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媒体时代下数字博物馆跨媒介交互叙事探究

发布时间:2025-02-14 17:03:37  |  来源:中国网  |  作者:  |  责任编辑:李汀
分享到:
链接已复制

在新媒体技术重构文化传播语境的当下,数字博物馆作为文化传播与传承的重要载体,正经历着深刻变革。新媒体技术(5G、VR、AR、大数据、AI)的迅猛发展打破了传统博物馆文化遗产内容的线性叙事模式。可交互网页、APP、小程序等,为数字博物馆展示内容赋予了丰富多样化的形式。如何让展示形式更好地服务于文化遗产内容是数字博物馆建设的重要问题。本文以媒介融合、交互叙事理论为基础,结合故宫博物院、云游敦煌数字平台等典型案例,探究新媒体时代下数字博物馆跨媒介交互叙事的理论基础、主要特点、实践应用及未来发展趋势,以期为数字博物馆的展示设计提供新的思路。

新媒体时代与数字博物馆

新媒体时代是以数字技术、网络技术、移动通信技术等为基础,以数字化、网络化、交互性为核心特征的信息传播时代。在这个时代背景下,数字博物馆应运而生,成为文化传承与创新的重要平台。数字博物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对实体藏品进行数字化处理,并通过网络平台进行展示和传播的新型博物馆形态打破了传统博物馆在时空上的限制,极大地拓宽了博物馆的传播渠道和受众范围。通过数字技术、虚拟现实和增强现实等技术,数字博物馆提供了更为丰富和多样化的展示手段,让观众能够身临其境地游览数字博物馆。互动展览和虚拟现实游戏等方式,提供了更为丰富和多样化的教育服务,增强了博物馆社会教育的互动性和参与性。我国数字博物馆建设开始于20世纪90年代。在21世纪,随着数字技术信息技术的发展,对国外数字博物馆建设在虚拟现实技术应用,文化遗产内容互动展示、三维特效等方面经验借鉴基础上,我国数字博物馆迎来快速发展期,越来越多的实体博物馆开始进行数字博物馆建设。经过多年的发展,国内数字博物馆的应用日渐成熟。以中国国家博物馆为例,其数字博物馆建设采用、文字、图片、视频的形式,实现与观众的线上互动,同时推出线上展厅,观众通过互联网、App 实现线上游览博物馆。数字博物馆用户在文化体验方面的需求还未能很好地得到满足。如便捷性、互动性、深度知识与教育和多样化展示形式等方面存在挑战。

跨媒介交互叙事的理论基础

跨媒介叙事是指在不同媒介之间构建叙事连贯性的过程。强调叙事在不同媒介中的延伸和拓展,通过整合多种媒介形式,实现叙事内容的多元化表达和传播。跨媒介叙事的理论框架主要包括叙事主题、叙事结构、叙事媒介和叙事受众等要素。目前不少数字博物馆都在探索跨媒介叙事方面做出了很优秀的数字产品,例如故宫博物院推出的“数字故宫”项目,通过整合多种媒介形式和技术手段,为观众提供了丰富的文化体验和互动数字内容;中国国家博物馆则利用虚拟现实技术,为观众打造了沉浸式的历史场景体验;纽约大都会艺术博物馆通过社交媒体平台,与观众进行实时互动和反馈收集,不断优化展览内容和形式。

交互叙事是新媒体技术下出现的叙事学理论,是信息时代的叙事新手段。它强调叙事过程中的互动性和参与性,观众不再是被动接受信息的角色,而是能够主动参与并塑造故事进程的主体。交互叙事的概念最早由游戏设计领域的学者克里斯·克劳福德(Chris Crawford)提出。他认为交互叙事是数字时代产生的叙事的新形态,存在于不同主体之间利用某种形式相互对话的过程。这种叙事方式突破了传统叙事中单一、线性的叙事结构,使叙事更加多元化、去中心化。跨媒介叙事理论与交互叙事理论是两个独立概念由各自理论框架,在数字博物馆文化遗产内容创新传播设计实践中应理清理论重点并融合应用于具体的博物馆主题中。

