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医药业发展相对落后,尤其是研发能力较弱、对原研药进口依赖程度高。GTA(全球贸易信息系统)数据显示,2019年全球前十大医药品出口市场均为欧美国家,我国居第13位,且占全球比重较2018年有所减少。据我国海关统计,2019年,近8成进口来自欧美发达国家,主要集中在疫苗、抗血清、免疫制品、胰岛素等附加值较高的商品;出口集中在抗菌素、维生素等低价值药品和面纱绷带医药耗材等商品,近5成出口至欧盟、美国和印度等制药大国。
今年以来,我国医药品进出口变化主要体现在:一是贸易逆差进一步扩大。一季度,我国进口医药品619.1亿元,增长14.8%;出口医药品306.4亿元,增长1.8%;医药品贸易逆差312.7亿元,扩大31.2%;二是3月份进、出口增速均加快,进、出口增速分别为29.9%和10.4%,分别较前2个月快24.5个和14.2个百分点;三是人用疫苗、胰岛素等高附加值商品进口持续快速增长,而抗血清等免疫相关医药品进口降幅加深。一季度,我国分别进口人用疫苗、胰岛素 42.9亿元、25.2亿元,分别增长64.4%、1.7倍,均明显快于同期全国医药品进口增速。同期,分别进口免疫制品、抗血清 90.8亿元、26.4亿元,分别下降16.7%、2.5%;3月份,上述两类药品进口降幅进一步扩大,分别为22.1%和21.3%。四是中成药出口快速增长。一季度,抗菌素、医用敷料分别出口61亿元、20亿元,分别下降2.2%、12.9%,中式成药出口4.5亿元,增长13.2%,其中3月出口增长34.6%。
随着国内疫情的逐渐控制及海外疫情的快速扩散,我国医药品出口机遇与困境并存:一是全球疫情蔓延将增加我国抗疫相关原料药出口动力,但海外医药行业停摆或将对其他非抗疫医药品贸易造成不利影响。随着海外疫情蔓延,海外药品的消耗刚性需求增加,与疫情相关原料药出口动力加大。海关统计数据显示,3月份我国原料药出口64亿元,为2018年以来最大月度出口规模,其中,抗菌素和维生素分别出口26.5亿元和25亿元,同比分别增长6.7%和32.5%。但由于目前海外疫情加重,医药行业生产停滞,国际物流也受到阻滞,非抗疫医疗需求或趋缓。二是中药疗效获得肯定,为中医药出口带来契机,但仍面临海外注册困局。在新冠肺炎治疗中,中医药被证明具有明显疗效,日前世界卫生组织修订通过《国际疾病统计分类和相关健康问题》,包含了传统中医药内容,进一步提升中医药的国际认可度。但由于中医药不适用西药研发评审系统,缺乏海外认可的统一科学标准,造成无法在医院内使用,全球市场尤其是欧美市场的销量有限。美国FDA临床试验网站显示,我国仅有10种中药通过了申请进入临床研究阶段,此次被证实抗疫效果较好的连花清瘟胶囊目前仍处于病例收集阶段。海关统计数据显示,3月份,我国中医药出口8.2亿元,仅占我国医药品出口总值的6.4%。
与此同时,疫情影响下的欧美各国自身医药品需求增长叠加物流受阻,不利我国医药品进口供应链安全。由于我国疫情暴发早于其他国家,前期医药品进口需求基本能得到满足,但随着疫情快速蔓延,欧美各国封城、封境、停工停产,各国医疗资源优先供应本国。德国、美国、法国和意大利等疫情严重国家均为我国医药品主要进口来源地,一季度,我国自上述四国进口医药品占我医药品进口总值的50.8%。欧美自身需求激增和物流受阻,或将影响我国医药品进口供应链安全。其中,疫苗进口供应或将受限,国产疫苗进口替代能力亟待增强。疫苗是我国医药品进口的主要产品之一,且进口快速增长,在2019年同比增长89.9%的基础上,今年一季度进口继续增长64.4%。一方面,我国部分疫苗接种率偏低,疫苗需求空间依然较大。2019 年我国儿童型和成人型流感疫苗的接种率仅为 5.69%和 8.82%,远远低于美国接种率。另一方面,新冠疫情增强了居民的疫苗接种意识,2020年肺炎、流感等疫苗的需求将进一步扩大。目前,国产疫苗的生产研发不断加速,国产13价肺炎球菌多糖结合疫苗产品,已获得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签发的《生物制品批签发证明》。在境外疫情可能危及疫苗进口供应链导致进口疫苗供应短缺的情况下,国产疫苗亟待尽快提升替代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