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AI赋能历史教学新路径:成都市锦江区教科院附中与都江堰市七一聚源中学联合教研活动

发布时间:2025-04-22 23:07:47  |  来源:中国网  |  作者:  |  责任编辑:李汀
分享到:
链接已复制

为深化人工智能与历史学科教学的融合创新,探索项目式学习在初中历史课堂的实践路径,2025年4月18日,由成都市锦江区教科院附中、都江堰市七一聚源中学联合举行的“‘优师天府’教师共享活动联合教研——AI+初中历史项目式学习活动研讨”顺利举行。两校历史学科教师齐聚一堂,通过课堂展示、经验分享与交流研讨,共探AI赋能下历史教学的新范式。

课堂展示:AI技术赋能历史课堂,激活教学新形态

活动伊始,锦江区教科院附中梁文雯老师带来《隋唐时期的中外文化交流》一课。她以“AI赋能历史”重构课堂形态,巧妙运用AI生成人物叙事和DeepSeek视频解答,既保留历史学科严谨性,又通过数字化手段增强情境代入感,在互动中深化对历史的理解与创新表达。该课以“文明交流”为主线,将日本铜钱、唐三彩、昆仑人佣、东罗马钱币等各国代表性文物有机串联,引导学生从“万国来朝”的表象深入思考隋唐时期中外文化交流频繁的原因,实现家国情怀与国际视野的深度融合。

随后,锦江区教科院附中黄丽老师带来了一节《香港和澳门回归祖国》,她用跨学科及新技术赋能课堂教学的设计理念,构建两大教学亮点:其一,以不同版本的歌曲《东方之珠》连接全课,通过解读不同版本《东方之珠》的歌词含义,讲解港澳回归过程中民众的心理变化,不仅让学生深刻理解港澳回归中的民众期盼因素,还实现跨学科教学实践。其二,利用AI新技术,修复港澳回归的老视频,通过播放修复的高清回归仪式视频,让学生沉浸式感受港澳回归的神圣时刻,深刻理解港澳回归对中华民族的历史意义,展现了AI技术在历史情境复现与情感培育中的独特价值。

经验分享:项目式学习实践探索,构建学科育人新生态

锦江区教科院附中历史教研组长刘明菊老师以“AI赋能历史项目式学习的校本实践”为主题进行分享。她首先展示了学校历史学科开展的“青铜时代作品展”“龙文化项目式学习探究”等系列项目式活动,通过项目式任务设计、真实情境驱动,培养学生史料实证、问题解决与协作创新能力。结合实践案例,刘老师详细介绍了历史组在AI工具应用中的经验。她强调,AI技术不仅是教学工具,更是推动历史学科与现代技术深度融合的催化剂,需在“教师主导—学生主体—技术赋能”的三角关系中找准定位,实现“教—学—评”一体化创新。

交流展望:携手共研促发展,赋能教育新未来

研讨环节中,两校教师围绕“AI技术与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融合路径”“项目式学习的过程性指导策略”等议题展开热烈交流。双方一致认为,此次联合教研搭建了优质资源共享平台,既展现了AI在历史课堂中的多元应用场景,也为项目式学习的常态化实施提供了可复制的经验。

活动最后,两校达成合作共识:未来将以“优师天府”教师共享计划为纽带,建立常态化教研协作机制,在AI教学资源开发、项目式学习课程共建、跨校学生实践活动等方面加强联动,共同探索“技术赋能+学科育人”的创新模式,助力初中历史教学高质量发展。

本次研讨活动紧扣“AI+项目式学习”前沿方向,通过课堂实践与理论升华,为历史学科教学改革提供了新思路。随着两校合作的持续推进,AI技术与历史教育的深度融合将催生更多创新成果,为培养具备历史思维与科技素养的新时代人才奠定坚实基础。(周庆)

中国网官方微信
中国国情
网站无障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