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万学子共享AI课堂,淄博临淄区跑出智慧教育“加速度”

发布时间:2025-04-23 21:56:28  |  来源:中国网  |  作者:  |  责任编辑:李汀
分享到:
链接已复制

数学课上,老师正调取学生拍照上传的习题,通过掌握全班同学的高频错误点,一堂精准靶向的复习课就此展开;体育课上,孩子们在操场上奔跑的每一次腾空都被高清摄像头捕捉,一份份个性化运动报告呈现在智慧平板中......在教育数字化的脚步不断加快的今天,淄博市临淄区中小学正将智慧教育的触角延伸至校园的每一个角落,每一株“幼苗”都在精准“灌溉”中“拔节生长”。

在临淄区教育和体育局的统筹指导下,临淄区与科大讯飞合作打造的“人工智能+教育应用示范项目”正在稳步推进。项目覆盖全区城乡中小学校,惠及全区在校学生6万余人,打造了以临淄教育云平台为核心,智慧校园提质等五大工程为支撑,AI智慧课堂、AI精准教学等N种智慧场景并行应用的“1+5+N”教育数字化体系,跑出教育数字化发展“加速度”。

教师“先学”,各个学校出“高招”

面对智慧教育“高科技”带来的教育教学方式的“新变革”,不少教师感到无所适从。为了解决这些问题,临淄区各个学校围绕一线教师们的实际需求和困惑,以教师培训、公开课等多样化的形式,加快推进技术与教学融合,让教师成为教育数字化转型道路上的“先锋队”。

溡水实验学校以大数据精准教学培训为突破口,采取“分层指导+实战演练”的双轨并行模式。学校充分发挥技术骨干的示范引领作用,通过“一对一”指导、“手把手”教学的方式,确保各学科教师都能熟练运用智慧教育平台。这种“理论+实操”的培训模式,有效推动了大数据技术与课堂教学的深度融合,为提升教学质量提供了坚实保障。

齐陵中学同样组织开展了畅言智慧课堂的专题培训。通过工作人员的现场指导,老师们不仅全方位体验了智慧教学应用场景,还在实际操作环节分组演练备课授课、大小屏切换等核心功能,掌握平板教学技巧。

临淄八中则采取为学校全体教师带来了“干货满满”的培训讲座。学校充分发挥区教体局技术专家的指导作用,通过生动的案例演示和现场操作指导,教师们直观地感受到了人工智能技术在教育教学中的巨大潜力。大家纷纷表示,此次培训内容丰富、实用性强,为今后将其更好地应用于教学实践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临淄一中创新构建了智慧教育教师培养体系。学校通过“问题诊断+功能演示+实操演练”的培训模式、“优质课竞赛-示范课展示-日常应用”三级实践机制,“以赛促用+示范引领”等推进方式,推动智慧教育深度融入教学全过程。该校还构建了“核心团队-学科组-全校教师”三级推广网络,由骨干教师担任学科指导员,定期开展教研活动,确保智慧教育应用在全校范围内落地生根。

一场场专题讲座、一次次教研会、一个个培养体系,正汇聚成临淄教育数字化转型的澎湃动力。各校因地制宜的创新举措,让智慧教育从“高深科技”成了教师手中的“教学利器”,新技术与传统教学共融共生,一同书写着新时代淄博市临淄区智慧教育的新篇章。

学生“活用”,智慧教育见“实效”

“老师,你帮我看看我的步频和手臂摆幅还有什么进步的空间呀?”在溡水实验学校的操场上,一堂有“AI加成”的智慧体育课正悄然展开。

“通过佩戴心率腕带,我能够在平板上实时监测他们的运动状态,灵活调整训练强度,确保每位同学都在安全、有效的范围内进行练习。同时,利用AI高清摄像头,能够对每个同学的跑步姿势进行智能分析,生成孩子们自己的个性化运动报告,更好地帮助他们提升耐力和速度。”溡水实验学校体育教师表示。

边探索、边实践、边提升,智慧教育在临淄区的课堂中生根发芽。

在溡水实验学校五年级的数学课堂上,一场别开生面的“鸡兔同笼”探究课正在进行。学生们时而抢答问题,时而投票选择正确答案。原来,课前智能系统已精准诊断出40%的学生在建立等量关系上存在困难。为此,教师巧妙运用智慧平板中的动态模型,让学生通过拖动智慧平板中的“鸡”“兔”模型来直观理解数学算式的等量关系。通过智能系统的学情诊断和教师的针对性引导,每个学生都能在互动探究中获得个性化的学习支持,真正实现“因材施教”。

智慧课堂的创新应用,更让“跨越千年的艺术对话”成为现实。

在溡水实验学校的美术课上,孙镜如老师借助AI技术让北宋天才画家王希孟“现身”课堂——当这位18岁创作《千里江山图》的少年通过智慧平板屏幕讲述他的创作历程时,学生们发出阵阵惊叹。依托数字化教学手段,孙老师引导学生通过平板放大观察山石皴法、对比青绿设色,在传统笔墨与智能科技的碰撞中,千年山水焕发出新的生命力。

智慧教育也在逐渐改变初中教学的方式。“根据大家的课前预习作业,40%对长难句的结构解析困难。我们下面详细讲一下长难句的划分。”临淄区第二中学英语教师轻点大屏幕,学生作答数据清晰呈现。基于这些精准的学情反馈,她及时调整教学策略:一方面通过思维导图可视化拆解长难句结构,另一方面增加词汇情境化练习,实现了个性化的重难点突破。

智慧教学不仅体现在课堂环节,更延伸至课后学习全流程。临淄区第二中学的教师们依托智慧课堂平台精准布置作业,学生通过平板终端便捷提交作品,系统自动生成学情分析报告,实现作业数据可视化。教师可在线批改、个性化点评,确保教学反馈的时效性与针对性。此外,平台还智能推送与课程主题相关的学习资源,帮助同学们深化理解知识点,实现课前-课中-课后的学习“闭环”。

在临淄区智慧教育项目的深入推进下,区域教育正实现从“育分”到“育人”的飞跃。自项目实施以来,各学校打造沉浸式德育课堂,筑牢学生德育根基;基于智慧心育平台,形成心理画像,实现学生心理健康状态监测和分层预警。同时,将学生学习情况、劳动实践、艺体素养等表现,纳入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系统,为其生成一份数字成长画像。

面向教育数字化发展的新未来,临淄区将持续深化教育数字化转型战略,聚焦“应用、共享、创新”,通过完善“1+5+N”数字化教育体系,全面推进教学模式革新、学习方式变革和教育质量跃升。临淄教育正以创新者的姿态,在教育数字化转型的赛道上奋力领跑,以教育数字化赋能教育高质量发展。

中国网官方微信
中国国情
网站无障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