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金融赋能新质生产力:趋势、模式与对策

发布时间:2025-03-04 16:01:44  |  来源:中国网  |  作者:  |  责任编辑:李汀
分享到:
链接已复制

近年来,智慧金融作为金融业与科技融合的新兴领域,迅速崛起并在全球范围内引发了深远影响。区块链、人工智能、大数据和云计算等,正在不断重塑金融服务的模式和效率。与此同时,新质生产力作为现代经济增长的新引擎,强调技术创新、知识经济和高素质人力资本的综合运用。而智慧金融可通过技术赋能、资本支持和平台协同等多种方式推动新质生产力的发展。

一、智慧金融与新质生产力融合发展的可行性

智慧金融的兴起和发展经历了从初期的电子银行及支付系统到如今涵盖智能投顾、量化交易、区块链金融、保险科技等多领域的全面应用。智慧金融不仅改变了传统金融机构的业务模式,也为普惠金融和小微企业融资提供了新的解决方案。未来智慧金融的发展主要有三大趋势:一是技术的不断创新和突破。人工智能和大数据分析将更加深度地融入金融产品和服务中,实现更精准的风险管理和个性化服务。区块链技术的成熟将推动去中心化金融的广泛应用,提升金融交易的透明度和安全性。二是市场需求的变化将引导智慧金融的发展方向。随着移动互联网的普及和用户对便捷、高效金融服务的需求增加,智慧金融产品将更加多样化和智能化,满足不同客户群体的需求。三是政策和监管环境的变化将深刻影响智慧金融的发展轨迹。全球范围内,各国政府和监管机构将逐步完善智慧金融的监管框架,以平衡创新与风险,确保金融市场的稳定和安全。

新质生产力作为现代经济发展的新动能,涵盖了技术创新能力、知识经济、人力资本提升等多方面的要素。新质生产力的核心在于通过技术进步和创新驱动,实现资源配置的最优化和生产效率的最大化。其主要特征包括高效性与可持续性、智能化与自动化、创新驱动与协同发展。高效性与可持续性是新质生产力的显著特征。通过先进技术的应用,生产过程和服务模式得以优化,资源利用效率大幅提升,同时减少了对环境的负面影响,实现经济与生态的协调发展。智能化与自动化在新质生产力中占据重要地位。智能制造、物联网和人工智能等技术的应用,使生产过程更加智能化、自动化,不仅提高了生产效率,也显著降低了人为错误和生产成本。创新驱动与协同发展是新质生产力的内在动力,知识经济时代,创新成为经济增长的主要驱动力,而跨领域、跨行业的协同合作则为创新提供了更广阔的平台和更多的要素资源。

智慧金融赋能新质生产力,既是技术与现代经济深度融合的体现,也是未来产业经济创新发展的重要方向。通过智慧金融的推动,新质生产力将得到更为强劲的驱动和支持,从而使得一国经济在全球竞争中占据有利地位。

二、智慧金融赋能新质生产力的创新模式

智慧金融在赋能新质生产力方面,展现出多种可选模式,涵盖技术赋能、资本赋能和平台赋能等多维度的融合与创新。每一种模式不仅拓展了推动新质生产力发展的新路径,更在实践中展现了其独特的价值与广阔的应用前景。

技术赋能模式是智慧金融赋能新质生产力的核心途径之一。通过人工智能、大数据、区块链等先进技术的应用,智慧金融在多个方面推动了新质生产力的发展。人工智能在金融领域的应用,不仅体现在智能投顾和风险管理上,更通过智能算法和机器学习技术,提高了金融决策的精准性和效率。智能投顾能够根据用户的风险偏好和财务状况,提供个性化的投资建议,大大提升了财富管理的效率与效果。大数据分析技术则通过对海量数据的实时处理和深度挖掘,帮助金融机构更好地理解市场趋势和客户需求,优化产品设计和服务策略。区块链技术的引入,革新了传统的交易模式,通过去中心化的账本和智能合约,实现了更高效、安全和透明的金融交易,特别是在跨境支付、供应链金融等领域,展现出巨大的潜力。

资本赋能模式是智慧金融赋能新质生产力的另一重要途径。智慧金融通过创新的融资模式和工具,极大地改善了中小企业和双创型企业的融资环境。传统金融体系中,中小企业由于缺乏足够的抵押物和信用记录,往往面临融资难、融资贵的问题。智慧金融通过众筹平台、供应链金融、风投基金等服务模式,为中小企业和双创型企业提供更多元化和便捷的融资渠道。众筹平台、风投基金可通过公众投资者的参与,为创新项目和创业企业提供了初始资金支持;供应链金融则通过对上下游企业的应收账款融资,解决了供应链中小企业的资金周转问题。这些资本赋能模式不仅缓解了中小企业和双创型企业的融资困境,也促进了新质生产力的蓬勃发展。

