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农林大学动科学子开展非遗传承与生态保护主题实践活动

发布时间:2025-02-17 15:32:38  |  来源:中国网  |  作者:  |  责任编辑:李汀
分享到:
链接已复制

当百年非遗技艺与现代青年相遇,会碰撞出怎样的火花?今年寒假,福建农林大学动物科学学院"榕小盼"动物科普讲解社会实践队踏上一场别开生面的自然探索之旅。在福州山海恒达标本艺术博物馆这座"会呼吸的标本殿堂"里,青年学子们以专业技能为笔,以文化传承为墨,书写了一段产学研深度融合的实践故事。

在现代化和科技迅速发展的背景下,非遗技艺如何融入现代社会是一个重要课题。唐氏标本制作技艺作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不仅承载着传统文化与工艺价值,还通过现代手段实现了创新性发展。在1000余平方米的沉浸式展陈空间里,实践队员沉浸式研学了唐氏标本制作技艺这一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当代转化。通过近距离观摩标本大师对兽类、鸟类等200余件珍稀标本的修复工艺,青年学子们深切体会到"让逝去的生命能够获得重生"的匠心理念。

在标本制作车间,团队成员运用解剖学专业知识,协助完成3批次54件标本的数字化建档,参与制作了红嘴相思鸟等初级标本作品,将课本上的骨骼肌理知识转化为指尖的温度,实践队队员吴同学抚摸着亲手参与制作的鹦鹉标本感慨:"每一道皮毛纹路都在诉说生态故事,我们新时代畜牧人要用科技为传统技艺注入新活力。

实践队创新开发"三维立体讲解"模式,打造互动式生态课堂,结合AR互动装置、生态场景还原等多媒体技术,为200余名游客开展沉浸式科普讲解志愿服务,在"非洲草原"等主题展区,队员们化身自然科普导师,通过"标本故事会""生态连连看"等趣味环节,将生物多样性保护知识融入互动体验。

学院党委与公司党支部还签订党建结对共建合作协议,挂牌成立大学生会社会实践基地,持续深化"非遗+生态+科技"育人模式,依托共建基地开展常态化实践,让更多青年深入探索文化遗产保护之路,积极投身于文化传承与生态保护的伟大事业。

下一步,动物科学学院将与福州市山海标本艺术博物馆进一步加强合作,持续办好研学实践教育活动,引导更多的青年学子发挥专业优势,探索文化遗产保护之路,积极投身于文化传承与生态保护的伟大事业。(吴元华 张佳焱/文 陈舜钰/图)

中国网官方微信
中国国情
网站无障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