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榜样9》观照新时代党员教育的精神图谱

发布时间:2025-02-07 10:16:41  |  来源:中国网  |  作者:  |  责任编辑:李汀
分享到:
链接已复制

《榜样9》专题节目播出以来,引发强烈反响,节目以真实的人物故事和生动的实践案例,为新时代党员教育提供了一面明镜。里面的榜样人物,既是时代精神的缩影,也是党员教育的鲜活教材。他们用生命诠释信仰、用行动书写忠诚、用担当回应期待,为新时代党员教育注入了深刻的思想内涵和实践启示。透过这些榜样,我们得以窥见党员教育应有的精神图谱——理想信念的坚守、为民初心的践行、创新精神的激荡、基层治理的深耕。这些维度共同构成了党员教育的时代坐标,也为党员干部如何在新时代锚定方向、砥砺前行提供了方法论指引。

理想信念:党员教育的精神之基

理想信念是共产党人的政治灵魂。《榜样9》中的每一位榜样,都以坚定的理想信念诠释了“精神之钙”的力量。钱素云26年如一日坚守在儿科重症监护室,用医者仁心托起无数家庭的希望;范振喜身患重病仍带领村民脱贫致富,将个人命运与集体福祉紧密相连;覃大清潜心钻研水电站技术,推动中国水电事业跻身世界前列。他们的故事表明,理想信念不是抽象的口号,而是具体的行动选择。

对党员教育而言,理想信念教育必须从“知”与“行”两个层面发力。一方面,要通过党史学习教育、党的创新理论学习,筑牢信仰之基;另一方面,更需引导党员干部将信仰转化为“为人民谋幸福”的具体实践。正如范振喜所言:“没有任何根基比扎根百姓更坚实,没有任何力量比群众拥护更强劲”。这种扎根群众、服务群众的实践,正是理想信念教育的终极检验标准。

为民初心:党员教育的价值旨归

《榜样9》中,为民服务的初心贯穿始终。林则银扎根社区17年,创新“七彩民情图”精准对接群众需求;陈清洲走烂27双皮鞋推进“亮灯工程”,守护一方平安;刘小京将盐碱地变为“渤海粮仓”,用科技助力乡村振兴。这些事迹揭示了一个深刻命题:党员教育的核心在于培养“心系群众”的政治品格。

新时代党员教育需要构建“以人民为中心”的价值导向。这要求党员干部不仅要“身入”基层,更要“心至”群众。例如,林则银每天工作17小时,将群众“小事”视为“心头大事”,通过“石榴籽自习室”“家门口食堂”等创新服务,将民生需求转化为治理效能。这种“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方法论,正是党员教育应强化的实践路径。教育不是单向灌输,而是双向互动——在倾听民声、解决民忧的过程中,党员干部才能真正理解“人民至上”的深刻内涵。

创新精神:党员教育的动力引擎

《榜样9》中的创新实践,为党员教育注入了破局思维。范振喜带领村民创办集体企业,突破传统农业的桎梏;青岛新前湾集装箱码头公司党委以自动化技术革新全球港口运营模式;黄德宽团队通过科技创新攻克边防难题。这些案例表明,创新不仅是技术层面的突破,更是思维方式和组织模式的变革。

党员教育需要培养“敢为人先”的创新意识。一方面,要鼓励党员干部突破固有思维,将党建工作与业务创新深度融合。例如,通过“智慧党建”平台实现组织生活的数字化转型,或借鉴“七彩民情图”的经验,用数据化手段精准识别群众需求。另一方面,要建立容错机制,为基层创新提供制度保障。正如青岛新前湾集装箱码头有限责任公司党委的实践所示,创新需要勇气,更需要组织支持。唯有如此,党员教育才能从“被动接受”转向“主动创造”,激发出基层治理的澎湃动能。

基层治理:党员教育的实践场域

基层是党员教育最生动的课堂。《榜样9》中的榜样人物,大多来自基层一线。范振喜从退伍军人成长为“铁人书记”,林则银从“山妹子”蜕变为社区“大管家”,他们的成长轨迹印证了基层实践对党员教育的关键作用。基层治理的复杂性,恰恰为党员干部提供了锤炼本领、检验初心的最佳场域。

新时代党员教育应强化“问题导向”的实践逻辑。这要求党员教育体系做到三个结合:一是将理论学习与调查研究相结合,通过“解剖麻雀”式调研发现真问题;二是将教育培训与岗位实践相结合,例如在乡村振兴、社区治理中设置“实践学分”;三是将考核评价与群众满意度相结合,让“群众打分”成为检验教育成效的核心指标。唯有如此,党员教育才能避免“空中楼阁”,真正转化为推动基层善治的实际能力。

从榜样精神到教育自觉

榜样的价值,不仅在于呈现了先进典型,更在于揭示了党员教育的内在规律——它应是信仰的熔炉、初心的试金石、创新的孵化器、实践的练兵场。新时代党员教育需要从榜样精神中汲取的三重启示:其一,教育的目标不是塑造“完人”,而是培养“真人”,即在矛盾中坚守、在困境中突破的真实人格;其二,教育的方法不能止于“灌输”,而要走向“共生”,通过实践互动实现价值内化;其三,教育的成效不应局限于个体提升,更要追求组织赋能,通过制度建设将个体榜样转化为集体动能。

正如节目中的榜样们所证明的:党员教育的最高境界,是让每一位党员干部都成为“行走的旗帜”,在服务人民中实现自我超越,在时代浪潮中书写属于共产党人的精神史诗。

作者:吕超宇 内蒙古兴安盟阿尔山市委组织部党员教育中心副主任

中国网官方微信
中国国情
网站无障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