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化浪潮下的产业升级
在全球制造业智能化浪潮的席卷之下,中国工业缝纫机行业正处于深刻变革的关键节点。中国作为全球最大的缝制设备生产国和消费国,工业缝纫机行业正经历从传统机械向自动化、智能化的深度变革。中国工业缝纫机行业在全球缝制设备领域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多年来,凭借完善的产业配套、庞大的劳动力资源以及广阔的国内市场,中国逐步发展成为全球缝制设备的生产和消费核心区域。但随着时代的发展,传统的工业缝纫机生产模式面临着诸多挑战。一方面,劳动力成本的不断攀升使得依赖人工操作的传统缝制设备在成本控制上越发困难;另一方面,下游行业如服装、家纺、汽车内饰等对生产效率、精度以及柔性生产的要求日益严苛,这成为推动工业缝纫机行业向自动化、智能化转型的强大动力。
根据中国缝制机械行业发布的《2023-2024中国缝制机械行业发展报告》数据显示,2023年、2024年工业缝制数控系统产量约598万套、750万套,同比增长25.42%,其中2023年、2024年多轴缝制设备控制系统产量约38万套、50万套,同比增长31.58%。虽然数控系统产量有所下滑,但这并不意味着行业发展停滞。相反,随着技术的迭代升级,市场对于高端、智能化数控系统的需求正在逐渐转变,企业更加注重产品的质量和性能提升,而不仅仅是追求产量的增长。目前,全自动四边缝设备已取得一定的突破和发展,在多轴缝制设备控制系统中占比约0.5%。
在全自动缝制设备细分领域,苏州琼派瑞特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近年表现尤为亮眼。其自主研发的反向缝纫机高速运行技术在目前行业里较领先,最高可达4500转/分钟。琼派瑞特凭借高效率、低能耗及模块化设计,迅速抢占市场份额。除琼派瑞特外,温州市亨泰缝制设备有限公司、浙江美机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等企业亦占据一定市场份额,它们各自凭借独特的技术优势和市场策略,在竞争激烈的市场中分得一杯羹。
技术迭代,打造无人化车间
目前,中国工业缝纫机技术聚焦全自动化、智能化,以四边缝、模版缝等工艺为代表的全自动缝制设备逐步替代人工,单机效率提升3~5倍。产业云平台互联赋能,设备实时数据接入MES系统,实现远程运维与产能调度。未来,全自动四边缝设备将进一步集成AI算法(如缺陷实时检测)、工业物联网(远程运维与数据反馈)等技术,能够在缝制过程中实时检测产品的质量问题,并且实现远程运维与数据反馈的进一步优化,推动“无人化车间”升级,实现生产过程的高度自动化和智能化。
东南亚与新兴制造业国家成增量蓝海
随着国内劳动力成本的持续上升,中国制造业的成本优势逐渐减弱。而东南亚地区纺织业凭借丰富的劳动力资源、较低的劳动力成本以及政策支持,产能不断扩张,这为中国缝制设备的出口创造了新的机遇。以琼派瑞特为例,其海外的营收占比已达 20%以上。为了进一步拓展海外市场,该公司计划在海外多个国家设立服务中心,这一举措不仅能够更及时地为当地客户提供技术支持和售后服务,增强客户满意度,还能更深入地了解当地市场需求,优化产品和服务,强化其全球化布局。除了东南亚,一些新兴制造业国家也逐渐成为中国缝制设备的重要市场,这些国家制造业的快速发展,对工业缝纫机的需求持续增长。
绿色制造与国产替代
“十四五”规划明确提出支持高端装备国产化,叠加“双碳”目标下节能型设备需求增长,具备绿色技术(如低能耗电机、环保型缝纫机针)的自动化设备企业将长期受益。这些绿色技术的应用,不仅有助于企业降低运营成本,还能减少对环境的影响,符合可持续发展的理念。在国产替代方面,国内企业通过不断提升技术水平和产品质量,逐渐打破国外品牌在高端市场的垄断,实现高端装备的国产化替代,推动中国工业缝纫机行业的整体发展。
中国工业缝纫机行业正站在智能化转型的临界点。以苏州琼派瑞特为代表的本土企业,通过技术深耕与场景化创新,有望在全球产业链中占据更高价值环节。未来五年,全自动化设备的普及与智能化生态的成熟,或将重塑整个制造业的竞争逻辑。中国工业缝纫机行业有望在全球产业链中占据更高价值环节,实现从制造大国向制造强国的转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