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中央一号文件指出,要着力健全乡村治理体系,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着力解决部分年轻干部在农村基层“水土不服”问题。生逢盛世,作为新时代年轻干部,应当用心领悟中央一号文件精神,葆有“扎根基层沃土”的初心与觉悟,把个人奋斗融入中国梦,行稳致远、步履矫健,经受泥土地里摸爬滚打的淬炼,认知广袤真实的中国大地,在最基层建设充满希望的热土。
青春应“志”向基层去,燎原“青春之火”,誓为“乘风破浪展宏图”的逐梦者。年轻干部是助推社会发展的中流砥柱。青年艰苦岁月里,决然立志“做一些为老百姓办好事的工作”,从梁家河到正定,再到宁德,一路留下诸多百姓传颂的美谈;青年鲁迅更是高呼“俯首甘为孺子牛”,弃医从文,立誓要用激昂文字唤醒国人的热血与斗志……迈入新时代,一大批优秀青年选择以基层干部、基层选调生的身份回到家乡、去往基层,让家国情怀与个人理想激荡生辉,在逐梦的田野上挥洒无悔青春。“只要土地在,何处不家乡”,当年轻干部力量源源不断地流入基层,他们以“吾心安处是故乡”的务实沉稳,把成长之根深深扎在乡村,一篇篇优秀的时评文章、扎实的调研报告,一次次亲历政策执行、直面基层动态,一趟趟走村入户、上山下河的实地探访,皆是彰显了“跨过山海之遥,奔赴心之向往”的美好愿景。
青春应“志”在为民中,点燃“无我之光”,力成“风雨兼程惠民生”的服务者。作为新时代年轻干部,应当将“我将无我,不负人民”的深厚情怀和使命担当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尤其是部分年轻干部易有浮躁情绪、立场不够坚定,下了基层后,把标杆立住,定位找准,方向把牢是最为紧要的,这意味着不仅是要练就一身能处理“鸡毛蒜皮”“细枝末节”的看家本领,将多学、多思、多干与“土味”“土色”“土方”紧密融合,切实把民生工作做实、做细、做好,才能逐渐与群众同频共振,真正从“高材生”转为“村干部”、从“外乡人”融为“知心人”,在广袤基层、大美乡村追逐“一寸光阴一寸金”的蜕变之风。一声“为民”,从来是以实际行动而不是口号声势立足。在革命年代,无数年轻党员“脱下长衫,走入工农”,了解疾苦,启发斗志;在新时代,一句“到中西部去,到基层去,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无数年轻干部前仆后继加入为民服务浪潮中去,为民情怀穿越百年,延伸到无限的未来,将永远烛照着共产党人的奋斗之路。
青春应“志”唱创业经,奋楫“创业浪潮”,铸就“创业征途谱新篇”的实干者。“让青春成为中华民族生气勃发、高歌猛进的持久风景,让青年英雄成为驱动中华民族加速迈向伟大复兴的蓬勃力量!”书记话语铿锵,犹在耳畔。生物医药、人工智能、量子信息……这几年来,新兴产业蓬勃发展,无不体现出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而从事创新行业的队伍同样有着越来越多的青年力量加入,从芯片研发“卡脖子”难题到华为芯片“横空出世”,从杂交水稻核心攻关到超级稻里程碑式突破,从5G远程医疗到达芬奇手术机器人迈向国产化,归根结底是我们党起到了很好的带头作用,彰显了“中国式”民族自强,这样的创新突破早已不是“空中楼阁”、被高高挂起,而是快速下沉、普惠民生,基层大地上创新技术的革新遍地开花,老百姓的幸福感日益攀升,一派生机勃勃的乐观景象吸引着更多信心倍增的年轻人投入到基层干事创业的时代热潮中去。(浙江龙港市委组织部 付晨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