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链接已复制
首页> 中国国情> 你不知道的国情> 你不知道的国情(专题)>

四川省制种基地大提升三年攻坚行动方案内容是什么?

2023-06-27 13:53

来源:中国网

分享到:
链接已复制
字体:

为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现代种业的重要指示精神,深入实施种业振兴行动,现制定如下行动方案。

一、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对种业工作系列重要指示精神,着力推进《四川省种业振兴行动实施方案》落实落地,以制种基地基础设施条件、制种产能和效率效益、监管服务能力和水平“三大提升”为目标,以稳定种子生产基地、扩大制种面积为核心,以保障农业良种化水平和种源供给安全为重点,聚焦制种基地基础设施、种子生产、加工短板弱项,强化新技术、新工艺、新装备应用,创新种子基地建设和发展模式,推动优势基地与优势企业合作共建,促进基地转型升级,实现种业高质量发展,为建设新时代更高水平“天府粮仓”夯实种业根基。

(二)建设目标

到2025年,制种基地建设取得显著成效,建成以川西平原为主的杂交水稻、杂交油菜制种优势区,以安宁河流域为主的杂交玉米制种优势区,以丘陵低山为主的特色作物种苗优势区,以盆周山区为主的马铃薯、蔬菜和杂粮杂豆繁殖制种优势区。种子生产基地面积稳定在70万亩以上,制种面积达到30万亩以上,其中杂交水稻制种面积20万亩以上,杂交玉米面积5万亩以上,杂交油菜面积5万亩以上。通过三年建设,制种基地生产条件有明显改善,制种机械化率有大幅度提高,制种基地生产能力、制种效率和效益、监管服务水平三大能力有大幅提升,全国四大育制种基地优势地位得到巩固提升。

二、建设布局

围绕建设新时代更高水平“天府粮仓”建设更高水平制种基地,围绕16个国家级制(繁)种基地县和12个省级农作物优势基地县,科学布局,分步推进。其中杂交水稻制种基地县8个,杂交玉米制种基地县3个,杂交油菜制种基地县3个,大豆良繁基地县1个,高粱良繁基地县2个,薯类良繁基地县4个,蔬菜、水果、茶叶、青稞等良繁基地县7个。

三、重点任务

(一)实施基础设施建设提能力

优化制种基地布局,高标准农田等项目优先建设制种基地,对财政项目支持建设的制种基地进行制种“功能性”保护,实现制种田集中连片、旱涝保收、宜机作业、稳产高产、生态友好。对平原地区的优势制种区进行统筹连片布局、集中规模打造,推进田块规整、地力培肥、土壤改良、路网改造,为实现全程机械化制种打好基础;对山区和丘陵区的制(繁)种区,推进通水通路、宜机化改造、土壤改良、高效节水等,促进制(繁)种能力稳步提升。

(二)实施县企共建扩面积

大力引进优势种业企业,支持企业建设现代化种子生产加工设施,在土地流转、建设用地、金融支持等方面给予倾斜。将种业全产业链及重点企业政策纳入地方发展规划,建立与重点企业联系机制,定期组织有关部门、金融机构等对接,协调解决企业遇到的实际问题。支持企业在发展战略布局中统筹基地建设,充分发挥技术和产业优势,加大资金、装备、人才投入力度,与制种大户、农民合作社、农户建立长期契约合作关系,立足当地把种子产业打造为富民产业,实现基地稳面、扩面。

(三)实施制种机械化提效率

大力开展杂交水稻制种机械化关键技术研究,加强先进制种机械装备研发与应用,加大技术集成试验示范,加快技术培训和应用推广,持续提升制种机械化水平。对于其他作物,对制种各环节机械化技术也要开展研究示范,成熟一项推广一项。大力培育农业社会化服务组织,健全服务机制,创新服务模式,支持农业社会化服务组织开展规模化机械化制种。

(四)实施制种科技推广增效益

支持开展制种基地科技创新示范片建设,每县建设一个1000亩“耕、种、管、收”各环节的新技术、新方法、新装备、新模式科技创新示范片,大力培育种子生产各环节专业化主体,有效提供农资供应、农机作业、统防统治、代繁代制、收储加工及金融保险等服务;以科技创新示范片为引领,开展现场培训,组织交流学习,提高制种人员技术水平;鼓励开展“制种能手”等竞赛活动,提高制种科技水平。

(五)实施现代化管理优环境

抓好基地源头治理,强化企业生产经营许可资质、亲本种子植物检疫等市场准入审查,严格落实生产备案制度。定期开展制种基地巡查,抓好田间隔离与花期检查,组织开展种子质量抽查和转基因监测,落实制种过程管控。加强信息技术应用,探索利用卫星遥感技术开展制种基地监管试点。完善制种保险制度,在农业政策性保险的基础上探索开展制种全成本保险和收益保险。制种大县要建立种子生产保险协调小组和专家组,加大保险政策落实落地,扩大制种保险承保比例。

