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动问答

2020年黑龙江省蚕蜂业工作要点有哪些?

2020年是小康社会目标实现之年,是打赢脫贫攻坚战收官之年。全省蚕蜂业工作要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委省政府“三农”工作决策部署,坚持新发展理念,以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对标“十三五”全省蚕蜂业目标任务,按照“稳柞、扩桑、强蜂、促融、增收”的总体思路,打造北纬45°椴树成熟蜜黄金带和优质蚕茧绿色带。坚持疫情防控和蚕蜂业生产“两手抓”“两不误”,统筹抓好蚕蜂业各项工作,为实现绿色发展、提质增效、农民增收做贡献,为全面小康和乡村振兴提供有力支撑。

主要任务目标:突出“增规模、提质量、促融合”。“增规模”就是保持蚕蜂生产规模稳步增长。饲养蜜蜂达到114万群,放养柞蚕达到140.2万亩,饲养桑蚕达到3.95万张,桑园面积达到18.48万亩。“提质量”就是推动蚕蜂业绿色高质量发展。成熟椴树蜜比例要提高到20%以上;柞蚕大茧品种比例提高到60%以上,桑蚕茧茧层率21.5%的比例提升到85%以上。“促融合”就是促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实现“三链”同构,提高蚕蜂业质量效益和竞争力。

一、推进蚕蜂业绿色高质量发展

(一)做好产业规划布局。围绕蚕蜂业绿色高质量发展、构建现代蚕蜂业体系。组织开展多层次多专题的全省蚕蜂业发展现状调研,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上半年完善并下发《全省蚕蜂业发展规划(2020~2025年)》,明确全省“十四五”蚕蜂业发展总体思路和目标任务。各市(地)、县(市)蚕蜂部门要依据全省蚕蜂发展规划,因地制宜地制定各级蚕蜂业“十四五”发展规划, 努力构建现代蚕蜂业产业体系、生产体系和经营体系,不断提升产业链、优化价值链、打造供应链,推进蚕蜂业绿色发展。

(二)大力开展蚕蜂质量提升行动。一是强化蚕蜂种繁育良种场、基地建设。完善饶河东北黑蜂原种场和新建3家蜜蜂良种场的保种和供种能力,实现东北黑蜂从核心区到完达山林区良种全覆盖。提升各级柞蚕种场及抗寒桑树种苗繁育基地建设水平,提高种苗繁育能力。加大各蚕蜂种繁育基础设施升级改造,进一步完善生产设施装备,增强蚕蜂种生产供应水平。二是加强优质高效蚕蜂示范区(基地)建设,形成以现代化蚕蜂基地、区域品牌培育和技术示范推广为重点,龙头企业带动合作社共同发展的产加销一体、一二三产融合的全产业链发展模式。今年要抓好4个省级高效优质蜂产业发展示范区和6个全省蚕蜂产业协同创新体系综合技术示范园区建设,充分发挥高效农业示范带动作用,推动产业升级。

(三)发展蚕蜂产品精深加工。大力开发高附加值的生物功能保健品。组织龙头企业深度挖掘生产蜂王浆、蜂胶和雄蜂蛹的生产潜力,开发蜂蜜化妆品、蜂蜜酒、蜂花粉复合营养蜜等系列产品;蚕桑生产要拓展到蚕蛾、熟蚕、桑芽菜、桑叶茶、果桑、化妆品原料以及饲料桑开发。进一步开展蚕沙、蜂布、剪伐的桑、柞树枝条等废弃物的综合开发利用,提高蚕桑蜂产业综合利用率。鼓励龙头企业建设加工示范基地,促进蚕蜂产品就地加工转化增值,打造蚕蜂业全产业链,形成有竞争力的产业集群。

(四)加快发展蜜蜂为农作物授粉和蚕桑立体种养。以设施农作物为重点,引导种植户和养殖户建立紧密合作关系,大幅提高蜜蜂授粉普及率,充分发挥蜜蜂授粉替代劳动力、提高农产品产量和品质的作用,增加农民收入。引导农民科学有效地发展蚕桑生产,因地制宜开展农(药)桑间种套作、桑园林下养殖家禽等立体高效农业生产模式,推进全省蚕桑立体种养规模不断扩大。

