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动问答

2017年福建文化工作情况是怎样的?

2017年,在省委、省政府的正确领导和文化部的指导下,全省文化系统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报告精神,紧紧围绕省委、省政府中心工作,以文化强省建设为目标,坚定文化自信,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工作导向,采取更加扎实、更加有效的创新举措,艺术创作繁荣发展,公共文化服务水平不断提高,文物保护利用和文化遗产保护传承成果丰硕,文化产业加快发展,文化市场规范有序,对外和对台文化交流成效显著,进一步打响福建文化品牌,福建文化影响力大幅提升。2017年,国家组织对我省的申遗工作、文化生态保护区建设、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示范项目)创建、红色文化保护、戏曲普查、艺术创作等专项检查,都获得好评。

一、强化政治担当,全面从严治党深入推进

一是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十九大胜利闭幕后,厅党组迅即召开省直文化系统党员干部大会和中心组(扩大)学习会,传达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会议精神、省委常委会(扩大)会议精神和省宣传思想文化系统学习宣传贯彻十九大精神专题会议精神,研究贯彻落实具体措施和工作重点。同时结合持续推进“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常态化制度化,进一步提升省直文化系统党员干部素质,举办省直文化系统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培训班,邀请专家作专题辅导讲座。推进省直文化系统牢固树立“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坚决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为指导推动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发展。二是坚决落实全面从严管党治党要求。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推进“两学一做” 常态化制度化的重要指示精神和中央、省委的部署要求,出台《关于推进“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常态化制度化工作的实施方案》并抓好落实。召开厅党组中心组学习会、省直文化系统党员干部大会专题传达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和省委十届四次全会精神,并在省直文化系统作了部署安排。加强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持续查纠“四风”和贯彻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全年党政纪立案7起,通报批评7起14人。积极配合省委巡视五组开展巡视工作,认真抓好巡视反馈问题的整改,切实履行主体责任。三是打造廉政文化品牌。发挥文艺演出、文化展览等优势,组织开展系列廉政文化活动。会同省纪委等部门举办以“坚定信念•廉政先行——喜迎十九大”为主题的廉政文艺活动,开设廉政文艺周、党校专场演出、走基层巡演、精品戏曲演出和廉政楹联书法展等五个专题;启动优秀廉政题材闽剧《曲判记》巡演;举办学习宣传廖俊波同志先进事迹、“八闽清风”廉政文艺走基层等活动。四是抓好文化导向管理。制定并印发《中共福建省文化厅党组落实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实施办法》《福建省文化厅落实意识形态工作责任清单》。抓好各类文艺演出、文博展览展示、文化论坛、文化讲座等意识形态导向把关。加强对相关省级文化类社会组织的监督指导,把63个文化类社会组织纳入意识形态导向管理,保证了文化阵地建设、文化活动开展、文化内容传播、文化市场监管等导向正确。

