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双碳”目标的大背景下,资源型城市的转型升级尤为重要。榆林,这座典型资源型城市,长期依赖煤炭等资源发展经济。2023年,它成为国家级能源革命创新示范区和首批碳达峰试点城市,可传统产业结构带来的高能耗、高排放问题,让转型迫在眉睫。近期,一支来自西安财经大学的团队深入榆林市,围绕其能源革命创新示范区建设展开调研,为这座城市的低碳转型出谋划策。
调研团队通过文献研究,梳理了资源型城市转型升级的概念内涵,明确其与国家政策导向的内在联系。为了深入了解榆林的转型状况,团队成员们历经波折。2024年7月,他们冒着炎炎烈日,奔赴榆林的多个煤矿、工业园区,与一线工人和研究人员交流,了解煤炭开采和煤化工的工艺流程。11月,他们深入企业,与企业专家对话,发放并回收了大量有效问卷,获取一手资料。同时,运用计量分析法,构建模型评估榆林市经济、社会、生态和创新四系统的耦合协调水平,为转型路径设计提供数据支持。
通过调查,团队发现榆林在转型过程中困难重重。产业结构单一,过度依赖资源型产业,导致转型动力不足;多产业协调发展薄弱,农业现代化和新兴产业培育进展缓慢;传统粗放式发展思维束缚技术创新,相关政策体系也不完善。
针对这些问题,调研团队运用结构方程模型,设计出适合榆林市的转型路径。在能源绿色低碳转型方面,建议加快光伏、风电发展,打造新型电力体系,推动传统煤化工产业升级。提高资源利用效率上,鼓励企业降低碳排放,加大技术研发投入,发展资源综合利用技术。重点行业降碳减排上,调整能源结构,推广节能减排技术,加强碳排放监管。城乡建设低碳转型上,扩大可再生能源应用,推广绿色建筑技术,制定低碳发展规划。交通运输绿色发展上,扶持新能源交通工具,建设充换电网络,推动绿色物流发展。
此外,团队对榆林市相关转型政策进行量化分析后发现,国家层面政策评价较高,地方政策存在差异。为此,提出一系列政策建议,包括建立诊断机制、丰富政策性质、完善人才和财政激励措施、加强部门沟通、合理运用政策工具以及建立节能减排政策体系等。
该团队的调研成果,为榆林市在双碳视角下的转型发展提供了全面且具有可操作性的方案。希望榆林市能借助这些建议,加快转型步伐,实现经济、社会、生态和创新的全面协调发展,也为其他资源型城市的转型提供宝贵经验。(供稿人:西安财经大学 邵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