数字博物馆跨媒介交互叙事的主要特点

叙事方式互动化。数字博物馆跨媒介交互叙事的最大特点在于数字平台的互动性具有高度参与,观众能够在跨越时空界限的基础上主动参与并塑造故事进程。交互式叙事理论指导下数字博物馆设计在体验内容方面加入了沉浸体验的交互剧情。根据历史文化背景构建出多视角的剧情体验构架,引导用户进入沉浸的观展体验状态。这一模式尤其适合展现争议性历史人物,如南昌西汉海昏侯国遗址出土海昏侯刘贺墓葬,刘贺的生平曲折跌宕,出土金饼数量惊人,历史上正史记载与考古发现之间存在巨大反差,为互动叙事提供了丰富视角和素材。推动用户在好奇心探索欲的驱使下,观众可以通过点击、缩放等操作,与展品进行互动,了解展品的详细信息、历史背景和文化内涵。同时,数字博物馆还利用虚拟现实(VR)等技术为观众提供沉浸式的体验环境,使他们能够身临其境地参与到历史事件或文化现象中去。自主探究考古中的历史奥秘,使得用户与博物馆文化遗产之间的关系更加紧密。

2叙事内容多元化。数字博物馆跨媒介交互叙事的另一个特点是其内容的多元化。通过整合多种媒介形式,如文字、图片、音频、视频、动画等,数字博物馆能够全方位、多角度地展示文物的信息和历史故事。通过构建合乎历史文化背景的情景空间,改善了平面观展的单一性与疲劳性,交互技术创造出了完全不同于传统的物质载体所呈现的展示空间给人提供“身临其境”的深度体验。这种多元化的叙事内容不仅丰富了观众的视觉体验,还使他们能够从多个角度了解展品的历史背景和文化内涵。

叙事结构非线性化。传统博物馆的叙事结构往往是线性的,即按照时间顺序或空间布局进行展示。然而,在数字博物馆中,由于观众可以自主选择参观路径和互动方式,因此叙事结构变得更加非线性化。这种非线性的叙事结构使观众能够根据自己的兴趣和需求进行个性化探索,发现新的认知视角和情感连接点。同时,数字博物馆还可以利用算法等技术手段,根据观众的浏览行为和反馈数据,动态调整叙事内容和结构,实现更加精准和个性化的推送。

数字博物馆跨媒介交互叙事的实践应用

云游敦煌是数字博物馆跨媒介交互叙事的经典案例。该展览以敦煌的壁画、雕塑等珍贵文物为内容基础,敦煌研究院与腾讯联合打造的“数字藏经洞”超时空参与式博物馆这一蕴含敦煌艺术深厚底蕴的数字互动空间。

该展览在空间呈现、展陈方式、虚拟互动等方面都有新的突破。用户通过“云游敦煌”微信小程序,即可进入高清还原的敦煌藏经洞历史场景中,依托高清数字扫描、三维建模、游戏引擎渲染等技术,在数字设备上近距离观赏洞窟里的壁画、彩塑和碑文等细节。观众通过第一视角、多感官、多模态沉浸式体验敦煌壁画文化,感受历史文化的魅力。“数字藏经洞”提供了一个非线性的探索空间,充分利用了交互叙事的特点。用户以第一人称视角进入莫高窟现场,通过摇杆控件可实现画面移动和视角转换,窟内的佛像、壁画每一处都可能是探索对象,用户可以完成探索后解锁“印记”。同时,该展览还设置了角色扮演互动游戏等不同剧情互动环节,使观众能够更加深入地参与到叙事过程中去。藏经洞的故事随着用户的行动一步步展开,人物角色随着故事发展经历着情绪变化,用户也随之产生情感上的波动。在角色代人和主动参与叙事的过程中,用户获得了更加深度的文化情感体验,也对莫高窟背后的历史文化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叙事结构上非线性的叙事方式,让观众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和需求自主选择参观路径和互动方式,沉浸在剧情引导的互动中找到新的认知视角和情感连接点。

新媒体时代下数字博物馆跨媒介交互叙事作为一种新兴的展式设计方法,通过整合多种媒介形式和技术手段提供可互动的非线性叙事创新数字内容,为观众提供丰富的文化互动体验。未来,数字博物馆将更加注重技术融合与创新、叙事内容与形式的多样化、跨平台融合与共享以及观众参与与共创等方面的发展,为文化传承与创新提供更加广阔的空间和机遇。

(康璐、王甜,江西服装学院)

【基金项目】江西省教育厅科学技术研究项目“Bim与深景技术结合海昏侯车马活态数字展示设计研究”(编号:GJJ212412)。

中国网官方微信
中国国情
网站无障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