四、实施进度

按照“一年打基础、两年见成效、三年有突破”的总体安排,提出分年度具体任务。

(一)2023年,摸清杂交水稻、杂交玉米、杂交油菜制种基地面积和分布,提出基地基础设施分类建设计划,编制县(市、区)制种基地提升三年攻坚行动方案,建设高标准农田10万亩,夯实基地三大能力提升的基础。

(二)2024年,建设高标准农田8万亩,全面落实县企共建,健全科研+企业+县(市、区)制(繁)种基地共建机制,稳步扩大制种面积,制种基地生产能力、制种效率、监管服务水平三大能力取得较大提升。

(三)2025年,按照“缺啥补啥”的原则,建设高标准农田6万亩,制种基地种子生产、烘干、加工等全产业链设施设备配备齐全,现代化制种基地建设取得明显成效。

五、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建立高效的“推进机制”

县(市、区)人民政府是制种基地建设的实施主体,要建立强有力的“推进机制”,明确主体责任,强化政策制度和工作力量保障,全面统筹农业农村、财政等相关部门,分工协作,制定具体措施,合力推进落实。各市(州)农业农村、财政部门要切实履行好监督指导责任,切实加强实施全过程的指导,对发现的问题要及时督促整改。

(二)压实主体责任,出台含金量高的“支持政策”

县(市、区)人民政府是制种基地建设的责任主体,要围绕支持制种基地高标准农田建设、县企共建、制种全程机械化、制种科技推广、基地现代化管理等重点任务,研究出台一批支持种子生产基地建设和稳定扩大制种面积的政策措施,积极“走出去”招引并留住优势种子企业,促进优势基地与优势企业紧密结合,确保种子生产基地的稳定与可持续发展。

(三)坚持规划引领,编制高质量的“行动方案”

各基地县要结合本地农业农村发展规划和高标准农田建设规划,研究制定制种基地提升三年攻坚行动方案,方案要科学合理,具有前瞻性和可操作性。围绕建设目标和重点任务统筹安排国家制种大县奖励资金、高标准农田建设、省级现代种业发展资金等项目,资金支持环节既要符合各项目的资金投向和管理规定,又要做到建设内容不重复、资金不重叠、功能要互补;要科学布局建设重点,提出分年任务和投资安排,细化建设内容和建设进度,避免低水平重复建设和投资。要依据行动方案制定年度实施方案,科学合理安排年度建设任务,做到三年行动方案和年度计划的有效衔接。三年行动方案和2023年实施方案经市(州)农业农村部门审查后,于5月30日前报省级农业农村部门备案。

(四)划定制种区域,落实可追溯的“位置图”

各制种基地县要划定种子生产基地,防止基地“非粮化”,确保制种基地全部在永久基本农田内。要建立县域种子生产基地和制种面积空间数据库,利用第三次全国国土调查成果数据库,以制种村为单元,将种子生产基地和制种区域上图入库,形成“一图一库一册两报告”成果资料,并根据制种基地和制种区域变化情况每年更新图件和数据库。

(五)健全管理体系,制定规范的“基地管理办法”

各制种基地县要配足种子专业人员,配齐设施设备。要研究制定农作物种子生产基地管理办法,加强基地规范化、专业化管理,做到制种企业、制种农户(制种合作社或制种大户)等制种主体权利义务清晰,县级部门、镇(乡)、村监管责任明确,生产备案及时准确,日常监管到位,不发生无序纠纷和质量安全事件。

(六)严格资金管理,实施绩效考核

国家级制种大县要按照农业农村部办公厅财政部办公厅《关于优化调整实施制种大县奖励政策的通知》(农办种〔2021〕2号)、农业农村部办公厅《关于加快推进种业基地现代化建设的指导意见》(农办种〔2022〕11号)、财政部《关于印发<产粮(油)大县奖励资金管理暂行办法>的通知》(财建〔2018〕413号)要求,奖励资金要全部用于制种基地基础设施建设、制种监管、新品种科技试验示范、仪器设备购置等制种产业发展相关支出。其他制种基地县按照相关项目资金管理办法的要求,严格资金管理,规范项目实施,加强过程监控,加快建设进度,确保见到实效。省上将制种基地县实施工作纳入有关市(州)粮食安全责任制考核内容。同时,农业农村厅将每年组织开展一次制种基地建设管理绩效评价,对重点任务完成不力、保障措施落实不到位的县(市、区),将暂停或扣减项目资金,并扣减所在市(州)粮食安全责任制考核分值。

【责任编辑:蔡彬】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