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们在莫高窟九层楼前翩翩起舞
Q:回来以后学生们的眼神、动作、仪态有没有什么变化?
A:变化在当时就有了,真的很神奇。比如有个孩子,他是在莲花座上跳的,当时的仪态、动作就特别到位,简直跟壁画里一模一样。回来后他还心心念念着那个莲花宝座呢!可以说,孩子们都被那种安详静谧的氛围深深感染了,他们对艺术所有的美好想象都在那一刻被全部激发、调动。看到他们回来写的体会,我眼泪直流,这不正是我们教育工作者日夜期盼的东西嘛!
史敏与学生在莫高窟
Q:有没有带学生去其他地方采风?
A:讲一个法海寺的经历吧。那儿的壁画中伎乐天比较少,但菩萨像、仕女图等等真的十分精美。我跟学生说,你看这里哪尊菩萨是穿鞋的。既然要表演飞天,演绎壁画中那些非常美好的形象,就要做到由内而外地像。我们的文化传到日韩,他们在继承传统方面有着非常严格的审美,比如衣服怎么穿、穿几层。但作为文明古国的我们,有太多时候不讲究。我演了十多年飞天,从来没穿过鞋,不管在什么样的条件下。看法海寺壁画的时候,恰好激发了我这些触动,学生们也都觉得很有道理。
史敏在法海寺
Q:“荷花奖”上,学生们的表演被作为精品课呈现,好评如潮。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教授过程中,对细节的追求可谓做到了分毫必较。您这样一路走来,累吗?
A:非常累。舞蹈很多东西只能意会不能言传,有时候教的遍数再多,该领悟不到还是领悟不到。我个人比较喜欢调动他们内在的东西,启发他们自我去表演。有时候,我会告诉他们我不说了,找一个人和我一起做,大家看看区别究竟在哪儿。对于学生的一些反馈,不是现场结束就完了,它们会一直住在你的心里,不停地去思考解决办法。另外,班级情况也有区别,有的班比较活泼,你需要让他们稳重、安静下来;有的班缺乏热情,你需要用各种语言调动他们。这种累不是体累,是心累。
Q:从“荷花奖”伎乐天的作品也可以看出来,男舞部分的研究已告一段落。听说您打算研究敦煌的鼓?
A:确实有这个想法。现在男子、女子伎乐天方面,教材基本同步了,基础基本就算打好了。再往下走,对于鼓的研究,也是源于壁画上的一些认知。鼓体现了一种张力,能够体现男子的力量、爆发力,而且在壁画中的体现也十分丰富,大概有十几种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