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之所兴在顺民心”,千年治世箴言穿越时空,至今仍在叩击每一位改革先行者的心弦。当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行至浪急风高的深水区,唯有将“为了谁、依靠谁、造福谁”的政治哲学铸成定盘星,方能校准航向、破浪前行。这不仅是方法论层面的审慎探索,也是关乎改革本质的价值追寻,更是共产党人治国理政的永恒命题。
“民瘼不闻,则政令必偏”的警示犹在耳畔。当前改革实践中,有的地方将“智慧城市”建成了数据孤岛,却解不了百姓“指尖上的烦恼”;有的部门把“放管服”简化为报表台账,群众仍在“弹簧门”前徘徊;个别干部把制度“创新”成果当作晋升筹码,在基层治理中大搞“数量政绩”。其折射出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的沉疴,背后则为政绩考核过分强调数据增长而忽视民生温度、决策链条过度依赖技术参数而弱化田野调查、干部晋升更多关注显性政绩而轻视隐性成效,从而使得改革举措与群众需求形成错位共振,正如古语所云——“本末倒置则事不成”。
历史长河奔涌不息,群众路线始终是共产党人的精神坐标。延安窑洞前油灯下记录的《农村调查》,小岗村十八枚红手印开启的改革先声,十八洞村精准扶贫绘就的乡村振兴画卷······这些镌刻在历史中的鲜活记忆,无不印证着“拜人民为师”的实践真谛,生动昭示着改革不是冰冷的制度更迭,而是带着烟火气的民心工程。民心是最大的政治,改革若脱离了人民,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只有紧紧依靠人民,改革才能拥有源源不断的动力和智慧。也只有通过改革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才能赢得人民的信任和拥护。从而实现党执政根基的稳固和国家的长治久安。
新时代的改革航船,当以系统思维构建民本导向的实践框架。脱贫攻坚战中创造的“因户施策”精准模式,将“大水漫灌”变为“精准滴灌”;“枫桥经验”历经半世纪淬炼,在数字化浪潮中蝶变为“网上群众路线”;“最多跑一次”改革,用数据跑腿替代群众跑路,让政务服务有了民生温度。这些创新实践印证:顺应民心的改革总能迸发磅礴伟力。坚持以人民为中心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必须站稳人民立场,把人民拥护不拥护、赞成不赞成、高兴不高兴作为衡量改革成效的根本标准。在目标导向上,要建立“民生需求清单”制度,让群众成为点单者,政府成为接单者,精准对接群众需求。在实施路径上,要完善“群众参与回路”,让政策制定从“闭门造车”转变为“开门问策”,充分吸纳群众的智慧和建议。在评价机制上,推行“群众满意度指数”,让群众的点赞成为衡量改革成效的温度计。如此,改革创新方能具备坚实的制度保障和强大的动力支持。
站在“两个一百年”历史交汇点,改革的深度刻度始终在民心向背间显现。从大别山区的“扶贫车间”到粤港澳大湾区的“数字政府”,从“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生态觉醒到“共同富裕示范区”的先行探索,亿万人民的创造力正转化为进一步全面深化的不竭动力。这让我们更加坚信,当“民有所呼、我有所应”成为改革创新的逻辑起点,当群众笑脸化作政策效果的晴雨表,新时代的改革航船定能穿越惊涛骇浪,驶向人民向往的壮阔蓝海。(中共济南市天桥区委组织部杜加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