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间芳菲四月天,正是赏花好时节。随着气温逐渐升高,春日的气息愈发浓郁。在南京市溧水区洪蓝街道天生桥社区山南村,天生桥牡丹园正迎来一年中最美的时节。牡丹刚谢幕,芍药就已经迫不及待接力,园内花团锦簇,五彩斑斓,宛如一幅绚丽的春日画卷,吸引众多游客纷至沓来。这片曾经的荒山荒地,如今华丽转身,成为溧水乡村旅游的热门打卡地,其背后所蕴含的“春日经济”密码,正悄然改变着当地的发展轨迹。
繁花盛开,“春日经济”活力足
牡丹是中国的名贵花卉,承载着两千余年的人工栽培历史与人文积淀,其花型硕大端庄,香气清远馥郁,享有“国色天香”的美誉。在天生桥牡丹园内,二乔、洛阳红、黄冠等20多种牡丹品种娇艳欲滴,身姿在微风中轻轻摇曳,或红如烈火,或粉若云霞,或黄似暖阳,尽显雍容华贵之态。
据了解,天生桥牡丹园花卉种植面积约200亩,不仅有牡丹和芍药,还引进了薰衣草、樱花、杜鹃花、三角梅等30多个观赏花种,使得园区在一年四季皆有花可赏,极大地延长游客的游玩时间,丰富游客观赏体验。
每年四五月份,天生桥牡丹园便进入黄金赏花期,满园花朵争奇斗艳、芳香扑鼻,吸引周边市民、游客纷纷前来打卡。今年,为了进一步提升游玩体验,园内还精心设置蝴蝶秘境、彩虹步道等游乐设施,让游客在此尽享春日美好时光。据统计,自开园以来,累计入园人数达十万人次,成为南京市及周边地区春日踏青的“网红打卡地”。
产业升级,多元发展新模式
天生桥牡丹园的发展并非一蹴而就。回溯多年前,这里曾是一片杂草丛生的荒地,土地资源闲置。2017年,洪蓝街道瞄准农业旅游发展契机,积极开展招商工作,成功引入天生桥牡丹园生态农业有限公司,为这片土地注入生机与活力。八年时间,该公司累计投入3600万元,将荒山变果园、将荒地变花园,将天生桥牡丹园打造成溧水区的一张文旅新名片。
在充分挖掘鲜花盛开期的观赏价值后,公司董事长任聪范率先开展多元化经营模式,将牡丹加工成牡丹籽油、牡丹花蕊茶、牡丹面膜等产品,将芍药花加工成中药材,提升鲜花附加值,让“富贵之花”真正转变成“富民之花”。“牡丹、芍药从根到叶都是宝,我们进行深加工后收入增加了,也带动周边村民增收致富。”任聪范介绍,在日常养护及采摘时间,园区会聘用村民前来务工,让村民在“家门口”就能找到工作,提高自身收入。
除了发展花卉观光旅游,园区还充分利用自然条件,种植约150亩杨梅果树,每年的6月初,杨梅将成熟上市,届时个大饱满、汁浓肉厚的杨梅将吸引众多游客前来采摘,感受从枝头到舌尖的新鲜体验。
乡村振兴,描绘美好新画卷
天生桥牡丹园的成功发展,不仅为当地带来了经济效益,还在乡村振兴的道路上发挥了重要作用。
随着天生桥牡丹园知名度的不断提升,越来越多的游客前来游玩,这也吸引一批民宿、农家乐经营者回村创业,他们利用自家闲置房屋,打造出各具特色的民宿和农家乐,为游客提供住宿和餐饮服务。民宿和农家乐不仅为游客提供了便利,也盘活了乡村闲置资源,让乡村重新焕发出活力。
“天生桥牡丹园资源丰富,下一步,我们将帮助园区挖掘核心优势,对基础设施进行帮扶升级,打响品牌知名度,让更多人来到洪蓝、来到天生桥,走好农文旅融合助力乡村振兴发展之路。”天生桥社区负责人仲四伢表示。
天生桥牡丹园以花为媒,探索出一条产业兴旺、生态宜居的乡村振兴之路。相信随着产业的不断升级和发展,未来,天生桥牡丹园将继续绽放光彩,为洪蓝街道乡村振兴注入源源不断的动力。(夏蕴初 彭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