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同富裕“是人民群众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都富裕”,强调“物质富足、精神富有是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根本要求”。作为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特征,共同富裕是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都达到富裕状态的全面富裕,涵盖社会主义社会各个方面、各个领域。因此,将其置于文化领域,则称之为文化共同富裕。文化共同富裕是共同富裕理念在文化领域内的表征,是对文化领域内贫富差距的僭越。建设文化强国,需要不断推进文化富裕,推进文化共同富裕,就要深入理解文化共同富裕何为、何用、何以用。
一、文化共同富裕何为
文化共同富裕何为,即深刻把握文化共同富裕的内涵特质,明晰其是什么。这是推进文化共同富裕的前提。文化共同富裕的内涵特质主要有:
一为推己及人的文化共同富裕。文化共同富裕是中国共产党秉持中国始终是世界和平的建设者、全球发展的贡献者、国际秩序的维护者的理念,不仅聚焦于实现中国全体社会成员能够公平、普遍且持续地享有丰富、多元、质优的精神文化生活,还推己及人,时刻铭记全世界人民福祉与需求,有效解决西方国家无法从根本上彻底消除的物质和精神贫富两极分化问题,为人类解决“精神匮乏”提供全新范式。这一内涵深刻揭示了文化共同富裕所包含的大历史眼光、“国之大者”的责任担当、开放包容的世界情怀,彰显了中华民族利己利他、推己及人的文化格局。
二为美美与共的文化共同富裕。“物之不齐,物之情也”。不同国家和民族的文明都扎根于本国本民族的土壤,具有突出的民族性,都传承民族之“优”、饱含民族之“美”。文明本无优劣,其“美”也无好坏。正是基于对文明共生共荣、多元共存的深刻认知,文化共同富裕,摒弃一枝独秀的文化傲慢与偏见,超越“文明冲突”“文明优越”的极端谬误,以公正平等之心对待各种文化,以天下情怀理解和包容各种文明,致力于实现文化间的和而不同、和合共生。这一内涵揭示了文化共同富裕所包含的世界眼光、天下胸怀,在美人之美的基础上实现文化共建、共享,力推美美与共,实现文化大同。
三为动态发展的文化共同富裕。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全国范围内城乡、区域、人群之间在精神文化生活方面不可避免存在差异,当前的主要矛盾就是要不断解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美好生活需要的动态性也就决定了文化共同富是一个循序渐进的动态发展过程。因此,某一特定时期的“文化富裕”随着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的不断发展而不断变化,是一个动态的发展变化过程,绝非一个约定俗成式的、静态的、预先设定的富裕状态。这一内涵揭示了文化共同富裕的存在状态,表明了文化共同富裕的历史范畴特性,体现了文化共同富裕确定性与非确定性的统一。
二、文化共同富裕何用
文化共同富裕何用,主要论及文化共同富裕的价值指向,厘清其有什么用。这是推进文化共同富裕的基础。文化共同富裕的价值作用主要有:
一是跨越古今中西之争的重要举措。古今中西之争,就是古代文化与现代文化、中国文化与西方文化的关系处理之争。它既源于经济文化落后的先天不足,也囿于文化观念上的自我封闭,是文化自卑、文化自负与文化自迷的必然产物。文化共同富裕,植根于马克思主基本原理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结合而产生的新的文化生命体,具有空前的包容性,是对东西方文化中心主义的超越。它要求我们在马克思主义的指导下“尊古”与“守正”,在文化“两创”的基础上创新与发展,以极大丰富的文化产品与世界人民共建共享,是基于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历史逻辑和实践逻辑而实施的公正平等的文化发展传播的举措,是建立于高度文化自信基础上的文化发展旨归,因而是跨越古今中西之争的重要举措。