二、聚焦时代要求,艺术创作生产精彩纷呈

一是文艺精品创作生产有新突破。创立艺术精品策划论证“火花茶会”新机制,每月组织一次以上专家、剧团研究精品创作,全年共举办16次。实施“福建省舞台艺术精品工程”和“福建戏曲保护传承弘扬工程”。着力抓红色历史、推进改革、扩大开放、生态省建设、效能建设、文化遗产保护、传统文化传承发展、海峡两岸交流合作、精准扶贫等9个方面的现实题材创作,精心创排大型舞剧《望海》、歌剧《松毛岭之恋》《与妻书》和话剧《县委书记廖俊波》等。排演拍摄国家京剧电影工程项目《大闹天宫》,中央电视台现场录制舞台版首场演出并在戏曲频道播放,是我国京剧电影工程的唯一武戏。高甲戏《大稻埕》获“五个一工程”奖。闽剧《双蝶扇》入选文化部2017年度“国家舞台艺术精品创作扶持工程”10部重点扶持剧目,为我省第一部入选该工程剧目;闽剧《双蝶扇》、南音《凤求凰》入选“2017年度全国舞台艺术重点创作剧目名录”。歌剧《松毛岭之恋》入选文化部“中国民族歌剧传承发展工程”9部重点扶持剧目。莆仙戏《踏伞之后》、平讲戏《马匹卜驳妻》入选文化部2017年度剧本扶持工程“整理改编剧本”项目。福州市闽剧院演员吴则文获第28届中国戏剧梅花奖。高甲戏《大稻埕》荣获第22届曹禺剧本奖。杂技《竹林欢歌——抖杠》获得莫斯科“偶像——2017”国际马戏艺术节比赛银奖和组委会特别奖。歌剧《松毛岭之恋》入选第三届中国歌剧节,京剧《赵武灵王》、折子戏《武松打虎》入选第八届中国京剧艺术节,闽剧《苏秦还乡》入选全国基层院团戏曲会演,高甲戏《大稻埕》入选全国地方戏曲南方会演,高甲戏《大稻埕》和闽剧《双蝶扇》入选第十五届中国戏剧节。木偶戏《施公案》、南音《钗头凤》等8个节目入选2017年全国曲艺、木偶剧、皮影戏优秀剧(节)目展演。10部作品获福建省第八届百花文艺奖。18个项目入选国家舞台艺术基金年度扶持立项资助、1个项目获滚动资助,资助总额2295万元,增幅居全国前列。圆满完成我省承担、历经两年的全国地方戏曲剧种普查工作,全国共有348个剧种,福建有23个剧种,文化部雒树刚部长、董伟副部长分别作出重要批示、给予高度评价,文化部专门致函感谢我省圆满完成全国地方戏曲剧种普查任务。去年7月,《福建艺术》由双月刊改为单月刊,连续出版4期,反响良好。二是重大文艺活动取得新成效。圆满完成省委、省政府交办的“金砖国家领导人厦门会晤”“金砖国家政党、智库和民间社会组织论坛”等重大活动文艺演出任务,舞剧《丝海梦寻》精华版在福州“三合一”论坛精彩献演,得到国外嘉宾的盛赞和中联部的高度评价。芗剧现代戏《谷文昌》片断和梨园戏《董生与李氏》片断两个节目入选国家2018年新年戏曲晚会。举办第七届福建艺术节暨第27届戏剧会演剧本征文活动,征集到104部作品。举办福建省第九届青年演员比赛,全省有590名青年演员参赛,有339名选手进入决赛,荟萃戏剧、声乐、器乐、舞蹈、杂技等艺术门类;以第九届青年演员比赛获奖选手的获奖节目为主体举办汇报演出,集中展示近年来我省精心培育优秀青年文艺人才的成果。在晋江举办由文化部和省政府主办的全国曲艺、木偶剧、皮影戏优秀剧(节)目展演,全国80多个优秀曲艺、木偶、皮影剧目参演。开展送戏进乡村、进校园、进社区、进军营等文化惠民演出活动,省属六院团全年演出1200多场。扶持47个基层文艺院团开展免费或低票价演出,全年演出2000多场。三是文艺演出形成新模式。党的十九大胜利召开后,充分利用文化资源和文化阵地,迅速组织文艺工作者创造性地将理论宣讲和文艺演出融为一体,紧贴十九大报告创排了一批文艺节目,赴全省各地开展“新时代新风采”党的十九大精神宣讲文艺巡演,推动省市县三级联动开展十九大精神文艺巡演进乡村、进校园、进社区、进企业等,创新以艺术形式系统解读、宣传十九大精神。不到2个月时间,省市县三级巡演近300场。巡演体现宣讲式特点,小制作紧扣大主题、小节目宣讲大道理、小分队形成大联动、小阵地发挥大作用。

