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安区井河镇:建设高标准农田 提高粮食生产能力
建设高标准农田,是巩固和提高粮食生产能力,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关键举措。四川省广安市广安区井河镇大力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已累计建成约9000亩,粮食生产“靠天吃饭”的问题得到有效改变。
3月27日,走进井河镇燕子村高标准农田建设现场,一片忙碌。挖掘机有序作业,长臂挥动,铲起泥土,将高低不平的土地快速平整。在机械的运作下,杂乱土地逐步变得开阔平坦,为后续农田建设筑牢根基。
燕子村建设高标准农田共1200亩。在建设工作中,井河镇与施工方紧密协作,合理调配人员和设备,优化施工流程,提前规划工序,全力加快建设进度,让高标准农田早日惠及群众。
“我们每天组织了7台机械,加班加点进行施工,争取早日完成这块地的调型工作……”施工方管理人员陈永建介绍。
而在井河镇高桥村已建好的高标准农田区域,一幅截然不同的画面展现在眼前。曾经零散破碎的小块农田,如今已变成土地平整、集中连片的广阔耕地,田地里小麦长势良好,随风摇曳。从空中俯瞰,一块块农田像巨大的绿色棋盘,整齐排列。
高标准农田高就高在它让粮食产量增加,通过一系列土壤改良措施,土地肥力大幅提升。建成后的高标准农田亩均粮食产能增加10%到20%。抗灾能力增强,完善的水利设施和科学的农田布局让干旱时土地能得到有效灌溉,洪涝时水能尽快排出,实现了旱涝保收。对此,种植大户石华兵深有体会。
业主石华兵介绍,以前最怕天灾,一场雨下来,或者太干旱了,可能一年就白忙活了。现在不怕了,高标准农田改善好了,让我的收成稳定多了,建成后我的农田增产了15%。
同时,完善的农田基础设施大大促进了农业资源节约集约利用,节水24%-30%,节电35%以上,节药19%以上,节肥13%以上。高标准农田建设通过小并大,坡变平等农田整治措施,为机械化作业和规模化经营创造了有利条件。
高桥村村民秦金平表示,以前种地可费劲了,田小又不规整,机器都进不来。现在可好了,土地平整得规规矩矩,路也好走,浇水也方便。
从井河镇实践来看,高标准农田项目区规模化经营比例比一般农田高30%左右,机械化水平高15%到20%。高标准农田建设提升了该镇粮食综合生产能力,促进了农业增效和农民增收。
“目前,井河镇高标准农田建设完成约9000亩,在建设过程中,我们从群众需求出发,科学规划布局,协调各方资源,做好技术指导与宣传,努力把事情办好,让高标准农田成为乡亲们的致富田。”
井河农业服务中心主任马腾鑫介绍。(广安区融媒体中心/廖小兵、张玺、雷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