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成教育强国是近代以来中华民族梦寐以求的美好愿望。“我们要建成的教育强国,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强国,应当具有强大的思政引领力、人才竞争力、科技支撑力、民生保障力、社会协同力、国际影响力,为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提供有力支撑。”2025年1月,《教育强国建设规划纲要(2024-2035年)》发布,明确到2035年实现教育强国目标,并对此作出了系统的战略部署。
北方工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党委深入贯彻全国教育大会精神,抓牢“思政引领力”这个牛鼻子,以高质量党建带动事业高质量发展,形成了以教育家精神涵养优良师风学风,以改革创新增动力,以“产教融合,学以致用”理念构建理论实践贯通的教学体系。近年来,人才培养质量稳步提升,教学科研服务区域能力显著跃升,“数智化、产业化、国际化”的新商科特色更加彰显。
一、主要做法
(一)聚焦思政引领力,形成党建大格局
建强基层党组织,畅通党建“最后一米”,带动全体师生汇聚思想合力。学院以党员教育实践为基础,持续推进基层党建走深走实,形成了党员培养的“1+2+3”模式,教师党员的“1+1+1”的公开承诺制。
弘扬教育家精神,培养高素质教师队伍,着力加强师德师风建设。把好教师引进入口关,教师发展评价关,贯彻“师德一票否决”和“教学质量一票否决”。抓实教师集中理论学习制度,党委统筹开展月度理论学习会,以经管人的创业精神作为教育家精神的具体体现,常态化组织“励学论坛”、“教师暑期社会实践”等有意义、有吸引力的活动,切实提升学习教育的效果。坚持正面引导和反面警示结合,将师德师风教育抓在经常,体现到日常,以青年节、建党节、教师节为契机开展先进典型表彰宣传活动。
以文化人,培育风清气正的学院文化。坚持“德才兼备,以德为先”的人才理念,并贯彻到各项制度中来。不断巩固意识形态主阵地,充分运用纸媒、网媒持续开展宣传引导,形成了“尊重坦诚,亲和向上,专业合作,简洁高效”的工作文化和“勤奋创新、阳光向上、敬业乐群、善于表达”的学风文化。
学院获评2017-2021北京市“高校德育工作先进集体”。师生党员先锋模范作用突出,近年来教师党员中2人入选北京市青年教学名师,2人获得学校五四青年奖章,近20名党员获评校级优秀党员或优秀党务工作者称号。
(二)突出思政引领力,改革创新促发展
以学院党委换届为契机,积极研讨、群策群力,广泛深入征求教师意见,开展思想大讨论,对未来五年发展做出清晰的规划,形成了“4121”转型发展战略。通过广泛宣传和专题学习,达到了思想认识上的高度统一,为改革奠定坚实的思想基础。为支撑战略、化解难题,学院党委先后实施“揭榜挂帅”特设岗,试行学士导师制,推出有组织科研激励办法、年度绩效分配办法等一系列存量性质的改革举措,优化资源配置政策,通过战略调整和制度创新激活基层发展动力。
(三)围绕思政引领力,课程思政育特色
课程思政是学生思政和教师思政的交汇点。学院以课程思政为抓手,突出以学生为中心,知行合一推动教师思政走深走实,构建起“三全育人”工作格局。将课程思政贯穿教材与课程建设的全过程,让教师引导学生了解国情民情、深入实践、关注现实。组建课程思政课程群,49门课程建立了案例库。探索出了“三融入”“四结合”的课程思政育人模式,相关经验分别得到《光明日报》《中国教育报》《人民政协报》等媒体报道。近年来,学院共组织出版了4部经管类课程思政案例集,2门课程入选为北京市课程思政示范项目。
把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教书育人全过程。充分发掘第二课堂的育人功能,利用校园文化活动、志愿服务行动、暑期社会实践以及党支部活动等塑造学生人格品格。学院坚持多年由教师和辅导员带学生组建的小候鸟义教暑期支教团、燕京八绝等实践团,累计获得国家级荣誉4项,市级荣誉10项,多次被北京日报、北京青年报等外媒报道。以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切入点,发挥专业优势,与石景山非遗中心、首钢园瞭仓艺术馆等单位签订党建共建协议,2020年获批为石景山区非遗传承教育基地。
(四)强化思政引领力,抓牢培养质量生命线
