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哪吒之魔童闹海》看亲情、师生情、传统文化

发布时间:2025-02-25 15:10:21  |  来源:中国网  |  作者:  |  责任编辑:李汀
分享到:
链接已复制

2025年春节档中的国产动画电影《哪吒之魔童闹海》气势宏大,特效精美,时而幽默搞笑,时而温情感人,时而紧张刺激,让观众为中国动画感到无比自豪!影片中的亲情、师生情,引人深思和共鸣。太乙真人对哪吒的庇护与疼爱,犹如慈父护犊,情深意切;李靖夫妇对哪吒的包容与不弃,展现了舐犊之情的伟大与无私;敖光对敖丙的期望与栽培,映射出望子成龙的普遍心态。每一对关系,都如同镜子般映照出我们生活中的点点滴滴,让人在观影之余,也能从中汲取到关于爱与成长的启示。

母亲的包容与支持:孩子成长路上的底气和后盾

殷夫人对哪吒的爱和包容,是影片中最为温暖的底色。殷夫人即将幻化成青烟变成仙丹,抱紧浑身是刺的哪吒,安慰到:和你度过的每一天,娘都很开心,娘从没在乎过,你是仙是魔,娘只知道你是娘的儿,娘永远爱你…

她没有因为哪吒的与众不同而嫌弃他,反而用无尽的爱去包容他、支持他。她的爱,让哪吒在面对困境时有了坚强的后盾,也让哪吒在成长的道路上充满了自信和勇气。

在网上看到导演饺子的采访,他学的是药学,转行做动画。没有收入的几年,靠母亲一千块退休金生活。母亲不懂动画,却懂他,这份毫无保留的信任、包容和爱,是饺子的底气,也成了《哪吒》里父母之爱的原型。饺子说:没有父母的无私支持,自己不可能不放下梦想,为五斗米折腰,没有母亲在生活上无微不至的照料,不可能全身心地投入到短片制作中。

这种母爱的力量,让我想起了中国传统文化中对母爱的歌颂。从“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的细腻关怀,到“孟母三迁”的智慧抉择,母爱一直是中华文化中最为温暖和坚韧的力量。

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我们也会遇到各种各样的挑战。孩子的成长之路并非一帆风顺,他们可能会犯错,可能会迷茫。殷夫人的形象,让我们深刻体会到母爱的伟大和力量。作为家长,我们要像殷夫人一样,用爱去包容孩子的不完美,用理解去支持孩子的成长,让孩子在爱的环境中健康快乐地成长。

父亲的期待与责任:孩子人生路上的引领与支持

以往影片中李靖可能有些顽固迂腐,但在《哪吒之魔童闹海》中,李靖是一位慈祥的父亲。哪吒顽劣,李靖耐心教导他明辨是非,教导他承担责任,用行动告诉他:什么是担当,什么是大义。正是父亲的言传身教、以身作则,让哪吒在潜移默化中学会了责任与担当。教育,从不是耳提面命,而是春风化雨。父母是什么样,孩子就是什么样。

敖光和敖丙、申公豹父子的感情,也是影片中情感线索之一。敖光作为龙族的领袖,肩负着族群的重任,他和敖丙的父子情,既有血浓于水的亲情,又有责任与使命的纠葛。他望子成龙,对敖丙寄予厚望。他的爱,也是束缚敖丙的枷锁。电影结尾处,敖光终于放手,选择尊重儿子的选择。他深情地告诉儿子:“父王只是想用自己的经验为你谋个幸福,但现在看来,父辈的经验毕竟是过往,未必全对,你的路还需要你去闯。今后,忠于你自己内心的选择吧!

在传统影片中一直是反派的申公豹,在《哪吒2》中也有了一个充满爱的成长背景。他是一只豹子精,因为是妖怪,其族群受到仙界嫌弃。但在父亲申正道眼中,申公豹是光宗耀祖的儿子,为了让儿子积善行德,他广收方圆百里的小妖怪,悉心教导。惨遭仙界打压时,他一听到是申公豹的同门师兄弟,就立刻臣服,不做任何抵抗。因为他相信大儿子的选择,也不想给大儿子添麻烦。直到小豹身负重伤,他才舍命反抗。

在现实生活中,父亲的角色不仅仅是家庭的支柱,更是孩子成长道路上的引路人。作为父亲,我们要学会在关爱孩子的同时,也要教会他们承担责任,让他们在成长的道路上既有亲情的温暖,又有责任的担当。

老师的爱与守护:孩子终身成长的培育和塑造

太乙真人对徒弟哪吒的爱与守护是影片中的线索之一。哪吒生而为魔,从小就被视为妖怪。可太乙真人却始终护着他。他不仅传授哪吒武艺,更在关键时刻挺身而出,为哪吒遮风挡雨。太乙真人对哪吒的爱,不仅仅是对一个徒弟的关爱,更是一种对未来的期望和对责任的担当。而哪吒也在师父的影响下,从一个顽劣不堪的魔童,成长为拯救陈塘关的英雄。

这种师生情就像中国古代的师徒传承文化。在古代,师徒关系往往超越了血缘关系,师傅不仅是技艺的传授者,更是品德的塑造者和人生的引路人。在中国古代文化的历史长河中,孔子与颜回的师生情谊堪称千古佳话。孔子发现颜回的非凡才智和对学问的执着追求,不仅在学问上给予颜回指导,还在为人处世方面给予他教诲。孔子与颜回的师徒情谊,是中国古代文化中的一颗璀璨明珠。他们的故事跨越千年,依然激励着我们去追求知识、修养品德、传承文化。

在教育实践中,我们常常强调教师的爱与引导作用。教师的爱与关怀,如同阳光雨露,滋润着学生的心灵。作为教育工作者,我们要用心去呵护每一个学生的成长,用爱去温暖每一个孩子的心。因为每一个孩子都是一颗独特的种子,需要我们用耐心和爱心去培育,让他们在爱的滋养下茁壮成长。

文化传承与创新:让传统文化在新时代焕发出新的活力

影片中还提到阐教等不同教派,在传统文化中,阐教和道教都有着深厚的底蕴和独特的文化内涵。阐教强调的是顺应天命,而道教则更注重个人修行和自由。

这种文化差异让我联想到中国古代的哲学思想。从儒家的“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到道家的“无为而治”,中国古代的哲学思想一直影响着我们的思维方式和行为准则。而我们的责任就是将这种文化传承下去,让下一代在文化的熏陶中,找到属于自己的路。

在教育实践中,我们常常会遇到各种各样的文化冲突,不同的文化背景和价值观可能会给教育带来诸多挑战。而作为教育工作者,我们要学会尊重不同的文化差异,同时也要引导学生去理解和包容,在传承传统文化的同时,也要结合现代社会的需求,批判地继承和发展,让传统文化在新时代焕发出新的活力。

《哪吒之魔童闹海》不仅仅是一部动画电影,更像是一面镜子,映照出人性的光辉与阴暗、亲情的温暖与复杂,以及文化传承与创新的重要性。哪吒的形象从古典神话到现代银幕的演变,本身就是一次文化的再创造与传承。它告诉我们,传统文化不是僵化的符号,而是活生生的精神血脉,需要在新的时代背景下被赋予新的意义与价值。

作为教育者,我们应当从中汲取灵感,将传统文化中的智慧融入现代教育实践,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人文关怀与国际视野。同时,作为家长,我们也应反思自身的教育方式,学会倾听、理解与尊重,为孩子的健康成长营造一个充满爱与自由的环境,让爱与智慧照亮孩子前行的道路。

(许燕燕,西安欧亚学院)

中国网官方微信
中国国情
网站无障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