三、围绕为民惠民,公共文化服务日益完善

一是推进公共文化基础设施建设。贯彻落实《公共文化服务保障法》和我省出台的《关于加快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实施意见》,协调省财政等部门制定《福建省基层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建设以奖代补方案》,推进公共文化服务标准化、均等化建设和科学化布局。对接各地需求建设特色化文化设施,促进特色化与针对性有机组合。启动县级文化馆图书馆总分馆制建设,全省确定15个县(市、区)的11个图书馆、8个文化馆试点建设。推进图书馆法人治理结构工作,组建首届福建省图书馆理事会。福州市、古田溪山书画院创建第三批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示范项目通过国家中期督查。加快重点文化项目建设进度,海峡演艺中心项目完成工程投资近2亿元,海峡文化广场项目调整后的可研方案报送省发改委审核,省图书馆改扩建项目完成项目预算、人防设计审查等工作,福建大剧院改造升级项目评审确定中标单位。二是提高公共文化服务实效。加强公共文化服务供需对接,出台《关于进一步加强我省公共文化服务供需精准对接的实施方案》,建立“福建省公共文化服务供需对接信息平台”,明确公共文化服务对接内容。制定公共文化服务信息发布工作机制,向社会发布15批各类文艺演出、文化展览展示、文化讲坛讲座等信息1000多条。文化部“公共数字文化大数据实践基地——福建重点实验室”落户福建。创新公共文化服务方式,实施一县一品、一乡一品文化品牌创建,依托民间民俗文化和非物质文化遗产开展特色文化活动,组织民营文艺院团层层汇演。推动文化场馆和文艺院团“联盟合作”,实现不同门类的文化资源互联互通、共建共享。建立“全省公共文化服务志愿者联盟”,根据基层群众需求,开展多类型多形式的文化志愿服务。建设“西湖文化主题公园”文化惠民项目。三是创新群众文化惠民活动。打造“百姓大舞台”品牌,组建开展公益演出。建设(提升)1000多个地方戏台、541个非遗传习场所及一批文化村史馆、小型特色博物馆、宗祠文化场所、农民文化小公园等,让广大群众共享文化改革发展成果,实现公益演出常态化。推进福建戏曲进乡村、进校园工作。举办5期“全国农民画创作群体漆画技艺实验班”,培训人数150多人,来自全国26个农民画乡的30名学员完成漆画作品60幅;编制《建设农民漆画示范(福建)基地规划纲要》。省文化厅、省教育厅、省文联、省总工会联合主办的第十三届福建音乐舞蹈节,有89个作品进入决赛,举办了第十三届福建音乐舞蹈节优秀节目汇报演出。省图书馆全年接待读者221万人次、建立公共服务网点102个,“闽图大学堂”“东南周末讲坛”“作家讲坛”共面向社会举办讲座、展览、阅读推广活动等200多场,加强正谊书院“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实践基地”建设并发挥作用。省艺术馆开展群文、非遗等各类活动26项,举办6期文化惠民非遗专题展演,组织群文业务培训9期、共培训学员653人次,接待参观群众70万人次。