二、切实加强蚕蜂产品品牌建设和市场营销

(五)努力打造全国知名品牌。对接国际标准体系,建立健全蜂产品地方标准和团体标准。以我省现有蜂产品国家地理标志产品、绿色食品和有机食品为重点,推动养殖企业规范养殖生产行为,鼓励开展“两品一标”认证,完善产品标识,统一打造北纬45?椴树成熟蜜黄金产业带,实现“五好”目标。实施子母品牌战略,打造黑龙江椴树雪蜜“母品牌”,培育小兴安岭、完达山等“子品牌”。通过品牌战略,兼并、控股、贴牌生产等多种方式,整合小品牌,提升知名品牌产品的产业集中度和市场占有率,打造椴树蜜的高端产品,提升品牌溢价空间。

(六)加强蚕蜂产品营销服务。充分发挥龙头企业、行业协会的带动作用,搭建平台,整合品牌,共同创建龙江椴树蜜特色品牌。组织品牌单位参加国家、省级举办的大型农产品博览会、展销会、520世界蜜蜂日等活动,支持饶河申办2020年中国(饶河)国际蜂业合作论坛暨饶河椴树花蜜节以及全省十大名蜜评比,增强我省绿色蜂产品的影响力。大力推进蚕蜂“互联网+农业”模式,引导经营主体、农户参与蚕蜂产品网上销售,扩大销售渠道。发展协会服务作用,建立以集买集卖、统一配送为核心的新型营销体系。实施黑龙江椴树蜜进京、进沪、进粤、进深行动,扩大我省蜂产品在国内主要城市占有量。

(七)扩大蚕蜂产品进出口。依托独特的地缘优势,以出口为导向,积极与俄罗斯、韩国、日本等国家开展蚕蜂产品出口贸易,发展对外出口型蚕蜂业。重点建设哈尔滨、牡丹江、佳木斯、虎林、饶河等5个蜂产品出口基地。同时,利用俄罗斯原生态椴树资源优势,在饶河、虎林跨江采集、进口俄罗斯椴树蜜,生产、精深加工高端椴树蜜。推动牡丹江“靺鞨绣”、“唐满格格”旗袍等品牌服装饰品开展出口业务,带动我省蚕桑产业发展。

三、促进科技创新和成果转化

(八)强化科技支撑作用。以全省现代农业蚕蜂产业协同创新体系为平台,加强团队式协同创新,不断深化“五良”发展模式,促进蚕蜂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化。一是加强与中国农业科学院蜜蜂研究所、黑龙江省农科院、东北农业大学、东北林业大学、牡丹江农业经济管理学院等教学科研单位合作,做好科技创新和人才培养工作。二是切实抓好蚕蜂技术的推广工作。认真开展高产高效示范典型、示范基地、示范区建设,加强蚕蜂业新品种、新技术的试验、示范,积极推广多箱体成熟蜜生产蜜蜂饲养技术、蜜蜂授粉绿色防控技术、小蚕共育大蚕分养、规模化集约化桑蚕设施养殖技术及绿色标准化柞蚕场建设等绿色高效蚕蜂实用技术,努力提高全省蚕蜂产业综合生产水平。在虎林、饶河等县市实施“兴边富民行动”,培育东北黑蜂养殖业优质高效农业发展;在饶河县开展蜂业产业扶贫,推广养蜂实用技术,增强饶河县蜂业特色扶贫产业技术支撑能力。今年全省绿色高效蚕蜂生产技术推广普及率要达到96%以上。实现优质蚕茧率90%以上,成熟蜂蜜比例达到20%以上,优良桑树品种普及率85%以上。

(九)制定、推广行业标准。组织制定“椴树蜜成熟蜜标准”地方标准或团体标准,引导企业收购成熟蜜,与国际规范接轨。制定“寒地桑树主要病虫害生态防治技术规程”地方标准,开展桑园绿色防控技术。全省继续推广寒地蜜蜂、蚕桑标准化生产技术规程,引导产业标准化、规范化发展。

(十)强化蜂产品质量检测力度。要从生产源头提高蜂产品质量安全水平。一是依托黑龙江省华测检测技术有限公司、省农产品和兽药饲料检验中心和大庆市绿色农产品监测中心等单位,开展蜂产品质量检测合作,对养蜂生产用药残留等多项指标开展不定期抽检,确保蜂产品质量提升。二是加强蜂产品企业实验室内控水平。建设与进出口检测同水平的龙头企业质量内控实验室,及时把控蜂产品质量安全水平。

