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归途有风》:微短剧如何以“烟火气”撬动文旅新经济——从一部剧到一座城的双向奔赴

发布时间:2025-04-07 15:57:07  |  来源:中国网  |  作者:  |  责任编辑:李汀
分享到:
链接已复制

随着国家广电总局提出“跟着微短剧”去旅行的创作方向后,各地文旅资源丰富的地区均以微短剧为依托,开始进军微短剧行业。文旅微短剧以电视台和地方文旅局等官方机构作为背景支持,其生产的微短剧以高质量的作品体现地方优质的文旅资源,为地方文化旅游的发展提供良好的契机。目前来看,文旅题材的微短剧正成为城市文化传播与旅游经济振兴的“破圈密码”。去年就有一部文旅剧吸引了大量的用户关注,这部剧就是华策影视出品的《我的归途有风》精品短剧。

在这部剧中,主要呈现的是四川乐山非遗美食,通过美食与乡土气息来治愈他乡归来的游子,体现出文旅剧通过慢节奏来抚慰当下快节奏的人们。该剧一经播出就斩获了“2024年国际微短剧大赛”三等奖、广电总局“跟着微短剧去旅行”推荐项目等多项荣誉。尤其是全网播放量达到了2亿,在抖音娱乐榜上有12次登顶的成绩,这些不俗的成绩正是体现了文旅剧的独特魅力和创新风格,使得“一部剧带火一座城”的模式成为了文旅融合新范式。

文化的碰撞:从“非遗美食”到“情感共鸣”

《我的归途有风》这部剧以主人公徐有风回乡探索非遗美食的视角展开,剧中主要呈现了乐山当地的非遗美食,比如跷脚牛肉、甜皮鸭等。剧中将这些美食的制作工艺和人文气息巧妙地联系起来,让观众的情感与城市记忆联系起来,引起观众的情感共鸣。例如,主角与百年川菜老店老板共同复原失传菜谱的情节,让观众了解非遗文化目前所存在的传承困境,也让观众看到“烟火气”其实传递的就是“人生选择无标准答案”,只要遵从自己的内心就行。这一过程也引发了年轻人对于非遗传承文化的关注。

这种“轻叙事+重体验”的模式,打破了传统宣传片的单向输出,以沉浸式剧情让观众在娱乐中主动“种草”。数据显示,该剧播出后,“被短剧里的四川美食馋哭了”等话题登上热搜,乐山张公桥、峨眉东门街等取景地成为游客打卡热点。

行业的发展:从“追逐流量”到“内容为王”

尽管《我的归途有风》等作品成绩斐然,但文旅微短剧仍面临内容同质化、文化深度不足等挑战。对此,首先要对内容的制作要引起重视,借鉴目前已经成型的文旅题材微短剧,发掘其中的内容叙事方式,也要试图体现出剧中的历史文化厚重感,把娱乐性与文化性体现出来;其次是要结合当下的技术发展,利用人工智能化写作对剧本创作进行优化,并且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对文旅场景进行虚拟构建,以此来降低实景拍摄成本;第三步也是文旅题材微短剧最重要和必须具备的,就是需要推动政府、平台、企业的多方合作,以此推动文旅剧的生态产业化发展。并且也要重视文旅微短剧的国际化发展,利用当下成熟的短剧制作过程

促使其形成从创作到出海的产业链。

结合目前微短剧的发展现状,以及政府部门对文旅题材微短剧的重视,微短剧的发展终究会向着高质量的方向发展,成为弘扬我国传统优秀文化和地方非遗文化的重要宣传窗口。不难看出,《我的归途有风》的成功,也是对以上观点的印证,让文化传承与产业升级得到了长效的发展。对比,文旅题材微短剧该如何发展,必须明晰其中的含义。这其中需要融入情感化叙事,要会给观众讲故事,更要体现地方文化的“烟火气”,以此来激活地域文化IP。通过这种轻量化传播方式,对当前的文旅消费场景进行重构。未来,唯有坚持“内容为核、文化为魂”,这一新兴形态才能真正成为讲好中国故事、赋能高质量发展的“新质生产力”。 (西安外国语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杨力)

中国网官方微信
中国国情
网站无障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