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游学热"不规范现象:对文化民俗重视度弱

发布时间:2018-08-11 08:06:39  |  来源:人民日报  |  作者:葛亮亮 赵婀娜  |  责任编辑:丁素云
分享到:
20K

游学能增长见闻、提高素质、激发志向,但应理性对待,避免跟风攀比

“当然要肯定游学活动的合理性。”在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副研究员洪明看来,中国自古以来就有“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的传统,让孩子走出校门,走进社会、自然,是重要的学习方式,也是学校课堂的有益补充。

“去年参加山区体验夏令营,我感受到了生活的不易,更理解父母的辛苦,也学会了感恩、不怕困难的生活态度。”北京孩子小赵说。

“我们游览了故宫、长城,坐了高铁、地铁,参观了北大、清华……太棒了!我以后也要到北京上大学!”正在清华校园里参观的河南农村小学生豆豆,提起北京之行赞不绝口。

“总的来说,游学是一件好事。参观革命圣地或者历史文化古迹,能接受爱国主义教育、了解祖国优秀传统文化;走出国门,能了解异域文化、开拓视野、增长见识;到野外接受生存训练,能够强健体魄、增强团队协作意识……”中国旅游研究院院长戴斌表示,从国际经验来看,游学对大中小学生的健康成长都有积极的促进作用,通过旅游来增长见闻、提高素质很有效果。

“游学对于中小学生的成长来说,不仅仅是增长见识而已。”北京大学教育学院研究员卢晓东认为,“我们在研究中注意到,变化的环境能够给孩子脑部细胞带来刺激,提高其思维能力。”卢晓东说,游学还有助于启发某种志向,“比如,参加北大清华游、哈佛耶鲁游,在厚重、悠久的校园里,孩子能够隐约地生出某种志向,产生对文明、知识的崇拜,这极有可能改变孩子的一生。”

当然,游学热之中也存在着一些不规范的现象,同样值得关注。“有些机构发展研学旅游,过于强调经济导向、旅游线路安排,对游学过程中教育、科技、文化、民俗等方面的重视程度相对比较薄弱。”戴斌举例说,到博物馆、美术馆、科技馆游学,并不只是看看而已。要想达到预期效果,必须对组织者和接待人员有相应的要求。孩子们去看一个科技馆,是走马观花地看,还是请专业的科普人士做讲解,差别很大。他认为,“在这些方面,游学项目还有很大提升空间。”

同时,游学热之中还有盲目攀比的情况:别人家的孩子去国外,自己也得去;别人去远程,自己也得去;别人坐飞机,自己也要坐飞机……“这样的攀比会加重家庭的负担。”戴斌建议,“整个社会,包括旅行社和家长、孩子,都应对游学有一个客观理性的态度,因人而异、不应跟风攀比。”

<  1  2  3  >  


相关内容

中国网官方微信
中国国情