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安区:水稻育秧忙 育出春耕“好苗头”
3月24日,在四川省广安市广安区石笋镇斜石村,乡民们正身穿雨靴,深一脚浅一脚地在泥水中行走。有的手持播种机、有的用盆装着谷种,还有的拎着满是泥土的桶,谷种撒在平好厢面的田块中……,一个来回,原本浅褐色的田块像穿了一件绿色的“衬衣”,再一个来回,田块又加了一件深褐色的“外套”。
“镇上发放的复合肥和稻种早已到位,之后我们开始准备大春生产。”广安区稻春苑农机农艺家庭农场业主李昌俊介绍。“3月9日下种,采用泥浆育秧,目前育秧已经接近尾声。泥浆育秧的优势在于节约成本和育秧面积,节省时间,提高效率。下一步准备进行机插育秧。”
李昌俊算了一笔经济账,以前用人工插秧669亩的土地,一天需要100名工人作业,整体要耗费半个月,发放务工工资18万余元;而现在只需要10余名工人作业,在一周之内即可完成移栽,发放工资6万元左右。两种方式进行比较后,李昌俊足足节省12万元。
在工人作业的不远处,可以看到已经搭好的育秧小拱,一旁的工人正在犁沟。
“育秧小拱棚,主要是在低温期升温促进发芽生长。”李昌俊解释,“因为犁沟可以增加土壤的透气性和排水性,从而更好地吸收和运输养分,提高作物的产量和品质。同时,犁沟还能有效改善土壤结构,增强土壤肥力和保水性,减轻土壤侵蚀的压力,保护农田水源地和农业生态环境。”
通过小拱棚集中育苗,李昌俊不但节约育秧成本,还大幅度提高了秧苗的成活率,缩短出芽时间,保证春播生产不误农时。今年预计水稻总产量在400吨左右。
“目前,全村1500余亩土地被承包出去,现在处于育秧季节。育秧已经完成60%,还有40%争取在本月14日之前完成。”斜石村党总支书记刘茂权介绍,“预计在4月15日全面进行插秧。”
一年之计在于春,一年好景看春耕。今年石笋镇预计种植水稻27800亩,玉米13000亩,水稻育秧面积1550亩,水稻机插秧面积达4500亩。
“今年,我们发放2.7吨水稻种子、149吨复合肥给种植大户。”石笋镇农业服务中心工作人员王印表示。“接下来,镇上将会安排农技人员下沉田间,抢抓农时开展生产与指导,助力全镇大春实现满栽满插、粮食丰产丰收打好坚实基础。”
春耕之际,农业为百业之先。据广安区农业农村局副局长雍文超介绍,该局早已备足农资,包括706吨水稻、玉米、大豆等种子,以及1355.1吨肥料、农用薄膜和农药。目前这些农资到户比例超过85%。
同时,广安区供销社也积极开展春耕化肥的淡季储备和旺季供应工作。区供销社相关负责人表示,“我们依托9个农资服务网点,储备了6000吨化肥,并能稳定供应以满足春耕生产的需求。”(广安区融媒体中心/廖小兵、张雅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