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彩呼伦贝尔

 
 

对话嘉宾

 

活动日程

         美丽的呼伦贝尔大草原,那里有绿色的大草原、蓝色的呼伦湖、金色的兴安岭、银色的冰雪那达慕还有每年春天漫山的粉红色杜鹃花......在美丽的景色中生活着可爱挚朴的游牧人,他们热爱自然、真诚善良,世世代代生活在呼伦贝尔的土地上,用自己的方式传承着祖先的智慧。
 

“挚“:真挚、真诚,生活在城市的人们,面对众多的选择,是否还记得曾经奋斗的初心。”璞“:璞玉、瑰宝,呼伦贝尔的民间艺人带着草原人的宝贝与来自五湖四海的朋友共同分享交流。五彩的呼伦贝尔携手水立方,让热爱自然的朋友们一同欣赏呼伦贝尔的美丽景色,用年轻人的视角让“挚”“璞”的游牧民族文化带我们一起遇见内心的美丽。“

挚·璞情深水立方——带你走进醇美的五彩呼伦贝尔!

主办单位:

呼伦贝尔市人民政府

水立方

协办单位:

扎兰屯国家级风景名胜区管理委员会

呼伦贝尔草原国家公园筹备处

承办单位:

呼伦贝尔市伊和文化创意有限责任公司

 

“挚·璞情深”水立方主要活动日程

六大主题体验,让参观更多姿多彩

5月15日  (10:58 开幕式 )五彩服饰

来自草原上的青年男女,手持来自家乡的珍品,身着传统巴尔虎、布利亚特蒙古袍及手工缝绣现代蒙古服饰,伴随悠扬的草原音乐,拉开“挚Ÿ璞情深”水立方——呼伦贝尔民族文化展的序幕。

5月16日:毛毡日

制作毡技艺是我国北方民族发明。毡子是用五畜毛压而成的厚片状制品,主要用羊毛制成居多。毡艺是利用天然羊毛的缩绒特性,即在高温、碱性环境下,毛纤维周边的“鳞片”会张开,交合、黏联,运用模型下做出来的用品,无需使用针线。当然随着社会变迁,毡艺也跟着时代在变化,从颜色单一到五彩斑斓,模具,生活用品到观赏用品等等的改变。不变的是保留了传统技能,它还是环保的,毡艺阐释着草原人民的精神财富。

5月17日:太阳花 手工艺日

鄂温克族是古老的森林民族,作为中俄蒙三国的跨国民族,鄂温克人始终生活在大森林中,过着游猎生活。鄂温克族崇拜太阳。相传很久以前,鄂温克人生活在阴暗寒冷的森林里,常年见不到光明,人们祈求向往温暖与光明。而太阳是一位勤劳的姑娘,她的名字叫希温·乌娜吉,她每天都会把光明和温暖带给生活在密林深处的鄂温克人,使森林变成了充满生机的五颜六色的天堂。独特的鄂温克服饰,神奇的萨满鼓和赋有温暖、光明含义的太阳花、太阳姑娘的挂饰,让您探知神秘的鄂温克文化。(太阳姑娘和太阳花已经成为内蒙古自治区非物质文化遗产)

5月18日:蒙古银体验日

探知民族文化银仅次于金的金属,耀眼的光泽呈现华贵气息,蒙古族豪放的性格和醇厚的情感,与富含蒙古元素的设计一起体现出蒙古族朴素、大气的高雅气质,更诠释了蒙古民族对自然的尊重、对美的追求,更加彰显蒙古文化现代艺术的融合审美的时尚。今天,让我们一起来了解花丝珐琅工艺下蒙古银饰。

5月19日:特色服饰摄影

美丽的呼伦贝尔草原,广袤的辽阔大地,在白云和绿草间,牧民们穿着着美丽的蒙古袍放牧生活。蒙古袍是蒙古族人民为适应牧业生产和自然环境而创制出的一种古老传统服装。衣领、衣襟、袖口皆有彩色镶边,衣扣多用绦子绣制或缀以特制的金银黄铜琉璃扣子。蒙古袍按季节分为单袍、夹袍、棉袍、和皮袍。男子多喜蓝、棕色,女子多喜红、粉、绿、天蓝色等。蒙古又分多个支系,在呼伦贝尔地区最有代表性的巴尔虎服饰和布利亚特饰,穿上传统、华贵的蒙古袍、坐在蒙古包和勒勒车前,留下美丽的纪念。

5月20日:索海固图勒的靴子

“索海”是用整块皮做底和帮的软靴子,也只套鞋。“固图勒”是靴子的意思。索海固特勒的出现与陈巴尔虎蒙古族人不畏艰险,抵御灾害,生生不息的顽强精神相关。 “索海固图勒”堪称陈巴尔虎服饰的精品。冬季穿的“索海”用山羊皮做靴靿,用生牛皮做靴底,夏季穿的“索海”靴靿用白布和白帆布密纳而成,用生牛皮做靴底,用绿色和黑色大绒镶边,沿边加镶各种云头,后脚跟两侧还镶漂亮的云头。冬季加穿毡袜子。即轻巧又暖和,非常适合野外作业。随着时代的变迁,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更多的蒙古族男女渐渐换上了轻便、时尚的现代服饰,曾为人们阻挡风雨雪的索海固图勒也一度淡出了人们的视线。

近几年,随着人们对民族文化的重视,人们又开始流行和喜欢穿民族服饰,穿索海固图勒。你要不要也来试一试草原人的靴子噢。

高清大图

多元视角

 
  • 标题图片
    献哈达仪式
  • 标题图片
    草原服装展示
  • 标题图片
    草原服装展示
  • 标题图片
    民族服饰展示
  • 标题图片
    手工容器展示
  • 标题图片
    启动仪式现场
  • 标题图片
    仪式上的草原歌声
  • 标题图片
    展区美食
 

媒体聚焦

更多>> 媒体聚焦

责编:许允兵 编辑:曾鑫 设计:韩云佳 摄影:陈涛 许允兵
版权所有 中国互联网新闻中心 电子邮件:wangjm@china.org.cn 电话:010-88824981 传真:010-88824989 京ICP证 040089号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0105123 京公网安备110108006329号 京网文[2011]0252-08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