牢固树立“课比天大”理念,涵养教学质量文化。学院设立名师工作坊,搭建教学交流平台,以教学团队为中心不断完善传帮带的教师成长机制,青年教师钻研教学、切磋教法,形成了浓厚学习氛围。多年来,学院重视实践,不断完善实践教学体系和创新创业平台,坚持“五育并举”,为学生在实践中增长才干、提升综合素质打基础。激励教师积极从事教改研究和教学资源开发。秉持竞赛育人传统,以赛促学,以赛促教,形成了“一个年级一赛事、一个专业一赛事”的竞赛文化。
学院四个本科专业全部进入国家“双万计划”建设,2022年通过ACBSP国际认证。学院有3名北京市教学名师和青年教学名师,3个北京市级教学团队,1名教师被北京市学生联合会评选为“学生心中的大先生”。在北京市级教学比赛中,多位青年教师获得优秀成绩,其中1人获北京市青年教师教学基本功大赛一等奖和第五届全国高校教师技能创新大赛一等奖,2人分获北京市教学创新大赛二、三等奖。学院1门课程获国家一流课程,2门获北京市优质本科课程,3部教材被评为北京市优质教材。近年来,学院在学科竞赛中取得了包括第九届中国“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北京赛区一等奖、2023中国国际大学生创新大赛银奖等百余项奖励,教学质量带动人才培养质量的稳步提升。2024年,毕业生深造率达到30%,就业率保持在90%以上,签约率70%以上。
(五)深化思政引领力,服务区域产业勇担当
强化教师“把论文写在中国大地上”的使命感。学院立足京西,依托工科优势,做有组织的科研,打造京西“智”高点。依托北京城市治理研究基地的平台优势,积极为地方政府部门献言献策,智库类报告共得到各级政府领导批示60余次,多项成果转化为地方政府决策。深入头部企业开展培训、咨询等全方位服务,为区域高质量发展赋能。先后与首钢集团、北京城建集团、亿华通等企业签订战略合作协议,通过学生实习就业、外包企业管理人才培训、管理咨询以及人员交流等方式,与企业形成合作共赢的新生态。
通过融入区域经济发展,学院高质量成果显著增长,在特定领域形成了科研优势。近五年来,学院国家级项目立项累计较上个五年增长了一倍以上,师均横向项目2.5项、师均科研经费51万元。2024年学院科研到款首次突破1000万。在中小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品牌与数字化营销、汽车与智慧出行、绿色低碳、京津冀协同等领域形成了有影响力的科研团队。产出了如国家标准、行业发展蓝皮书、年度发展报告等具有行业影响力的学术成果。
二、经验启示
北方工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把提升思政引领力作为党建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坚持党对学院事业的全面领导,牢牢把握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久久为功增强思政引领力,以此赋能教学科研、社会服务等功能建设,推动学院事业高质量发展。
(一)把党建作为首要责任抓牢抓实
教育强国必须加强党对高等教育的全面领导。高校二级学院承担着教育强国和立德树人的重大使命,必须以高水平党建为根基。高校二级学院应当深化“党建是最大业绩”的认识,在实践中不断探索创新,畅通支部到党员的“最后一米”,切实解决“中温”“下凉”等痛点问题,构建包括宣传思想文化在内的党建工作大格局,持续增强党对学院的全面领导。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唤起实现事业高质量发展的党建能量。
把“提升思政引领力”作为党建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高质量党建就是要让党具备强大的思政引领力。党建好不好,检验的标准就是能否提升思政引领力;党建的各项举措,靶向就是要瞄准提升思政引领力。“一融双高”党建的聚焦点要放在“提升思政引领力”上,以此为圆心辐射带动各项工作,实现人才竞争力、科技支撑力、民生保障力、社会协同力、国际影响力的全面提升。
把统思想、转观念作为“提升思政引领力”的要义
提升思政引领力着力点要放在统一思想和转变观念上。当前,高校综合改革进入攻坚期,构建教育、科技、人才三位一体创新体制,迫切需要以“四个面向”加快学科专业布局调整,深化教育评价改革,推进人事制度改革,构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大学内部治理体系。要打破陈旧观念束缚,走出老的“路径依赖”,必须统一发展认识,转变广大教职工思想观念,这是思政引领力在当下的重心。
(谢朝阳、孙强、赵继新,北方工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