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预防医学科学院病毒学研究所建所30周年庆祝会1994年1月12日
关键时刻:和疫情赛跑,与病毒作战
2003年SARS期间,侯云德在国际上首先发现干扰素对控制SARS冠状病毒传播有效,干扰素α2b现被国家食品和药品监督管理局批准作为SARS储备药物,为中国抗击SARS做出了重要贡献。
SARS之痛促进了中国重大传染病防控体系的重大转变。侯云德从2008年担任“艾滋病和病毒性肝炎等重大传染病防治”重大专项技术总设计师,他领导专家组设计了中国应对重大突发疫情的总体科技规划,并进行了任务部署,在历年来的多次传染病疫情防控中做出了杰出贡献。
2009年全球突发甲流疫情,疫情来势汹汹,世界卫生组织将警戒水平提升至最高级别6级。中国迅速建立了由卫生部牵头、38个部门组成的联防联控机制。侯云德作为联防联控机制专家组组长,针对防控中的关键科技问题,开展多学科协同攻关研究,取得了“8项世界第一”的研究成果,对全球甲流防控做出重大贡献。在87天率先研制成功新甲流疫苗,并在甲流大规模暴发前上市使用,实现了人类历史上首次对流感大流行的成功干预,打破了世界纪录,也结束了中国疫苗不被国际组织认可的历史。
中国消灭脊灰证实报告签字仪式
甲流的成功防控产生了巨大的社会经济效益。受联防联控机制和国务院应急办公室的委托,清华大学作为第三方系统评估结果表明,中国甲流应对措施大幅度降低了中国发病率与病死率,减少2.5亿发病和7万人住院;病死率比国际报道低5倍,社会收益约2000多亿;成本收益比达到1元比7.5-10.84元,有效保障了人民健康、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获得了世界卫生组织和国际一流科学家的高度赞赏和一致认同,并推动了中国传染病防控事业进入新时代。
2013年,中国在全球首次确认并成功应对人感染H7N9禽流感病毒疫情,4天内成功分离和确定病毒。著名学术杂志《Nature》和《Nature Medicine》多次发表评述,认为中国目前应对新发传染病疫情的能力已处于世界领先水平。中国成为继美国、英国、日本和澳大利亚之后第5个、发展中国家首个全球流感参比和研究合作中心,一举成为全球流感防控的领导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