(十一)推进数字化智能化生产。加快蚕蜂产业由传统农业向高品质、高产量、高效益、高技术含量和高智能的现代农业转变。率先在牡丹江、饶河建设2个万群“数字蜂业”示范基地,开展全产业链智慧农业试点。在牡丹江、鸡西、佳木斯等地区蜂业开展GAP(良好农业规范标准)管理试点,优先选择加工企业领办的合作社30~50家开展蜂场GAP认证。从根本上有效地解决农产品源头污染问题,提升蜂产品的安全水平和国际竞争力。落实品质“背书”机制,建立健全蜂产品可追溯体系。依托国家蜂产品溯源信息管理平台、黑龙江省农业大数据管理等平台,为蚕蜂经营主体开展产品追溯、生产信息快速采集、综合管理、监测预警等提供服务。  

(十二)开展技术培训等社会化服务。依托基层农技推广、农民教育(新型职业农民)培训工程等项目,结合我省农业高校教育资源优势开设蚕蜂业技能培训班,组织线下课堂及线上授课等多种模式进行培训,加强对基层蚕蜂技术推广人员和蚕蜂生产大户的技术培训。组织召开“椴树蜜生产预测分析会”,为蜂农合理安排今年生产提供信息。引导行业协会、龙头企业开展蚕蜂产品信息发布、市场营销、农民技术培训等产前、产中、产后服务,带动农民走集约化经营、规模化发展道路。

四、进一步推进产业融合发展

(十三)创新推进主体融合。积极发展产学研推用银多主体参与、产业关联度高、辐射带动力强的大型产业化联合体,组建蚕蜂产业联盟。构建蚕蜂协(学)会搭台、农民主体、企业引领、科研协同、金融助力的发展格局。推进虎(林)密(山)饶(河)宝(清)东北黑蜂大区保护产业联盟组建工作,联合推动蚕蜂公共品牌建立,开展行业自律活动,共同打造高效、绿色的蚕蜂产业新业态。  

(十四)扎实推进业态融合。跨界配置蚕蜂业与现代产业要素深度交叉融合,形成“蚕蜂+”多业态发展态势。以加工流通带动业态融合,引导各地发展直供直销等业态。以功能拓展带动业态融合,促进蚕蜂业与文化、旅游、教育、康养、服务等现代产业交叉重组、渗透融合,积极开展果桑采摘、蚕蜂味餐饮、食疗、蜂疗保健、蚕蜂文化体验等功能农业业态,发展休闲观光与旅游产业,挖掘蚕蜂业增收潜力。以信息技术带动业态融合,促进互联网、物联网、区块链等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农业融合,发展智慧蚕蜂业、认养蚕蜂业等业态。2020年,蚕蜂主产地市要各推介一个蚕蜂产业融合模式创新典型。

五、切实加强蚕蜂业资源保护

(十五)加大东北黑蜂及椴树资源保护力度。联合有关科研单位,开展东北黑蜂、椴树种质资源状况调查,摸清资源分布信息。完善规范东北黑蜂和其赖以生存的蜜源植物及生态环境保护管理,严守东北黑蜂种质资源保护区生态保护红线,全面禁止外来蜂群进入保护区。依托虎(林)密(山)饶(河)宝(清)东北黑蜂大区保护联盟,全面加强饶河东北黑蜂国家自然保护区管理和饶河县东北黑蜂原种场蜂种保种复壮。

(十六)加大柞蚕、抗寒桑树种质资源保护力度。加强我省柞蚕种质资源的管理,开展提纯复壮。继续开展抗寒野生桑树资源调查,完善抗寒桑树品种资源圃建设。为培育多抗高产优良蚕桑品种奠定基础。

六、加强政策支持保障及行业规范管理

(十七)积极争取优惠政策支持。各级蚕蜂业主管部门要加强与政府和有关部门沟通,积极争取各项政策支持,确保产业发展后劲。进一步加快蜂业质量提升项目以及全省现代农业蚕蜂产业协同创新体系建设,加强项目及其资金管理。适时开展资金管理和项目实施情况专项调研,及时跟踪问效,确保项目按时完成,资金合理使用。

(十八)推进蜂业法规体系建设。省蜂业主管部门会同相关市县,启动《东北黑蜂国家自然保护区条例》立法前期调研工作,进一步规范黑蜂国家自然保护区管理和保种复壮。

(十九)制发规范性文件。加强我省外来蜂群疾病防控工作,会同动物卫生检疫、交通部门联合开展蜂群出、入省检疫工作,下发全省蜂群检疫规范性文件,严防蜂螨等病虫害流入流出;加强引入我省桑树苗木管理,下发全省桑树苗木引入规范性文件,防止越区种植发生冻害给农民造成损失。

关于我们

       我们致力于打造互联网最专业的国情知识互动社区。与你一起分享中国的基本情况。
       我们用知识为中国代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