困扰企业的“卡脖子”技术怎么破?实验中的“金点子”怎么变成“金果子”?当创新主体——企业与实验室“最强大脑”——科研人员相遇,又会发生怎样的奇妙化学反应?
近日,天津国际生物医药联合研究院联合药物化学生物学全国重点实验室举办医药企业走进药物化学生物学全国重点实验室暨对接交流会,吸引了康希诺、丹娜生物、全和诚科技等近20家研究院孵化的行业领军企业代表参加。通过实地参观、主旨报告与座谈交流,活动聚焦实验室技术赋能企业研发,破解成果转化“卡脖子”难题,为产学研深度融合按下“加速键”。
活动首站走进动物实验中心,企业代表近距离了解中心基本情况和饲养动物品类,探访大型仪器设备平台,总价值2亿元的冷冻透射电子显微镜等尖端设备令人瞩目。主旨报告环节,实验室专家分享了各自研发方向最新成果,发言企业代表围绕创新过程中的技术“卡脖子”问题提出技术需求。座谈交流中,企业代表们围绕技术转化难点、药物递送技术等与实验室专家展开深入探讨。
“我们正在开发复杂高端制剂,实验室的现有显微镜已经达不到要求,需要借助价格高昂的高性能电子显微镜观察粒子大小和分布状态,全重实验室的电子显微镜解了我们的燃眉之急。”天津策浪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经理刘益明言语中难掩兴奋。全重实验室常务副主任孔德领教授回应:类似今天的与企业间的互动交流活动还会加大频次,我们希望实验室专家的技术成果能真正‘走出去’和企业进行精准匹配,为企业赋能,未来还会针对企业需求定向不断优化技术服务体系。”研究院党委书记刘道刚强调:“高质量孵化器绝对不能只是空间载体的提供者,更应该为入孵企业提供各类专业支持和资源对接。全重实验室既是科研高地,更是产业升级的‘导航仪’。我们将持续发挥桥梁作用,推动大平台资源向生物医药研发企业开放,让创新要素畅通流动,让创新主体活力迸发。” (魏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