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澈的爱”铸丰碑

发布时间:2025-04-17 15:28:30  |  来源:中国网  |  作者:  |  责任编辑:李汀
分享到:
链接已复制

清明前夕,我怀着无比崇敬的心情,随梅峰宾馆党组织一起前往福建省屏南县革命烈士陵园祭扫陈祥榕烈士。拾级而上,站在肃穆的纪念碑前凝神注目,“清澈的爱,只为中国”八个大字在阳光下熠熠生辉。那一刻,这句朴实无华的誓言在我心中激荡起澎湃的浪潮——它不只是一句简单的口号,而是一位18岁青年用热血和生命铸就的精神丰碑。

在陈祥榕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每一件展品都在无声诉说着英雄的故事。展柜里,保存完好的入伍通知书上“要去最艰苦的地方”力透纸背;冻成冰坨的水壶、磨破的作战靴无声诉说着喀喇昆仑的严酷;泛黄的家书字里行间流露着铁汉柔情;烈士母亲“其他的我不想知道,只想知道我儿子勇不勇敢”泣血追问下的深明大义……在讲解员饱含深情的解说中,一个从闽东农家少年成长为戍边英雄的鲜活形象跃然眼前。

纪录片《喀喇昆仑诉忠诚》的每一帧画面都像一粒沙,摩挲着我湿润的双眼。正是这些英雄的边防官兵,用青春、鲜血乃至生命凝固在喀喇昆仑高原上,筑起了最巍峨的界碑。

“他扑在营长身上时,怀里还紧紧攥着盾牌。”讲解员哽咽的叙述中,我仿佛触摸到了英雄精神的传承密码。从抗日战场上狼牙山五壮士纵身跳崖的壮烈,到抗美援朝时黄继光用胸膛堵住敌人枪眼的决绝,从杜富国“你退后,让我来”的生死抉择,到陈祥榕用身体为战友筑起最后的屏障,英雄从不是抽象的概念,它是危急时刻舍生忘死的本能反应,是面对危险时“我先上”的使命担当,是面对强敌时“寸土不让”的钢铁意志。这种生死相托的战友情谊,正是人民军队代代相传的血脉基因。

红色信仰穿越时空,我想起家乡闽西宁化——这片中央苏区核心区、中央主力红军长征四大出发地之一的红土地。以宁化子弟为主的红三十四师,为掩护主力红军战略转移血战湘江,六千将士用生命铸就“绝命后卫师”的丰碑。这份红色基因熔铸成永不褪色的精神底色。每念及此,我既为生长在这片英雄的土地而倍感自豪,更从中汲取到砥砺前行的磅礴力量。这份力量,将永远激励我在新时代的长征路上奋勇前行。

从战火纷飞到和平年代,使命任务在变,精神火种永传。新时代的“战场”,在科教兴国的科研室里,在乡村振兴在田野间,在我们融旅青年为军服务的一餐一宿里。重大保障时党员干部日夜兼程坚守岗位,恶劣天气青年突击队全员上阵守护宾客安全,“红色管家”践行“为军首责”为官兵军属送去“家的温暖”,这些平凡岗位的坚守,正是红色基因的现代表达。“清澈的爱”并不遥远,它正在岗位实践中娟娟流淌。一如国家领导人在共青团成立100周年大会上所说:“‘清澈的爱,只为中国’,成为当代青年发自内心的最强音。”

夕阳西下,我们踏上归程,窗外风景簌簌后移。“清澈的爱,只为中国”以各种展现形式出现在屏南这座小山城的校门口、街巷边、道路旁,我的眼眶再次湿润。脑海中又浮现出展馆里陈列着的冻土上的“中国地图”,墙上“他们为我们而死,我们为他们而活”的标语。环顾左右,同行的人们亦神情肃穆,我想我们都将带着这份洗礼后的觉悟回到岗位,续写新时代的信仰华章。因为英雄精神永不落幕,红色基因代代相传,“清澈的爱”铸起一座座精神丰碑,在我们心间永驻。(福州梅峰宾馆 付宝琴)

中国网官方微信
中国国情
网站无障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