平台赋能模式则体现了智慧金融在资源整合和协同创新方面的独特优势。智慧金融平台通过汇集多方资源,构建开放共享的生态系统,为新质生产力的发展提供了广阔的空间。智慧金融平台不仅是技术和资本的聚集地,更是创新和协同的催化剂。智慧金融平台通过开放API接口和数据共享机制,促进了金融机构、科技公司和其他新兴行业主体的合作与互动,共同开发新产品和服务。此外,智慧金融平台还通过提供云服务、数据分析和风险控制等专业支持,帮助企业提升技术能力和管理水平,推动生产效率和服务质量的提升。特别是在智能制造、现代农业和新兴服务业等领域,智慧金融平台通过资源整合和协同创新,赋能新质生产力,推动产业升级和经济转型。

三、智慧金融赋能新质生产力面临的挑战

在智慧金融赋能新质生产力的过程中,尽管展现了巨大的潜力和广阔的前景,但也面临诸多挑战。这些挑战既有技术层面的困难,也有监管环境的不确定性和市场适配性的问题。必须通过有效的应对策略,协同创新克服这些挑战,充分发挥智慧金融对新质生产力的赋能作用。

首先,技术安全与隐私保护是智慧金融赋能过程中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智慧金融的发展依赖于大数据、人工智能、区块链等技术的应用,这些技术在提升金融服务效率的同时,也带来了数据安全和隐私保护方面风险。由此需要在技术研发和应用过程中,始终将安全性和隐私保护放在首位。一方面,可以通过加强加密技术的研究与应用,提高数据传输和存储的安全性;另一方面,通过建立健全的数据隐私保护法律法规,明确数据使用和保护的责任和义务,确保用户数据的安全和隐私不受侵犯。此外应定期进行安全审计和风险评估,及时发现和修补系统漏洞,防范潜在的安全威胁。

其次,监管环境的不确定性是智慧金融发展中面临的另一大挑战。由于智慧金融的快速发展,现有的监管框架往往难以完全适应其创新特点和复杂性,导致监管滞后和不确定性风险。监管机构需要积极推进监管创新,建立适应智慧金融特点的监管体系。可以借鉴国际经验,结合本国实际,制定科学合理的监管政策,平衡创新与风险,避免一刀切的监管措施。同时,监管机构应加强与智慧金融行业机构的沟通与合作,了解行业发展动向,及时调整监管政策,确保监管措施的科学性和有效性。此外可以通过建立沙盒监管机制,允许智慧金融运作企业在受控环境下进行创新试验,探索适应性监管模式,推动智慧金融健康发展。

技术与市场的适配性问题也是智慧金融赋能新质生产力过程中面临的重要挑战。智慧金融的应用需要与传统金融体系和市场需求相适应,否则难以发挥其应有的作用。因此,需要加强智慧金融与传统金融机构的合作,推动技术创新与业务模块的深度融合。智慧金融企业可以通过与银行、保险公司等传统金融机构合作,共同开发创新产品和服务,提升金融服务的质量和效率。此外,应注重用户体验和市场需求的调研,开发出符合用户需求的智慧金融产品和服务,提升市场接受度和满意度。在此过程中,可以采用迭代开发的方式,根据用户反馈不断优化产品和服务,确保其适应市场需求和变化。

四、智慧金融赋能新质生产力的对策建议

首先,加强技术研发与创新是应对上述挑战的根本策略。智慧金融的发展离不开技术创新的驱动,通过不断加大研发投入,推动核心技术的突破和应用,可以为智慧金融赋能新质生产力提供坚实的技术保障。在此过程中,可以通过产学研合作,集聚多方资源和力量,推动技术研发和成果转化。同时鼓励企业加大对技术研发的投入,提升自主创新能力,推动智慧金融的持续发展。

其次,完善法律法规与监管框架是确保智慧金融健康发展的重要保障。政府应制定科学合理的法律法规和监管政策,明确智慧金融的发展方向和监管要求,确保智慧金融的创新发展在合法合规的框架内进行。在此过程中,可以借鉴国际经验,结合本国实际,建立适应智慧金融特点的监管体系,确保监管措施的科学性和有效性。同时,加强监管机构与智慧金融企业的沟通与合作,了解行业发展动向,及时调整监管政策,推动智慧金融的健康发展。

再者,推动智慧金融与传统产业的深度融合,是实现新质生产力提升的重要途径。智慧金融企业可以通过与传统产业企业的合作,不断开发新的适应性服务场景,推出适用可行的金融产品,提供针对性个性化服务,推动金融科技技术与产业链运行业务的深度融合,提升新质生产力生产效率和服务质量。在此过程中,可以通过建立合作平台,促进信息共享和资源整合,共同开发创新产品和服务,推动产业升级和经济转型。

总之通过以上应对策略的协同实施,可以有力应对智慧金融赋能新质生产力过程中面临的挑战,充分发挥智慧金融的赋能动力,实现现代经济高质量发展和创新驱动战略目标的推进。

(本文是湖南省自科基金项目“基于网络嵌入的数字金融赋能乡村产业融合助力共同富裕路径研究”(2023JJ30200);湖南省社科基金项目“数字普惠金融支持乡村振兴机制研究”(21YBA148);湖南省教育厅重点项目“共同富裕背景下数字普惠金融赋能乡村产业融合机制研究”(22A0456)阶段性成果)

(曾之明 湖南工商大学财金学院教授;徐雅缇、姚黎豪、刘璐系湖南工商大学财金学院在读研究生)

中国网官方微信
中国国情
网站无障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