四、注重历史传承,文物和文化遗产保护成效明显

一是世界文化遗产申报取得重大成果。厦门鼓浪屿成功列入《世界遗产名录》,习近平总书记对鼓浪屿保护管理上的积极探索和取得的显著成绩作出批示给予充分肯定,我省出台《中共福建省委、福建省人民政府关于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进一步加强文化遗产保护利用传承工作的通知》;全面推进古泉州(刺桐)史迹申遗工作,顺利接受了国际古迹遗址理事会专家的现场考察评估。实施武夷山、福建土楼世界遗产保护工程,继续推动海上丝绸之路、闽浙木拱廊桥、万里茶道等文化遗产保护和申遗前期工作。二是文物保护利用工作取得新进展。省委、省政府召开全省文物工作会议,出台《福建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强文物工作的实施意见》。实施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世界文化遗产、涉台文物和传统村落等一批文物保护利用重点工程。启动革命文物保护利用五年行动计划,重点做好中央苏区(闽西)革命旧址保护规划和项目实施。《南平市朱子文化遗存保护条例》《龙岩市红色文化遗存保护条例》和《三明市红色文化遗址保护办法》先后出台。抓好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保护工作,实施国保省保集中成片传统村落文物保护利用工程。省政府公布第二批省级历史文化街区11个,会同省住建厅公布2017年重点改善提升15个历史文化名镇名村和传统村落。启动“文物保护单位数字化平台”和“文物保护单位在线监控平台”建设,建设省级以上文物保护单位安全监控系统,开展“福建省文物安全状况大排查行动”。纪念建军90周年全省文物联展获选国家文物局推荐的十大主题展览,福建博物院举办“福建省纪念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九十周年大型展”“福建省第一次全国可移动文物普查成果展”“福建考古成就展”等30大型展览多个,全年观展人数达113.6万人次。在北京故宫博物院举办“严复书法特展”。“福州市不可以移动文物洗银营27号案”入选“2017年度文物行政执法指导性案例”。非国有博物馆建设发展取得了新的成效。三是大遗址保护取得新突破。三明万寿岩成功列入国家考古遗址公园名单,实现了我省国家考古遗址公园零的突破。实施武夷山城村汉城遗址本体工程,基本完成三明万寿岩遗址本体保护和环境整治工程。结合申报国家考古遗址公园立项工作,推进漳平奇和洞遗址、明溪南山遗址保护工程。“永春苦寨坑原始青瓷窑址”考古荣获2016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称号,成为我省第五个列入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的项目。四是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利用水平不断提高。推进《福建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条例》立法工作。闽南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建设10周年成效显著,推进重点区域保护工作和保护区数据库、数字文化馆建设。客家文化(闽西)生态保护实验区获文化部批准设立为国家级。推进妈祖文化、朱子文化等省级文化生态保护区建设,推动朱子文化生态保护区申报国家级。国际遗产日期间举办“福建省非遗传统工艺精品大展”等系列活动。组织我省非遗项目赴北京参加“中国共产党的故事——绿色发展”专题宣介会、在“金砖国家领导人厦门会晤”和福州“三合一”论坛等重要活动期间展示。继续实施“闽籍书画名家抢救工程”,举办谢义耕书法篆刻作品展、伊秉绶书法艺术展及研讨会、周哲文金石书法艺术展,为研究我省美术书法史提供史料。推进实施福建传统工艺振兴工程。开展第四批省级非遗项目代表性传承人评审,台湾地区和香港地区首次参评并各有1人通过评审。新增89项省级非遗名录代表性项目。举办14期中国非遗传承人群研培计划培训班。

五、紧扣转型升级,文化产业和市场体系逐步完善

一是着力推动文化产业加快发展。精心打造文化产业发展平台,举办第十届海峡两岸(厦门)文博会、第十二届海峡两岸(莆田)艺博会等重点文化展会,签约项目、订单金额、参观人数等再创新高。一批文化创意产业园集聚发展,闽江学院漆艺家孵化基地、海峡两岸龙山文化创意产业园入围文化部“双创”服务体系建设扶持计划,中国动漫集团在泉州设立“国家动漫创意研发中心分中心”。积极培育壮大龙头文化企业,评选第十一批省级文化产业示范基地13家,全省国家级、省级文化产业示范基地达148家。加大数字创意产品开发和服务力度,运用VR、AR等现代科技手段,建设省图书馆VR数字阅读体验厅、福建博物院VR体验中心等9个VR体验中心,开发《绚丽多彩的福建文化》《海峡梦•五缘情》等12部VR应用宣传片。开展2017年度国家动漫企业认定和年审工作,目前有44家动漫企业获文化部认定,40家通过年审。印发《福建省扶持发展营业性演出市场低价票补贴办法(试行)》,补贴演出经纪机构高雅艺术低票价近40万元。全省600多家民间职业剧团年演出1万多场、演出收入5亿多元。制订《促进闽台文化产业合作发展实施方案》,吸引台湾创意人才来闽创业,创建两岸青年创客基地。积极争取2017中央财政文化产业发展专项资金810万元,对全省特色文化、创意融合、项目贴息等16个项目予以扶持。二是着力保障文化市场规范有序。加强文化市场重要时间节点、重点领域监管,围绕党的十九大、金砖国家领导人“厦门会晤”、福州“三合一会议”、香港回归20周年等重大节点和重要活动,在全省范围深入开展文化市场安全检查和生产经营秩序监管。落实文化市场省级行政许可事项,完善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建立以游艺游戏、网络文化产品和营业性演出活动等为重点的精准事前管理审批机制,演出经纪机构、经营性互联网文化单位设立和营业性演出、艺术品进出口经营活动审批稳妥有序。强化“双随机一公开”制度,严格文化产品内容审查制度,成立游戏游艺设备内容审查专家委员会,举办全省互联网文化单位内容自审培训班。加强对经营性演出活动、城乡结合部及边远农村各类流动搭台大棚非法演出活动的监管巡查力度;针对影响范围大、社会关注度高的互联网文化、艺术品市场、网络直播表演等违法违规行为开展专项整治。省两办印发《关于进一步深化全省文化市场综合执法改革的实施意见》,文化市场综合执法领导体制机制和信用体系建设、信息化建设、综合执法队伍建设等工作稳步推进。制定《福建省文化市场警示名单管理规定(试行)》。全省有6家剧团、6家演出经纪公司、4家演出场所经营单位获评“中国演出行业协会诚信经营单位”称号。三是着力拉动文化消费有效提升。制订《特色文化文物示范村镇建设项目实施方案》,首批扶持10家文化文物示范村镇,发挥文化艺术、文化遗产、工艺美术、传统戏曲等在乡村文化旅游产业融合中的作用,提高乡村文化消费水平。推进福建博物院、福建省图书馆、闽台缘博物馆3家国家级文化文物文创开发试点单位开发文创产品130多种,确定福建省昙石山遗址博物馆等15家单位为首批省级试点单位。启动福建文创(西湖)市集,支持福州“宜夏榕城艺术季”、厦门“文化艺术周”、泉州“文化惠民卡”等一批创新文化消费项目,扩大文化产品和服务的有效供给。推进歌舞娱乐场所、游戏游艺场所转型升级, 15家转型升级示范点带动全省相关市场经营主体改进服务、转变形象、扩大消费群体、培育新型业态。

