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风命名法也就是西北太平洋和南海热带气旋命名系统,也可称为热带气旋命名系统,台风指的西北太平洋和南海的热带气旋的一个等级,常常被人们误以为是热带气旋的替称。国际上统一的热带气旋命名法是由热带气旋形成并影响的周边国家和地区共同事先制定的一个命名表,然后按顺序年复一年地循环重复使用。命名表首先给出英文名,各个成员国家可以根据发音或意义将命名译至当地语言。
命名由来
西北太平洋地区是世界上除美国所处的墨西哥湾、加勒比海和北大西洋地区外(美国称热带气旋为飓风,达到一定强度就称之为一级飓风,随着热带气旋的增强而称之为二级飓风或更高)热带气旋活动最频繁的地区,每年登陆中国最多就有十几个之多。
在有国际统一的命名规则以前,有关国家和地区对出没这里的热带风暴叫法不一,同一台风往往有几个称呼。我国按其发生的区域和时间先后进行四码编号,前两位为年份,后两位为顺序号。设在日本东京的世界气象组织属下的亚太区域专业气象台的台风中心,则以进入东经180度、赤道以北的先后顺序编号。美国关岛海军联合台风警报中心则用英美国家的人名命名,国际传媒在报道中也常用关岛的命名。还有一些国家或地区对影响本区的台风自行取名。
人们对台风的命名始于20世纪初,据说,首次给台风命名的是20世纪早期的澳大利亚预报员克里门兰格,他把热带气旋取名为他不喜欢的政治人物,借此,气象员就可以公开地戏称它。
在西北太平洋,正式以人名为台风命名始于1945年,开始时只用女人名,以后据说因受到女权主义者的反对,从1979年开始,用一个男人名和一个女人名交替使用。
为了避免名称混乱,1997年11月25日至12月1日,在香港举行的世界气象组织(WMO)台风委员会第30次会议决定,西北太平洋和南海的热带气旋采用具有亚洲风格的名字命名,并决定从2000年1月1日起开始使用新的命名方法。
命名方法
命名表共有140个名字,分别由世界气象组织所属的亚太地区的柬埔寨、中国大陆、朝鲜、中国香港、日本、老挝、中国澳门、马来西亚、密克罗尼西亚、菲律宾、韩国、泰国、美国以及越南14个成员国和地区提供,以便于各国人民防台抗灾、加强国际区域合作。
这套由14个成员提出的140个台风名称中,每个国家和地区提出10个名字。
有趣的是,国际上所使用的西太平洋台风的名称依然很少有灾难的含义,大多具有文雅、和平之意,如茉莉、玫瑰、珍珠、莲花、彩云等等,似乎与台风灾害不大协调。这是因为如果台风到来,可有效缓解当地的旱情,为其带来充足的降水,一般情况下,台风名字还是极其动听的。
如果某个热带气旋给台风委员会成员造成了特别严重的损失,该成员可申请将该热带气旋使用的名字从命名表中删去,并将该热带气旋使用的名字永远命名给该热带气旋(永久命名),其它热带气旋(台风)不再使用这个名字。这样,就必须要补充一个新名字加入命名表。
命名使用
台风的实际命名使用工作由日本气象厅东京区域专业气象中心负责,当日本气象厅将西北太平洋或南海上的热带气旋确定为热带风暴强度时,即根据列表给予名称,并同时给予一个四位数字的编号。编号中前两位为年份,后两位为热带风暴在该年生成的顺序。例如,0704,即2007年第4号热带风暴。
根据规定,一个热带气旋在其整个生命过程中无论加强或减弱,始终保持名字不变。如0704号热带风暴、强热带风暴和台风,其英文名均为"Man-Yi",中文名为"万宜"。为避免一名多译造成的不必要的混乱,中国中央气象台和香港天文台、中国澳门地球物理暨气象台经过协商,已确定了一套统一的中文译名。
一般情况下,事先制定的命名表按顺序年复一年地循环重复使用,但遇到特殊情况,命名表也会做一些调整,如当某个台风造成了特别重大的灾害或人员伤亡而声名狼藉,成为公众知名的台风后。为了防止它与其它的台风同名,台风委员会成员可申请将其使用的名称从命名表中删去,也就是将这个名称永远命名给这次热带气旋,其他热带气旋不再使用这一名称,比如说"云娜"。当某个台风的名称被从命名表中删除后,台风委员会将根据相关成员的提议,对热带气旋名称进行增补。
退役原则
台风的命名,多用"温柔"的名字,以期待台风带来的伤害能小些,但是世界台风委员会有一个规定,一旦某个台风对于生命财产造成了特别大的损失,那么它就会永久占有这个名字,该名字就会从命名表中删除,空缺的名称则由原提供国或地区再重新推荐。
但台风被除名也有例外,例如"Vicente"(中文译名:韦森特),于2015年第47届台风委员会年度会议上遭到退役,并通过由"Lan"(中文译名:兰恩)取代;但退役原因与韦森特所引发之灾情无关,而是与东北太平洋热带气旋命名表产生同名冲突。
韦森特(1208号)是继翰文(从未被使用)、库都(从未被使用)、欣欣(0301号)、婷婷(0408号)、彩蝶(0514号)、清松(1301号)之后,第7个"纯技术性",纯粹以名称本身因素而退役的西北太平洋热带气旋名称。
比如台风云娜,意为"喂,你好",但据统计,"云娜"台风在浙江造成164人死亡,24人失踪,直接经济损失达到181.28亿元,它被永久性除名,退出了国际台风命名序列。
2005年19号台风轮上"龙王"的名字,它一路肆虐,给地方带来巨大的威胁,据中国气象局提供的数据资料显示,龙王的到来给当地带来了强降水,其中福州地区一小时降水量突破了历史极值,超过了152毫米,这是历年来台风影响最严重的。由于它的到来,在福建造成了74.78亿元的经济损失,导致近百人死亡。于是,国际台风委员会决定将中国台风名称"龙王"从命名表中删除,这是中国大陆提供的台风名称中最先"退役"的一个名称。
中国的命名
在这套由14个成员提出的140个台风名称中,中国提出的10个是:龙王(后被"海葵"替代)、悟空、玉兔、海燕、风神、海神、杜鹃、电母、海马和海棠。
从2000年1月1日起,中国中央气象台发布热带气旋警报时,除使用热带气旋编号外,还使用热带气旋名字。此前,我国一直采用热带气旋编号办法。
来源:国家海洋环境预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