价值观在“双创”教育中充分得到体现,又要让学生敢于创新、勇于创业,明白创新创业的重要社会意义。
二是在课程设置上既要加强思政课程与“双创”课程的关联,开设糅合两类课程内容的综合性课程,也要在学科专业课的内容设置上,大力融入思政元素和“双创”案例,让学生能够感受到思政与“双创”的实际作用,增强学生对“思政”和“双创”教育的学习兴趣和认可接受度。
三是要加强思政课教师、专业课教师、“双创”课教师、辅导员之间的交流合作。既要开展共同的教学备课合作,又要通过跨学科研讨会等提升综合授课水平,还要加强不同学科背景教师之间的协作以促进思政教学、“双创”活动质量的提升。
四是要加强校内外协同育人力度。应用型高校要充分利用好与校外企业、单位、机构的合作关系,加强互动交流,定期派出师生通过实践、实习、参观、走访等机会,让学生感受到校外企事业单位的创业历史、发展文化以及创新精神,助力实现学生培养与职场需求更好地衔接。
五是要健全完善成效评价体系,采用兼具综合与重点、定性与定量、主观与客观的评价指标,对应用型高校“思政”与“双创”教育促进就业的过程和结果进行客观、多元、全面评价,为应用型高校后续进一步推动“思政”与“双创”教育的耦合优化发展提供精准依据。
总之,在当前日趋严峻的就业大形势下,应用型高校通过深入探索“思政”与“双创”教育的耦合发展之道,积极分析“思政”和“双创”教育存在的问题,针对性提出一揽子优化策略,将会培养出一大批满足时代需求、德才兼备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显著提升毕业生的就业竞争力,为经济社会的高质量发展发挥重要作用。
(臧秀娟 南昌工程学院经济贸易学院讲师)
基金项目:江西省高校党建研究项目(编号:24DJQN030);南昌工程学院学位与研究生教育教学改革项目(编号:NGYJG-2023-004);南昌工程学院毕业生就业课题阶段性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