六、推进民心相通,文化交流传播成效凸显

一是落实部省合作项目和工作部署。由文化部和省政府主办、省文化厅和泉州市政府等承办的第三届海丝国际艺术节在泉州成功举行。分别组织省实验闽剧院、省歌舞剧院等艺术团组赴新加坡、缅甸和菲律宾参加“欢乐春节”演出活动。做好文化部与泰国国家旅游局共同主办的“澜沧江——湄公河文化行”福建境内参访活动。积极推动“海丝”文化精品走出去,配合金砖会晤系列活动,面向俄罗斯、南非、印度、巴西等金砖国家开展文博和文化艺术等展览展示活动;组织福建非遗展演团参加哈萨克斯坦世博会。二是拓展对外文化交流渠道。积极融入“一带一路”建设,创新人文交流方式和对外文化交流机制,策划在海丝沿线国家建设“福建文化海外驿站”,打造富有福建特色的对外文化交流阵地,推动福建文化、中华文化“走出去”。2017年8月份在马来西亚马六甲设立首家“福建文化海外驿站”,集专题图片展、“非遗”精品展、“非遗”传承人技艺展演与教学培训以及文艺表演为一体。第二家“福建文化海外驿站”在菲律宾建设运行。“丝路帆远——中国海上丝绸之路文物精品图片展”受邀参加“一带一路”北京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和“博鳌亚洲论坛2017年年会”,并赴阿根廷、巴西、智利三国展览。三是深入开展对台文化交流。组织南词戏“朱子之歌”、畲族歌舞及闽剧赴台湾实践大学等19所院校巡演,“福建文化宝岛校园行”活动完成福建文化5年入台湾100所学校交流的计划。“海峡杯”闽台少儿歌手赛部分获奖选手赴台湾校园举办“音乐交流演唱会”。组织我省非遗传承人入岛开展交流讲座、举办“福建非遗文化进金门”交流活动。在福州举办第九届“海峡论坛”分论坛——“海峡两岸书院实践与发展论坛”和“匠心•意蕴——台湾工艺美术精品大展”。搭建“台湾实习生来闽进驻文创产业实习平台”,邀请25名台湾青年来闽实习交流。邀请从未到过大陆的台湾同胞(“首来族”)127人来闽参访。

来源:福建省文化厅

关于我们

       我们致力于打造互联网最专业的国情知识互动社区。与你一起分享中国的基本情况。
       我们用知识为中国代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