二是提高文化建设站位的重要理论。从物质和意识、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辩证关系看,文化具有对社会发展的重要推动作用。文化共同富裕,是深入考察人类文明发展规律的基础上,致力于实现各民族文化间的和合共生,聚焦于各国人民对精神文化追求的解放,专注于构筑世界人民共有的精神文化家园,将文化建设提到了全新的高度,充分凸显了文化对社会发展的能动作用,使文化建设的目标更清晰、更务实。文化共同富裕也推进了物质共同富裕和精神共同富裕的同向同行,在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需求之后,也注重人民的精神生活的充实,站在全世界、全人类的高度思考人类社会的发展,将共同富裕与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相统一,是“人的自由而全面的发展”理念的进一步贯彻。
三是充实思想的重要内容。党的十八大以来,围绕“什么是共同富裕、为什么要实现共同富裕、怎样实现共同富裕”等重大理论与实践问题,系统论述了新时代的共同富裕,强调共同富裕是人民群众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两方面的富裕。人民精神生活富裕是走向共同富裕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实现精神生活共同富裕重在协调、贵在提质。这种精神生活共同富裕的基础就是“富”,是精神文化资源的多元丰富,因此内在地包含着文化共同富裕。内蕴于精神生活共同富裕的文化共同富裕思想,是思想深邃、博大精深的有机组成部分,是理论原创性的体现,也是对思想的再充实。
三、文化共同富裕何以用
文化共同富裕何以用,主要论及文化共同富裕的实践路径,主要探求怎样实现文化共同富裕的问题。这是推进文化共同富裕的核心。推进文化共同富裕,务必做到以下几点:
一是以提供丰富多彩的文化产品为前提。文化共同富裕离不开丰富多彩、质优品优的文化产品支撑。提供丰富的文化产品,一方面,要不断推进文化事业与文化产业繁荣发展,构建覆盖城乡、惠及全民的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推进文化与数字科技的融合发展、双向赋能,创作和推广高质量的文化产品,有效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多层次、多样化精神需求。另一方面,要牢固树立并坚持马克思主义文艺观,站在时代前列,把握时代趋势,妙笔著文章,为中国人民代言,为全人类代笔,使文化产品更接地气、更具活力,提升人民的文化获得感和文化幸福感。
二要以构建公平公正的共建共享体制为保障。与大多数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将只将精英阶级的文化意向、审美情趣奉为圭臬现状截然不同的是,中国要实现全体社会成员在文化上共同奋斗、共同享用的生动局面。将这一理想落到实处,就要紧紧围绕促进社会公平正义的目标,秉承文化资源的统筹兼顾理念,坚持“人人参与、人人尽力、人人享有”,为社会成员提供更多参与社会文化建设的机会,营造人人皆知、人人皆能、人人皆想参与文化建设的环境氛围,最大限度地激发人民群众文化建设热情,形成全社会成员撸起袖子加油干的文化建设风气,解决好文化资源的地区分布不平衡、城乡发展差距大、人民精神生活两极分化等公平性合理性问题,实现全体人民共享文化资源。
三要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文化生活需求为关键。人民对精神文化生活的需求时时刻刻都存在。“民之所盼”实乃“政之所向”。推进文化共同富裕,必须着眼文化“为什么人”的问题,着眼人民群众美好文化生活的期待,始终将人民至上、人民主体、人民共享、人民评判作为回答文化共同富裕“为了谁”“依靠谁”“谁享有”“谁评判”的目标指引与行动指南。既精准对接人民群众的精神需求,根据不同的区域条件和背景经历精准施测,补齐短板,使人民群众的精神生活朝着均衡化的方向发展,又要把服务群众与引导群众结合起来,推动人民群众内在潜力的激活与释放,创作出真实反映社会现实与自己心声的文化作品。
作者:潘昱州 陈思祺 单位:西南石油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项目基金:国家社科基金项目“中国共产党引领中华文化主体性建构的历史进程与经验启示研究”(项目编号:24BKS030);教育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专项课题(A类)重点项目尼山世界儒学中心/中国孔子基金会课题基金项目“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两创’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方法论研究”(项目编号23JDTCA0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